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28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成型辊的辊面上直接开设有若干凹腔,凹腔包括两个翼腔部与一个连接腔部,连接腔部位于两翼腔部之间并连接两翼腔部,两个翼腔部为斜腔体,其倾斜角度为反拔模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成型辊采用一体成型,保证辊面的光洁度,进而保证锚固板的外观质量,避免产生拼缝或者压痕。成型辊为一体成型的辊,其辊体与凹腔一起加工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约了多根插入板的加工及安装程序,简化了加工、装配过程,节约了加工及装配时间,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部件的成型设备
,尤其是一种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结构在制作时,通常由水泥、水、沙、石子、以及一些细骨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而成,搅拌后经过一定时间会凝固,从而成为一种人造的石材。锚固板通常由PE(聚乙烯)、PP(聚丙烯)、PVC(聚氯乙烯)、PVDF(聚偏二氟乙烯)、ETFE(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或E

CTFE(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等具有高温和耐化学性的热塑性塑料经连续挤出和压延工艺制成。在锚固板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建材,既能保留塑料层的优异耐化学、隔水等性能,也能保留混凝土的机械强度等性能,可以满足特殊的化工设备、建筑、道路交通等领域。
[0003]为了提高混凝土与锚固板的连接强度,锚固板上的锚固体通常具有反向的拔模斜度,这给锚固板的生产制造增加了很多难度。
[0004]PCT专利申请EP1999007904公开了一种锚固板成型辊,其辊面外周设置若干组成型/脱模板条,成型/脱模板条通过活塞/气缸和活塞杆移动。在锚固体的填充过程中,成型/脱模板条被压靠在辊体的平坦部分上。冷却后,通过成型/脱模板条的开口释放具有锚定突起或其他延伸部的合成面板而不会损坏。这种模具结构与动作复杂,制造与维护成本极高,成型后的锚固板面存在很多拼接缝,外观质量很差。
[0005]欧洲专利EP0436058B1公开了一种生产具有锚固体的塑料片材的压延机,压延机上设置有三个由上至下并列布置的辊,中间辊的圆周上设置若干特殊凹部,特殊凹部的轮廓形状与成型后的塑料片材的突出部(即锚固体)相匹配,挤出机挤出的塑料片材经压延机挤压后,在片材上一体挤压成型出具有特定形状(存在两个翼)的锚固体。该压延机中间辊上的特殊凹部是开设在长条形的插入板上的,然后再将若干长条形的插入板再沿周向并排固定安装到中间辊主辊体的圆周面上,这种方式具有如下缺点:(1)生产时,插入板与主辊体都要单独加工,而且插入板要单独加工很多根,加工完成后,插入板还要一根根逐一安装到主辊体上,加工、安装过程都比较繁琐、费时,制造成本高;(2)挤出机挤出的塑料片材很软,在挤压时,插入板的外边缘不可避免会在片材底板的对应部位上压出痕迹,因此成型后的片材底板上会存在许多压痕印,产品表面不够光滑,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锚固板成型辊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成型辊采用一体成型,降低制造成本,成型出的产品表面光滑,产品更美观。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成型辊的辊面上直接开设有若干凹腔,凹腔包括两个翼腔部与一个连接腔部,连接腔部位于两翼腔部之间并连接两翼腔部,两个翼腔部
为斜腔体,其倾斜角度为反拔模角度。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0]成型辊的辊体内沿轴向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直孔,直孔通过气路连通凹腔;直孔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或者,直孔两端均开放。
[0011]凹腔的一个翼腔部连通一个直孔;或者相邻两个凹腔靠近的两个翼腔部连通同一个直孔。
[0012]凹腔的翼腔部上开设有若干吸气孔,吸气孔连通翼腔部与直孔。
[0013]吸气孔开设在翼腔部的内侧端面上,翼腔部内侧端面上对应每个吸气孔的部位、分别向内继续凹入形成有小凹坑,小凹坑的孔径小于翼腔部的孔径、大于吸气孔的孔径,吸气孔连通小凹坑。
[0014]成型辊的辊体内设置有控温腔,控温腔与控温装置连通,工作时,成型辊的工作温度通过由控温装置注入控温腔内的控温介质进行控制。
[0015]成型辊内插装有内筒,成型辊内周面与内筒外周面之间的环形腔体为控温腔;内筒的外表面设有若干螺旋形的控温流道,工作时,控温腔内的控温介质沿着螺旋形的控温流道循环流动。
[0016]凹腔为V形的型腔,连接腔部为直腔体、位于成型辊的外辊面处;翼腔部中心线与凹腔的中心径向线之间的夹角α为25
°
~30
°

