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包括引导头端、远端杆、近端杆和手柄,引导头端依次通过远端杆、近端杆与手柄贯通连接;近端杆外围设置有支架,支架近端通过控制丝与手柄连接;远端杆和近端杆的结合处设置有快速交换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显影标记更精确定位取栓支架的位置,通过手柄滑块调节取栓支架的直径来精确吻合血管内壁的直径,对血栓的抓捕更加的充分;与指引导丝等器械的配合使用,通过从快速交换口使器械到达病灶位置后,使用手柄控制,可以在体外调整本装置的位置和尺寸,实现任意弯曲血管病变位置下的工作,操作精确便捷,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它的形成。
[0003]脑血栓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慢慢发生退行性变,血管硬化等。血管硬化之后又粥样斑块形成,致使血管壁凹凸不平产生血栓,堵塞血管,引起肢体障碍。据统计,因血栓导致死亡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51%,远远超于其他疾病,我国每年约260万的人死于以血栓栓塞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脑卒中和心肌梗塞,大约平均每12秒就死亡一人。目前颅内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两种方法。
[0004]药物溶栓治疗是指通过溶解动脉或静脉血管中的血栓,使血液重新流通,减轻或消除患者症状。静脉溶栓在过去是较为常见的对急性脑梗塞发病的抢救方法,从开始到溶栓的时间窗在4
‑
5小时内,时间越短,溶栓效果越好。然而因为药物溶栓在经过全身后,药物浓度会下降很多,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成功率只能达到20%左右,若是加大药物剂量,容易产生并发症,风险很高。
[0005]机械取栓是指应用特殊的仪器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能恢复血管通畅的治疗方法,机械取栓是通过近端真空抽吸血栓或远端接触血栓后,将血栓拉入近端导管内从而取出,可快速回复脑血流灌注,实现血管再通。机械取栓的时间窗在8小时以内,当过了药物溶栓的时间窗时,可以考虑机械取栓。机械取栓相比于药物取栓更加简单快捷,风险也减小了很多,后续的血管通过率更高。
[0006]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黑龙江省电力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分析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42例,采用机械取栓治疗38例。通过Barthel评分判定治疗效率,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 I)判定血管再通率,对比2组有效率、血管再通率以及近期与远期预后效果。结果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组与机械取栓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 .6%、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管再通率为71 .4%,100%;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45 .2%、15 .7% (P<0 .05);急性血管再闭塞率分别47 .6%、0(P<0 .05);病死率分别为11 .9%、0。结论为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有效率相近,但机械取栓组近期及远期预后情况远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分析证明,采用机械取栓的治疗效果更显著于药物溶栓,其安全性更高,后期预后较好,在医学临床上更值得推广。
[0007]取栓支架装置是一种用于治疗由于抓取血管中的血栓的医疗工具。取栓支架装置通过微导管装置进入栓塞位置,释放后可以抓捕栓塞位置的血栓,再通过微导管回收,将血栓取出。然而,现有的取栓支架装置主要依托微导管技术,若耗时久, 则会导致缺血时间过长容易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这是机械取栓要应用于治疗脑血栓引起的脑卒中所必须
面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包括引导头端、远端杆、近端杆和手柄,引导头端依次通过远端杆、近端杆与手柄贯通连接;近端杆外围设置有支架,支架近端通过控制丝与手柄连接;远端杆和近端杆的 结合处设置有快速交换口。
[0010]引导头端为显影金属材质,由外表面绕丝形成螺旋管状结构。
[0011]引导头端与远端杆的连接处设置有双腔标志环,双腔标志环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显影金属环,内层为双腔结构。
[0012]远端杆为双腔结构,其中一腔为指引导丝通道,另一腔为控制丝通道。
[0013]支架为金属支架,支架为非自膨胀结构,经控制丝拉动支架远端后,支架通体膨胀,可膨胀至相应血管直径,支架近端与远端杆远端的控制丝通道连通。
[0014]快速交换口为远端杆的指引导丝通道入口。
[0015]近端杆为空心管状结构,近端杆一端与远端杆的控制丝通道连接,近端杆另一端与手柄连接,近端杆长度在500mm
‑
1500mm之间。
[0016]手柄远端接有应力管,手柄上设置有滑轨,与滑块滑动连接,用于推进、回撤控制丝;滑轨两侧分别设置有刻度和挡位。
[0017]控制丝为实心圆形丝材,控制丝远端与支架远端固定连接,控制丝依次穿过支架、远端杆的控制丝通道和近端杆,使控制丝近端与手柄中的滑块连接。
[0018]手柄、近端杆、远端杆的控制丝通道为同轴设置。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显影标记精确定位取栓支架的位置,通过手柄滑块调节取栓支架的直径来精确吻合血管内壁的直径,提高了可操作性及安全性,对血栓的抓捕更加的充分;解决了现有机械取栓技术中只能依托微导管技术进行取栓的瓶颈,提供了一种既可以依托微导管技术又可以使用快速交换技术取栓工具,并使器械的应用效果最大化,保证实现手术过程对患者的最优治疗;使用手柄控制,可以在体外调整本装置的位置和尺寸,实现任意弯曲血管病变位置下的工作,操作精确便捷,有效减少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紧缩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扩张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双腔标志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快速交换口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手柄的示意图;
[0026]图中:1、引导头端、2、双腔标志环、3、支架、4、近端杆、5、远端杆、6、控制丝、7、快速交换口、8、应力管、9、滑块、10、档位单元、11、刻度、12、指引导丝,13、手柄。
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为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紧缩状态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包括引导头端1、双腔标志环2、支架3、近端杆4、远端杆5、控制丝6、快速交换口7、指引导丝12和手柄13。近端杆4的强度逐渐变化,实现优良的力学传导,满足各种迂曲病变血管的通过性;手柄13滑轨两侧设置有刻度11及档位10,与近端杆4连接且不可拆卸;本装置还设计有快速交换口7和控制丝6,快速交换口7最大可通过外径为0.014in的指引导丝12,实现手术通道的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包括引导头端、远端杆、近端杆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端(1)依次通过远端杆(5) 、近端杆(4)与手柄(13)贯通连接;近端杆(4)外围设置有支架(3),支架(3)近端通过控制丝(6)与手柄(13)连接;远端杆(5)和近端杆(4)的结合处设置有快速交换口(7)。2.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端(1)为显影金属材质,由外表面绕丝形成螺旋管状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头端(1)与远端杆(5)的连接处设置有双腔标志环(2),双腔标志环(2)为双层结构,外层为显影金属环,内层为双腔结构。4.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杆(5)为双腔结构,其中一腔为指引导丝通道,另一腔为控制丝通道。5.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血管内快速交换型双导丝抓捕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为金属支架,支架(3)为非自膨胀结构。6. 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何彦,徐超,蒋义,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