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80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喷油环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靠近第一凹槽的喷油环的周面上设有第一骨架,喷油环的周面上还设有多块旋向相反的螺旋翅片,并且在两块螺旋翅片之间设有喷油孔,定子硅钢片位于电机壳体内,且定子硅钢片与喷油环设有第二凹槽的轴向端抵顶,喷油环设有第一凹槽的轴向端与第一台阶延伸面抵顶,且喷油环的第一骨架与第二台阶延伸面抵顶,喷油环与电机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油腔体,喷油孔与过油腔体连通,定子硅钢片的轴向端设有若干个缺口,缺口连通至过油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对电机定子绕组冷却效果更好。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定子绕组冷却
,具体涉及到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几种喷油环冷却的结构,但都存在不同方面的缺陷,不能逐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下面对市面上主要的几种喷油环冷却的结构进行说明:
[0003]1、喷油环设置在电机壳体上,由于电机壳体内壁会比定子大,现在又将喷油环固定在电机壳体上,那么为了好装配,电机壳体的两端必须是开放的,以便装配喷油环,如此一来,就不能将后端盖和电机壳体集成为一个零件,多一个零件,管理成本也会上升。另外喷油环全部固定在电机壳体上,需要电机的外径需要想外侧扩,需要占用更多的空间,总成的质量也会因此上升。由于喷油环设置在电机壳体上,喷油环的高度不会太长(会增加壳体质量),那么喷淋冷却的绕组范围就有限,相应的冷却效果也会有限。由于喷油环两侧没有密封圈密封,部分液体从喷油环的缝隙流走,喷油孔的压力减小,喷淋效果下降。
[0004]2、部分冷却方式在电机前后端盖上加工类似喷油环的结构,并在该结构上打孔,最后整体直接套到定子绕组上,另一侧用密封圈和定子表面轴向密封,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该方式确实省却了两个喷油环,但也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首先这种形式的前后端盖结构比较复杂,加工比较困难,单件成本太高。另外,端盖的装配也会十分困难,特别是当定子绕组和喷油结构直径相近的时候,极易破坏漆包线上的绝缘层,得不偿失。最后这种结构不具备平台化的功能。
[0005]3、部分喷油环骨架完全是光滑的,密闭的油道腔体空间大,液体流速缓慢,每次充油都需要较长时间,没有存油的功能。
[0006]4、部分喷油环将密封圈包附在塑料骨架上面,装配喷油环时在径向定位上比较困难,密封圈还有划伤的风险,加工面轴向、径向都需要比较高的精度。这种结构还会导致密封圈发生剪切或密封圈轴向压缩率过大的情况,导致喷油环的密闭空间泄压,冷却效果不佳。
[0007]5、有些冷却结构进油从定子中间开口,将油品输送到两侧的绕组位置,该结构虽有其好处,但更适用于对进油口位置、电机壳体没有成形的情况下,与本专利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且将进油口设置在电机壳体中段,需要增加相应的油道或是增加壳体的重量。
[0008]6、还有些冷却结构在定子绕组外周布置“之”字形油路管道,结构比较复杂,装配比较复杂,成本相应比较高,不适于大量快速推广使用。
[0009]7、有些喷油环采用环状沟槽,梯次布置,在不同的轴向位置设置的挡油环高度不一,可以重点冷却靠近定子测,但不可以反过来重点针对靠近壳体侧,且冷却液只能逐步进入后面的环槽中,冷却速度较慢,冷却液进入上一个环槽时会在沟槽内部翻滚,仅有少部分温度较高的油液溢出到下一个环状槽里,冷却液的动能损失严重,对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
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的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