[0017]两个翼腔部在轴向方向上前后错开布置、由横在二者中间的连接腔部相连通,两个翼腔部在轴向上有一部分重叠区域,重叠区域的宽度B2与单个翼腔部211宽度B1的比值为:B2/B1=0.3~0.7。
[0018]若干凹腔阵列布置,相邻两排的凹腔均匀交错布置;成型辊辊面上,除了凹腔开口的部位,其他部位为连贯平滑过渡的光滑面。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本技术的成型辊采用一体成型,保证辊面的光洁度,进而保证锚固板的外观质量,避免产生拼缝或者压痕。成型辊为一体成型的辊,其辊体与凹腔一起加工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约了多根插入板的加工及安装程序,简化了加工、装配过程,节约了加工及装配时间,降低了制造成本。
[0021]本技术通过孔径较小的小凹坑对孔径较大的翼腔部进行抽气,使翼腔部乃至整个凹腔内的空气更容易集中被抽出,抽气效果更好;而且小凹坑是在翼腔部的基础上继续向内凹的,吸塑时,塑料在填充了翼腔部后,还有进一步向内继续填充的空间,更有利于翼腔部被充分填满,成型后的锚固体的翼部更均匀、充实饱满,品质更高,外观更美观。
[0022]本技术在工作时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成型辊的温度传递到基板及吸塑成型的锚固体上,使基板及锚固体保持较好的柔软度,一方面,在脱模时,使锚固体更易于从凹腔内脱出,脱模阻力更小,脱模更顺畅,脱模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锚固体从凹腔内脱出后,即使发生变形,由于其还保持有较好的柔软性,因此可以快速回弹抵消变形,变形量更小,成型效果更好。
[0023]本技术的两个翼腔部在轴向上有一部分重叠区域,保证成型后的锚固体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采用本技术的锚固板成型机的立体图。
[0025]图2为图1的主视图。
[0026]图3为图2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0027]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0028]图5为图3中C部的放大图。
[0029]图6为图2中D

D截面的剖视图。
[0030]图7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31]图8为图7中E

E截面的剖视图。
[0032]图9为图8中F部的放大图。
[0033]图10为图7中G部的放大图。
[0034]图11为图10中H

H截面的剖视图。
[0035]图12为成型辊的凹腔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37]图14为吸气组件的剖视图。
[0038]图15为由锚固板成型机成型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0039]图中:1、机架;2、成型辊;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成型辊(2)的辊面上直接开设有若干凹腔(21),凹腔(21)包括两个翼腔部(211)与一个连接腔部(212),连接腔部(212)位于两翼腔部(211)之间并连接两翼腔部(211),两个翼腔部(211)为斜腔体,其倾斜角度为反拔模角度。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成型辊(2)的辊体内沿轴向开设有若干贯通的直孔(22),直孔(22)通过气路连通凹腔(21);直孔(22)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或者,直孔(22)两端均开放。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凹腔(21)的一个翼腔部(211)连通一个直孔(22);或者相邻两个凹腔(21)靠近的两个翼腔部(211)连通同一个直孔(22)。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凹腔(21)的翼腔部(211)上开设有若干吸气孔(23),吸气孔(23)连通翼腔部(211)与直孔(22)。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气孔(23)开设在翼腔部(211)的内侧端面上,翼腔部(211)内侧端面上对应每个吸气孔(23)的部位、分别向内继续凹入形成有小凹坑(213),小凹坑(213)的孔径小于翼腔部(211)的孔径、大于吸气孔(23)的孔径,吸气孔(23)连通小凹坑(213)。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板成型机的成型辊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骏恒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