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础支模技术领域,具体为杯型基础芯模,与基础垫层配合使用,包括:钢筋网片、基础内模和基础外模,基础内模整体为杯型结构,基础内模设于基础外模中,基础外模的底部与基础垫层的顶部密封贴合设置,基础垫层上还固定铺设有垫层钢筋层,垫层钢筋层铺设于基础外模内的基础垫层上,钢筋网片固定于垫层钢筋层上,基础内模放置于钢筋网片上,进而可调整基础内模与基础垫层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垫层钢筋层与基础外模通过密封连接起到基础的支撑效应,并与钢筋网片相固定,进而防止钢筋网片因外力产生浮动位移,起到稳固固定基础内模的作用。定基础内模的作用。定基础内模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杯型基础芯模
[0001]本技术涉及基础支模
,具体为杯型基础芯模。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厂房的占地面积较大,举架较高,因此较大的荷载对于基础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采用杯型基础进行施工,但现在杯型基础的支模施工中,浇筑混凝土的同时,由于混凝土流本身具有液体压力,继续浇筑过程中会因大气压与混凝土本身的液体压力之间的压力差缩小,导致混凝土无法继续出流,并且混凝土流本身具有一定的浮力,模板会被浮力带动向上运动,从而导致浇模成型不佳等问题,同时,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以及施工工程的进场安排、施工组织设计等,混凝土进场时间与模板支模时间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因而需要模板既能实现混凝土先浇筑,后支模的操作,又能实现先支模后浇筑混凝土的操作,一般的杯型基础模具无法实现以上操作;
[0003]文献号为CN11516236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独立杯基沉井支护的施工方法,此方法介绍了通过逐次观测测量的方式,解决了杯型基础施工沉降的问题,但并未介绍应如何解决杯型基础施工中的上浮问题,也未介绍应如何解决混凝土不继续出流的问题,同时也未公开如何实现混凝土先、后浇筑不同工况的调整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杯型基础芯模,以解决以上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杯型基础芯模,与基础垫层配合使用,包括:钢筋网片、基础内模和基础外模,所述基础内模整体为杯型结构,所述基础内模设于基础外模中,所述基础外模的底部与基础垫层的顶部密封贴合设置,所述基础垫层上还固定铺设有垫层钢筋层,所述垫层钢筋层铺设于基础外模内的基础垫层上,所述钢筋网片固定于垫层钢筋层上,所述基础内模放置于钢筋网片上,进而可调整所述基础内模与基础垫层之间的距离。
[0007]优选地,所述基础内模由上至下呈缩径设置,所述基础外模的竖直高度低于基础内模的竖直高度。
[0008]优选地,所述基础内模的顶部还设有一定数量的钢管,所述相邻的钢管通过螺栓管套相互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基础内模的底壁上还设有一个泄压管,所述泄压管贯穿并固定于基础内模的底壁上,进而所述泄压管与基础内模的内外两侧均连通,所述泄压管的两端均开设有一定数量的泄压孔,所述泄压管的中部设有一个用于泄压开关操作的蝶阀,所述蝶阀位于基础内模中。
[0010]优选地,所述垫层钢筋层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有一定数量的第一竖向筋和/或第二竖向筋,所述第一竖向筋和/或第二竖向筋与钢筋网片相固定设置,所述第一竖向筋和第二竖向筋的长度均可调整,进而可调整钢筋网片与基础垫层之间的距离。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竖向筋沿基础内模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一竖向筋的顶端固定于基础内模外部的四角处,所述第一竖向筋的中部穿过钢筋网片并与其相对固定。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竖向筋的顶端与螺栓管套相固定,所述第二竖向筋沿基础内模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竖向筋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竖向筋的顶端贯穿基础内模,并与基础内模相密封固定设置,所述第二竖向筋的中部穿过钢筋网片并与其相对固定。
[0013]优选地,所述基础内模和基础外模均由一定数量的板体组成。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本技术通过垫层钢筋层与基础外模通过密封连接起到基础的支撑效应,并与钢筋网片相固定,进而防止钢筋网片因外力产生浮动位移,起到稳固固定基础内模的作用;