[0011]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包括电机壳体、喷油环、密封圈、定子硅钢片,电机壳体上设有台阶,台阶至电机壳体轴向端面形成第一台阶延伸面,台阶至电机壳体的内壁面形成第二台阶延伸面,喷油环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靠近第一凹槽的喷油环的周面上设有第一骨架,喷油环的周面上还设有多块旋向相反的螺旋翅片,并且在两块螺旋翅片之间设有喷油孔,所述两个密封圈分别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定子硅钢片位于电机壳体内,且定子硅钢片与喷油环设有第二凹槽的轴向端抵顶,喷油环设有第一凹槽的轴向端与第一台阶延伸面抵顶,且喷油环的第一骨架与第二台阶延伸面抵顶,喷油环与电机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油腔体,所述喷油孔与过油腔体连通,所述定子硅钢片的轴向端设有若干个缺口,缺口连通至过油腔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台阶与喷油环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0014]进一步地,两片螺旋翅片和喷油环的周面形成第一区域,喷油环布置在第一区域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周面和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脱凸点和第二防脱凸点,第一防脱凸点与第一凹槽或者第二凹槽的一侧槽壁抵顶,第二防脱凸点与第一凹槽或者第二凹槽的另一侧槽壁抵顶。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喷油孔布置在喷油环的周面上,能对整个电机定子绕组进行喷淋,电机绕组冷却效果更好;
[0018]2.喷油环的周面上设置多块旋向相反的螺旋翅片,可对冷却油进行导向,可加速冷却油的流动,同时也可以对冷却油分流;
[0019]3.喷油环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的设置以及电机壳体的台阶的设置,有效规避了装配过程中不好定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的剖视图;
[0021]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部分立体图;
[0023]图4为密封圈与第一凹槽的配合示意图。
[0024]附图中的标记:
[0025]第一区域Q1,电机壳体1,台阶1a,第一台阶延伸面1b,第二台阶延伸面1c,喷油环2,第一凹槽2a,第二凹槽2b,第一骨架2c,密封圈3,第一防脱凸点3a,第二防脱凸点3b,定子硅钢片4,缺口4a,螺旋翅片5,喷油孔6,过油腔体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喷油环2、密封圈3、定子硅钢片4,电机壳体1上设有台阶1a,台阶1a至电机壳体1轴向端面形成第一台阶延伸面1b,台阶1a至电机壳体1的内壁面形成第二台阶延伸面1c,喷油环2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槽2a和第二凹槽2b,靠近第一凹槽2a的喷油环2的周面上设有第一骨架2c,喷油环2的周面上还设有多块旋向相反的螺旋翅片5,并且在两块螺旋翅片5之间设有喷油孔6,所述两个密封圈3分别位于第一凹槽2a和第二凹槽2b内,定子硅钢片4位于电机壳体1内,且定子硅钢片4与喷油环2设有第二凹槽2b的轴向端抵顶,喷油环2设有第一凹槽2a的轴向端与第一台阶延伸面1b抵顶,且喷油环2的第一骨架2c与第二台阶延伸面1c抵顶,喷油环2与电机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油腔体10,所述喷油孔6与过油腔体10连通,所述定子硅钢片4的轴向端设有若干个缺口4a,缺口4a连通至过油腔体10。
[0028]优选地,两片螺旋翅片5和喷油环2的周面形成第一区域Q1,喷油环2布置在第一区域Q1内。
[0029]在本实施方案中,冷却油从缺口4a进入,并充满整个过油腔体10,螺旋翅片5对过油腔体10内的冷却油有导向作用,同时也限制了冷却油快速流动的通道的宽度,能让远离螺旋翅片5的部分润滑油以最快的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喷油环冷却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喷油环(2)、密封圈(3)、定子硅钢片(4),其特征在于,电机壳体(1)上设有台阶(1a),台阶(1a)至电机壳体(1)轴向端面形成第一台阶延伸面(1b),台阶(1a)至电机壳体(1)的内壁面形成第二台阶延伸面(1c),喷油环(2)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槽(2a)和第二凹槽(2b),靠近第一凹槽(2a)的喷油环(2)的周面上设有第一骨架(2c),喷油环(2)的周面上还设有多块旋向相反的螺旋翅片(5),并且在两块螺旋翅片(5)之间设有喷油孔(6),所述两个密封圈(3)分别位于第一凹槽(2a)和第二凹槽(2b)内,定子硅钢片(4)位于电机壳体(1)内,且定子硅钢片(4)与喷油环(2)设有第二凹槽(2b)的轴向端抵顶,喷油环(2)设有第一凹槽(2a)的轴向端与第一台阶延伸面(1b)抵顶,且喷油环(2)的第一骨架(2c)与第二台阶延伸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自豪左冰娥陈兵董克进涂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