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102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一对大腿牵引组件及脚踏件,所述大腿牵引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且一对所述大腿牵引组件沿底座对称设置,所述脚踏件设置在一对所述大腿牵引组件之间,所述大腿牵引组件包括第一架体及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一架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绷紧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弹性带会对患者大腿进行侧向牵引,产生牵引力,而患者需要保持腿部静止,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需要参与运动,并实施与该牵引力相反方向的力,去抵消该牵引力,从而保持腿部呈静止状态,需要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时刻保持活跃状态,进而达到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的作用。周围肌肉训练的作用。周围肌肉训练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是支承人体行走运动非常重要的关节,膝关节在手术治疗后,需要对其固定来限制膝关节的活动,通过软组织的快速修复,达到膝关节的痊愈作用,而在修复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挛缩以及粘连,因此去除膝关节固定装置后,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再有,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膝关节力线发生改变,会导致膝关节稳定性下降。
[0003]因此,膝关节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分两个阶段逐步进行治疗,第一阶段主要恢复膝关节的转动角度及半月板的活动为主,第二阶段主要以训练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为主。但是现有技术中,在训练膝关节转动的同时,一同训练膝关节周围肌肉,且缺少单独训练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装置,导致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效果较差,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单独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进行训练,导致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效果较差,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包括底座、一对大腿牵引组件及脚踏件,所述大腿牵引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且一对所述大腿牵引组件沿底座对称设置,所述脚踏件设置在一对所述大腿牵引组件之间,所述大腿牵引组件包括第一架体及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一架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固定杆、一对第一伸缩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套筒及第一收紧件,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一伸缩杆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上,且能沿所述第一固定杆进行缩短和伸长,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伸缩杆之间,且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所述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第一横杆上,且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一收紧件套接在所述第二横杆上,所述第一收紧件能够绕所述第二横杆的轴心进行转动,所述第一收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带的另一端连接,能够旋转并收缩所述第一弹性带。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套筒上还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且能够在所述卡槽内移动。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收紧件包括转动筒、转动齿、锁紧件及转动把手,所述转动筒套接在所述第二横杆上,所述转动齿套接在所述第二横杆上,且所述转动齿与所述转动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锁紧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杆上,且位于靠近所述转动齿的一端,所述锁紧件能够卡接在所述转动齿上,所述转动把手套接在所述第二横杆上,且所述转动把
手与所述转动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脚踏件包括底板及弓形凸起件,所述弓形凸起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上方。
[0011]优选地,所述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还包括小腿牵引组件,所述小腿牵引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小腿牵引组件包括第二架体及第二弹性带,所述第二架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架体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架体包括第二固定杆、第二伸缩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二套筒及第二收紧件,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二伸缩杆套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杆上,且能沿所述第二固定杆进行缩短和伸长,所述第一竖杆及第二竖杆竖直设置第二伸缩杆上,所述第二套筒套接在所述第一竖杆上,且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二弹性带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二收紧件套接在所述第二竖杆上,所述第二收紧件能够绕所述第二竖杆的轴心进行转动,所述第二收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带的另一端连接,能够旋转并收缩所述第二弹性带。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4]通过拉长所述第一弹性带绕过患者大腿,所述第一弹性带绷紧,绷紧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弹性带会对患者大腿进行侧向牵引,产生牵引力,而患者需要保持腿部静止,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需要参与运动,并实施与该牵引力相反方向的力,去抵消该牵引力,从而保持腿部呈静止状态,此过程中,需要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时刻保持活跃状态,进而达到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的轴测图。
[0016]图2为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的另一轴测图。
[0017]图3为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的俯视图。
[0018]图4为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的左视图。
[0019]图5为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的主视图。
[0020]图6为第一收紧件的轴测图。
[0021]图7为第一套筒的轴测图。
[0022]图中:底座10、大腿牵引组件20、第一架体210、第一固定杆211、第一伸缩杆212、第一横杆213、第二横杆214、第一套筒215、卡槽2151、卡头2152、第一收紧件216、转动筒2161、转动齿2162、锁紧件2163、转动把手2164、第一弹性带220、脚踏件30、底板310、弓形凸起件320、小腿牵引组件40、第二架体410、第二固定杆411、第二伸缩杆412、第一竖杆413、第二竖杆414、第二套筒415、第二收紧件416、第二弹性带420、下肢模型5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
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5]请参看图1,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0、一对大腿牵引组件20及脚踏件30,所述大腿牵引组件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方,且一对所述大腿牵引组件20沿底座10对称设置,所述脚踏件30设置在一对所述大腿牵引组件20之间,所述大腿牵引组件20包括第一架体210及第一弹性带220,所述第一架体21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方,所述第一弹性带220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架体210连接。工作原理,患者脚踩所述脚踏件30,且患者大腿与小腿相互弯曲,呈半蹲状,图中用下肢模型50代表,患者腿部呈静止不动状态,由于所述第一弹性带220具有一定弹性,通过拉长所述第一弹性带220绕过患者大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一对大腿牵引组件及脚踏件,所述大腿牵引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且一对所述大腿牵引组件沿底座对称设置,所述脚踏件设置在一对所述大腿牵引组件之间,所述大腿牵引组件包括第一架体及第一弹性带,所述第一架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包括第一固定杆、一对第一伸缩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套筒及第一收紧件,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所述第一伸缩杆套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杆上,且能沿所述第一固定杆进行缩短和伸长,所述第一横杆及第二横杆设置在一对所述第一伸缩杆之间,且所述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所述第一套筒套接在所述第一横杆上,且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弹性带的一端卡接,所述第一收紧件套接在所述第二横杆上,所述第一收紧件能够绕所述第二横杆的轴心进行转动,所述第一收紧件与所述第一弹性带的另一端连接,能够旋转并收缩所述第一弹性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套筒上还设置有卡头,所述卡头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且能够在所述卡槽内移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膝关节周围肌肉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紧件包括转动筒、转动齿、锁紧件及转动把手,所述转动筒套接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璐徐创龙刘壮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