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及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084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及检测装置,包括容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端的密封盖,所述容器本体上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密封壁,所述密封盖设置在所述密封壁上,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水封槽,所述密封盖的边缘伸入到所述环形水封槽内,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插接口通入所述容器本体内腔。在密封盖与容器本体的连接部位和密封盖上插装移液器的插接口处,都设计了可蓄水的水封槽使水没过连接部位,使得检测容器在使用之前通过气缸向容器内加压来检测密封盖的气密效果,如果水封槽内出现气泡即说明密封盖与容器之间具有漏气间隙,并且可以从气泡出现位置确定出现气密问题的具体位置。气密问题的具体位置。气密问题的具体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及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及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移液器也叫移液枪,是在一定量程范围内,将液体从原容器内移取到另一容器内的一种计量工具。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等领域。移液器在临床实验室中因为基本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原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其基本结构主要有显示窗、容量调节部件、活塞、0

形环、吸引管和吸头(吸液嘴)等几个部分。
[0003]在专利CN212300744U中公开了一种移液器密封性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密封容器、气压表、开闭机构以及空气泵,第一连通管路一端用于连通移液器,第一连通管路另一端用于连通密封容器,第二连通管路一端用于连通空气泵的输入端,第二连通管路另一端用于连通密封容器,在第二连通管与密封容器的连通处安装有开闭机构,开闭机构用于当第二连通管路与空气泵连通时即打开第二连通管路、当第二连通管路与空气泵脱离时即关闭第二连通管路,在密封容器上安装有用于检测密封容器内气压的气压表。移液器密封性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动推动玻璃注射器导致操作麻烦的问题。
[0004]在实际操作中,对移液器其进行检测之前,需要首先确保检测器具本身的气密效果,而在上述方案中虽然容器上加装了气压表,使得容器内的压力数据更加直观,但是在压力数值有大幅变动时操作人员并不能得知是检测装置还是移液器出现气密性问题,从而让检测结果失去参考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及检测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7]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上端的密封盖,所述容器本体上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密封壁,所述密封盖设置在所述密封壁上,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水封槽,所述密封盖的边缘伸入到所述环形水封槽内,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插接口通入所述容器本体内腔。
[0008]在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中,所述密封壁的外弧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所述第一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密封壁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凸起的下方。
[0009]在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中,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的圆形棱边上开设有圆角。
[0010]在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中,所述环形水封槽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的上端,所述环形水封槽的上沿低于所述环形卡槽。
[0011]在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中,所述密封盖包括盖面和环形设置在所述盖面边缘的挡边,所述盖面水平设置在所述密封壁的内环中并与内壁间隙配合,所述挡边贴附所述密封壁的内壁延伸至外壁。
[0012]在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中,所述盖面设置在与所述环形卡槽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盖面的侧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容器本体内壁抵靠的密封垫。
[0013]在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中,所述挡边随所述环形卡槽的内凹处设置有紧固槽,所述挡边不与所述盖面衔接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环形水封槽内。
[0014]在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中,设置在所述密封壁内壁部分的挡边与所述盖面合围成圆形水封槽。
[0015]在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中,所述盖面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口连通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口径向下逐渐缩小。
[00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
[0017]本技术的优点有:
[0018]在密封盖与容器本体的连接部位和密封盖上插装移液器的插接口处,都设计了可蓄水的水封槽使水没过连接部位,使得检测容器在使用之前通过气缸向容器内加压来检测密封盖的气密效果,如果水封槽内出现气泡即说明密封盖与容器之间具有漏气间隙,并且可以从气泡出现位置确定出现气密问题的具体位置。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环形水封槽结构示意图。
[0022]图示中,容器本体1、密封壁11、环形水封槽12、第一环形凸起13、第二环形凸起14、环形卡槽15、密封盖2、插接口21、盖面22、挡边23、密封垫24、圆形水封槽25、密封套26、紧固槽2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是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图3所示,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和设置在容器本体1上端的密封盖2,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1上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密封壁11,密封盖2设置在密封壁11上,容器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水封槽12,密封盖2的边缘伸入到环形水封槽12内,密封盖2上开设有插接口21通入容器本体1内腔。
[0026]即,容器本体1的外弧面上设置了环形水封槽12,使密封盖2与容器瓶口闭合部分浸没在环形水封槽12中,通过在检测之前向容器本体1内施加压力,再观察环形水封槽12中的气泡情况判断容器本体1与密封盖2配合的气密性,并且可以根据气泡出现的位置表明密封不足的地方。
[0027]其中在对移液器进行检测时,容器内变为负压状态,由于密封盖2与容器本体1贴合连接处具有较长的闭合面,即使闭合面漏压环形水封槽12中液体也会被吸入缝隙中填补压力缺失。
[0028]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壁11的外弧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13和第二环形凸起14,第一环形凸起13设置在密封壁11的上端开口处,第二环形凸起14平行设置在第一环形凸起13的下方。在密封壁11的外弧面上设置两个间隔的凸起与密封盖2配合,增加了密封盖2的牢固性,以实现检测前容器的气密性测试。
[00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起13和第二环形凸起14之间设置有环形卡槽15,第一环形凸起13和第二环形凸起14的圆形棱边上开设有圆角。环形卡槽15使与之配合的密封盖2能卡嵌在其中,提高密封盖2对抗容器内部的正负压力。
[0030]其中,第一环形凸起13和第二环形凸起14突出的棱边上都有圆角处理,由于此处棱边经常与密封盖2摩擦,处理为圆角减少多密封盖2的摩擦损坏。
[0031]作为优选的,环形水封槽12设置在容器本体1的上端,环形水封槽12的上沿低于环形卡槽15。即为保证环形卡槽15不会浸没在环形水封槽12中,防止环形卡槽15在与密封盖2盖合前进水,进而使闭合部位残留气体,使贴靠配合不完全而降低密封盖2的牢固性。
[0032]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盖2包括盖面22和环形设置在盖面边缘的挡边23,盖面22水平设置在密封壁11的内环中并与内壁间隙配合,挡边23贴附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上端的密封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上端开口边缘处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密封壁(11),所述密封盖(2)设置在所述密封壁(11)上,所述容器本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水封槽(12),所述密封盖(2)的边缘伸入到所述环形水封槽(12)内,所述密封盖(2)上开设有插接口(21)通入所述容器本体(1)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壁(11)的外弧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13)和第二环形凸起(14),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3)设置在所述密封壁(11)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14)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3)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3)和第二环形凸起(14)之间设置有环形卡槽(15),所述第一环形凸起(13)和第二环形凸起(14)的圆形棱边上开设有圆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水封槽(12)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1)的上端,所述环形水封槽(12)的上沿低于所述环形卡槽(1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液器气密性检测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永超莫月明李雨佳钟国兴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善正计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