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09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属于卫星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微带天线自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辐射片、第二辐射片、第一接地片、带状传输线和第二接地片,第一辐射片与第二辐射片之间填充第一介质层、第二辐射片与第一接地片之间均填充第二介质层,第二接地片与带状传输线之间填充第三介质层、带状传输线与第二接地片之间均填充第四介质层;带状传输线通过第一接地片上的缺口激发层叠放置的第一辐射片和第二辐射片,产生两个邻近的谐振点,扩展微带天线的频带宽度,提高天线的增益;带状传输线密封于第一接地片与第二地片之间,增强微带天线的抗干扰能力,且无需额外腔体空间,从而降低天线的剖面,提高天线的集成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


[0001]本技术属于卫星通信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平面微带天线应用于卫星通信领域,相对传统的抛物面反射天线,平面微带天线剖面更低,具有便于收纳携带等特点。尤其是平面微带天线组成相位控制控制阵列在“动中通”、低轨星链等场景有着广泛的应用。
[0003]目前,卫星通信用平板微带天线多用微带线馈电,受限于微带线的半开放结构,需要留有一定的腔体空间且容易受到外部干扰或干扰外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微带天线需预留腔体空间,易受到外部干扰或干扰外部设备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所述微带天线为层状结构,自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辐射片、第二辐射片、第一接地片、带状传输线和第二接地片,所述第一辐射片与第二辐射片之间填充第一介质层;第二辐射片与第一接地片之间填充第二介质层;第一接地片与带状传输线之间填充第三介质层;带状传输线与第二接地片之间填充第四介质层;所述带状传输线通过第一接地片上的缺口激发层叠放置的第一辐射片和第二辐射片,产生两个邻近的谐振点。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片与第二辐射片之间的第一介质层为第一介质基板;第二辐射片与第一接地片之间的第二介质层为第二介质基板;第一接地片与带状传输线之间的第三介质层为第三介质基板、带状传输线与第二接地片之间的第四介质层为第四介质基板;若干个接地柱设置于带状传输线的四周。
[0008]优选的,所述微带天线为五层印制基板结构,所述第一辐射片、第二辐射片、第一接地片、带状传输线和第二接地片对应印制于第一介质基板、第二介质基板、第三介质基板及第四介质基板上。
[0009]优选的,所述带状传输线包括带状馈线和阻抗变换节;所述阻抗变换节为矩形,所述带状馈线为矩形长条状。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地片的中部设有圆形缺口,用于供带状传输线馈电激发第一辐射片和第二辐射片产生两个邻近的谐振点。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片及第二辐射片均为梯形结构,且上下对应层叠在一起。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介质基板、第二介质基板、第三介质基板及第四介质基板的材质均为 RT5880。
[0013]优选的,所述微带天线的尺寸为:长L=8mm、宽W=8mm、高H=3.37mm;所述第一辐射片
与第二辐射片之间的第一介质基板厚度为2.08mm。
[0014]优选的,所述带状馈线为50欧姆带状线,尺寸为:宽0.5mm、长5.5mm、厚为0.762mm;所述阻抗变换节的尺寸为:宽1.2mm、长3.7mm;所述第一接地片的中部圆形缺口半径为2.5mm。
[0015]优选的,所述微带天线分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所述发射天线能够覆盖卫星通信的Ku频段13.75GHz~14.5GHz,所述接收天线能覆盖卫星通信频段12.25GHz~12.75GHz。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平板微带天线,通过采用层叠梯形辐射片结构扩展了天线频带宽度,也提高了天线的增益;采用带状传输线馈电结构,利用带状传输线密封于第一接地片与第二地片之间的特点,增强微带天线的抗干扰能力,且无需额外腔体空间,从而降低天线的剖面,提高天线的集成度。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的分解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的长度X方向的主视图;
[0021]图4本技术实施例中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的宽度Y方向的主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接收天线的回波损耗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射天线的回波损耗图;
[00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接收天线的方向图;
[00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射天线的方向图;
[0026]图中:1

第一辐射片,2

第二辐射片,3

第一接地片,4

带状传输线,41

带状馈线,42

阻抗变换节;5

接地柱,6

第二接地片,7

第一介质基板,8

第二介质基板,9

第三介质基板,10,第四介质基板,11

缺口。
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照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所述微带天线为层状结构,自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辐射片1、第二辐射片2、第一接地片3、带状传输线4和第二接地片6,所述第一辐射片1与第二辐射片2之间填充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二辐射片2与第一接地片3之间填充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接地片3与带状传输线4之间填充第三介质层,带状传输线4与第二接地片6之间填充第四介质层;所述带状传输线4通过第一接地片3中部的缺口11馈电激发第一辐射片1和第二辐射片2产生两个邻近的谐振点,共同形成较宽的频带,天线在频带内有良好的回波损耗和线极化特性。其中,所述带状传输线4包括带状馈线41和阻抗变换节42,所述阻抗变换节42为矩形,所述带状馈线41为矩形长条状。采用
该结构的微带天线兼具了剖面低、频带宽、方向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卫星通信等领域。
[0029]作为一种优选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辐射片1与第二辐射片2之间、的第一介质层为第一介质基板7、第二辐射片2与第一接地片3之间的第二介质层为第二介质基板8,所述第一接地片3与带状传输线4之间的第三介质层为第三介质基板9、带状传输线4与第二接地片6之间的第四介质层为第四介质基板10,带状传输线4的四周设有若干个接地柱5,可以抑制带状传输线产生高阶模式的激发。具体制作时,所述微带天线为五层印制基板结构,所述第一辐射片1、第二辐射片2、第一接地片3、带状传输线4和第二接地片6对应印制于第一介质基板7、第二介质基板8、第三介质基板9及第四介质基板10上,第一辐射片1和第二辐射片2上下对应重叠;若干个接地柱5安装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为层状结构,自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辐射片、第二辐射片、第一接地片、带状传输线和第二接地片,所述第一辐射片与第二辐射片之间填充第一介质层;第二辐射片与第一接地片之间均填充第二介质层;所述第一接地片与带状传输线之间填充第三介质层;所述带状传输线与第二接地片之间均填充第四介质层;所述带状传输线通过第一接地片上的缺口激发层叠放置的第一辐射片和第二辐射片产生两个邻近的谐振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片与第二辐射片之间的第一介质层为第一介质基板;第二辐射片与第一接地片之间的第二介质层为第二介质基板;所述第一接地片与带状传输线之间的第三介质层为第三介质基板;带状传输线与第二接地片之间的第四介质层为第四介质基板;若干个接地柱设置于带状传输线的四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天线为五层印制基板结构,所述第一辐射片、第二辐射片、第一接地片、带状传输线和第二接地片对应印制于第一介质基板、第二介质基板、第三介质基板及第四介质基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状线馈电的微带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传输线包括带状馈线和阻抗变换节;所述阻抗变换节为矩形,所述带状馈线为矩形长条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姜江王洪良王光韬邱兵申响赵志伟李合金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神舟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