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液罐,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所述罐体一端设有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的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罐体内设有混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均与所述混液通道连通,所述出液管设于所述罐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和混液通道设于所述罐体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混液通道与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连通,使发泡液和水进入罐体时先进入混液通道,从而将混液罐可以将作为入口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和作为出口的出液管之间的距离拉远,这样发泡液和水的流动路程更长,发泡液有更多的时间在水中扩散。时间在水中扩散。时间在水中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液罐
[0001]本技术涉及混液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液罐,
技术介绍
[0002]在使用马桶过程中,排泄物的掉落时污水容易溅到用户臀部,同时排泄物及污水暴露在空气中,臭气易散发给用户如厕带来不便。为此,市面上出现了带发泡系统的智能坐便器,利用发泡功能产生的大量泡沫覆盖马桶的水封面,有效解决了排泄物掉落污水飞溅和臭气散发的问题。内置发泡系统通常利用液泵将发泡液输送到混液罐内进行与水混合,再输出到发泡器进行起泡,混液罐混液输出是一个稀释的过程,将发泡液在发泡系统内与自来水混合稀释后再进行发泡,一是可以存储浓度更高的发泡液并降低发泡液的用量,从而从另一层面上提高发泡液存储罐的存储量;二是可以调节到发泡液的浓度既能更利于发泡同时避免浓度发泡液利用率不高避免浪费。
[0003]目前行业上为了确保发泡液的混合液较长时间输出浓度还能满足发泡要求,要么将混液罐做大,要么加入较多的发泡液,这样会造成体积大占用空间,发泡液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如果为了混合更加均匀会利用电机进行搅拌,但搅拌装置的增加会使得混液装置的结构更加复杂成本更高,同时的搅拌会导致发泡提前,导致混液装置内的空间以及混液装置与发泡装置之间的输送管道之间的空间被挤占,从而影响稀释发泡液的持续输送,造成发泡装置不出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混液装置结构复杂,难以兼顾发泡液利用率和持续输出的不足,提供一种混液罐。本技术通过设置混液通道与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连通,使发泡液和水进入罐体时先进入混液通道,从而将混液罐可以将作为入口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和作为出口的出液管之间的距离拉远,这样发泡液和水的流动路程更长,发泡液有更多的时间在水中扩散。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0006]一种混液罐,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所述罐体一端设有与所述罐体内部连通的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所述罐体内设有混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均与所述混液通道连通,所述出液管设于所述罐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和混液通道设于所述罐体的另一侧。
[0007]本技术中,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分别与发泡液存储罐和自来水管连接,发泡液和自来水在罐体内进行混合后,通过所述出液管流入发泡装置内进行发泡。为了避免发泡液还未扩散就从出液管流出,本方案所述罐体内设置混液通道,从所述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进入的发泡液和自来水先进入混液罐内进行混合,然后再进入罐体内并从出液管流出。本技术设置混液通道,所述混液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罐体内径,因此发泡液和自来水在混液通道混合,同时,设置混液管道可以将作为发泡液和水的入口的第一进
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与作为出口的出液管之间的距离拉远,使得发泡液有时间扩散,防止距离入口和出口距离太近发泡液未充分扩散就被水流带走。
[0008]进一步的,所述混液通道的轴线与所述罐体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混液通道沿自身轴线的长度为所述罐体沿自身轴线的长度的一半,所述混液通道的外径为所述罐体的内径的一半,所述混液通道设靠近所述罐体一侧的内侧壁设置。
[0009]由于发泡系统在安装布置位置的限制,本技术中,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均设于罐体的一端,设于同一端更便于管路的连接,所述混液罐可以将作为入口的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和作为出口的出液管之间的距离拉远。而当所述混液通道沿自身轴线的长度为所述罐体沿自身轴线的长度的一半时,发泡液和水在罐体内流动路程不小于将入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罐体的两端时的流动路程,同时,混液通道的设置还使得流体的流动路径产生转弯从而起到一定的扰流作用让发泡液和水混合更加均匀。所述混液通道自身轴线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罐体沿自身轴线的长度的一半,这样发泡液和水的流动路程更长,发泡液有更多的时间在水中扩散。
[0010]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分别开设有贯通的U型槽。
[0011]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用于将混液罐安装固定,如将混液罐安装在马桶内,可使用螺栓插入U型槽并马桶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包括本体和盖体,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混液通道和第一定位件均设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第二定位件设于所述本体上。
[0013]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混液通道和第一定位件均设于所述盖体上,且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和混液通道的轴线相互平行,这样,所述盖体和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混液通道和第一定位件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所述本体和所述第二定位件也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使得生产工艺更为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0014]进一步的,所述本体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设有凹陷,所述第二定位件设于所述凹陷内,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沿同一直线排列,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上的U型槽的贯穿方向相互平行并平行于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排列方向。
[0015]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若直接设于所述罐体的两端,则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端面上会导致整个混液罐沿自身轴线的整体长度增大,本方案中,设置凹陷并将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凹陷内,使得第二定位件的长度不超出所述凹陷,这样可以减小混液罐沿自身轴线的整体长度,缩小混液罐安装所需要的位置。同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上的U型槽的贯穿方向与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的排列方向相互平行,避免定位安装时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阻碍螺栓插入U型槽中,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上的U型槽的贯穿方向相互平行可以使得混液罐安装在同一侧面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罐体横躺放置,且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出液管位于最上方,所述第一进液管位于最下方,所述第二进液管位于所述出液管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进液管上方,所述第一进液管用于通入自来水,所述第二进液管用于通入发泡液。
[0017]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沿同一直线排列时,将所述罐体横躺放置,
且所述出液管、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位于最上方的为所述出液管,位于最下方的为所述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用于通入自来水,位于所述出液管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进液管上方的为所述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用于通入发泡液。由于发泡液的密度大于水,发泡液在水的上方进入混液通道中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发泡液更易于与水混合。而所述出液管位于最上方,增大出液难度从而使得发泡液与水的混合的时间更多更加充分。
[0018]进一步的,所述混液通道设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第一进液管设于所述混液通道的底部。
[0019]当所述混液通道设靠近所述罐体一侧的内侧壁设置,且所述罐体横躺放置时,将所述混液通道靠近所述罐体的底部的侧壁设置,同时将所述第一进液管靠近所述混液通道的底部设置,这样,入口放置在低位,方便安装到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罐体(1),所述罐体(1)一端设有与所述罐体(1)内部连通的出液管(2)、第一进液管(3)和第二进液管(4),所述罐体(1)内设有混液通道(5),所述第一进液管(3)和第二进液管(4)均与所述混液通道(5)连通,所述出液管(2)设于所述罐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进液管(3)、第二进液管(4)和混液通道(5)设于所述罐体(1)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通道(5)的轴线与所述罐体(1)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混液通道(5)沿自身轴线的长度为所述罐体(1)沿自身轴线的长度的一半,所述混液通道(5)的外径为所述罐体(1)的内径的一半,所述混液通道(5)设靠近所述罐体(1)一侧的内侧壁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定位件(61)和第二定位件(62),所述第一定位件(61)和第二定位件(62)分别开设有贯通的U型槽(6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包括本体(11)和盖体(12),所述出液管(2)、第一进液管(3)、第二进液管(4)、混液通道(5)和第一定位件(61)均设于所述盖体(12)上,所述第二定位件(62)设于所述本体(1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1)远离所述盖体(12)的一端设有凹陷(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金声,罗进超,伍朝志,李洪伟,
申请(专利权)人:乳源东阳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