[0016]2.本技术基础内模放置于钢筋网片上,进而可调整基础内模与基础垫层之间的距离,可根据不同施工方案的需要调整基础内模所处位置;
[0017]3.本技术通过蝶阀的设置与泄压孔相配合,进而实现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空气流通,实现混凝土持续出流效果;
[0018]4.本技术可适用于向基础内模与外模之间先浇筑混凝土,后压入基础内模的施工工艺,预先构置的第一竖向筋通过其顶部与基础内模固定连接,将混凝土产生的浮力依次传递给钢筋网片和垫层钢筋层,进而防止基础内模上浮,将基础内模压入混凝土流之后,混凝土浮力主要对基础内模产生托顶抬升作用,因而将第一竖向筋固定于基础内模外部的四角处可有效防止基础内模受浮力作用产生位移;
[0019]5.本技术可适用于先设置基础内模,后向基础内模与外模之间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浮力先会作用于基础内模的底部,产生托底作用,基础内模的底部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因而通过第二竖向筋的设置拉紧基础内模,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基础内模受浮力作用产生位移。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基础内模与基础外模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1的位置关系俯视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1的主视剖视图;
[0023]图4为实施例2的位置关系俯视示意图;
[0024]图5为实施例2的主视剖视图;
[0025]图6为泄压管与蝶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
‑
钢筋网片,2
‑
基础内模,3
‑
基础外模,4
‑
钢管,401
‑
螺栓管套,5
‑
垫层钢筋层,501
‑
第一竖向筋,502
‑
第二竖向筋,6
‑
泄压管,601
‑
泄压孔,7
‑
蝶阀,8
‑
基础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实施例1:
[0029]杯型基础芯模,与基础垫层8配合使用,包括:钢筋网片1、基础内模2和基础外模3,基础内模1整体为杯型结构,基础内模2设于基础外模3中,基础外模3的底部与基础垫层8的顶部密封贴合设置,基础垫层8上还固定铺设有垫层钢筋层5,垫层钢筋层5固定铺设于基础外模3内的基础垫层8上,钢筋网片1固定于垫层钢筋层5上,垫层钢筋层5与基础外模3通过密封连接起到基础的支撑效应,并与钢筋网片1相固定,进而防止钢筋网片1因外力产生浮动位移,起到稳固固定基础内模2的作用,基础内模2放置于钢筋网片1上,进而可调整基础内模2与基础垫层8之间的距离,可根据不同施工方案的需要调整基础内模2所处位置;
[0030]基础内模2由上至下呈缩径设置,基础外模3的竖直高度低于基础内模2的竖直高度,进而基础内模2所处的高度位置可在基础外模3的空间内浮动调整,且便于浇筑过程中进行浇筑量的控制;
[0031]基础内模2的顶部还设有一定数量的钢管4,相邻的钢管4通过螺栓管套401相互固定连接,用于压制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杯型基础芯模,与基础垫层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网片、基础内模和基础外模,所述基础内模整体为杯型结构,所述基础内模设于基础外模中,所述基础外模的底部与基础垫层的顶部密封贴合设置,所述基础垫层上还固定铺设有垫层钢筋层,所述垫层钢筋层固定铺设于基础外模内的基础垫层上,所述钢筋网片固定于垫层钢筋层上,所述基础内模放置于钢筋网片上,进而可调整所述基础内模与基础垫层之间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型基础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内模由上至下呈缩径设置,所述基础外模的竖直高度低于基础内模的竖直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型基础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内模的顶部还设有一定数量的钢管,相邻的所述钢管通过螺栓管套相互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型基础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内模的底壁上还设有一个泄压管,所述泄压管贯穿并固定于基础内模的底壁上,进而所述泄压管与基础内模的内外两侧均连通,所述泄压管的两端均开设有一定数量的泄压孔,所述泄压管的中部设有一个用于泄压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勇健,丁寰霸,胡宇昕,吴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