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体和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966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煲体包括内锅以及侧加热组件。其中,侧加热组件包括保温圈和加热装置,保温圈设置至内锅的侧部外周,保温圈构造为不透明的构件。加热装置设置至保温圈的背向内锅的外侧,用于对内锅的侧部加热。保温圈的内侧表面还设有用于提示用户的标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煲体和烹饪器具,在内锅的外侧设置侧加热组件,烹饪和保温效果更好。通过在不透明的保温圈的内侧设置标识,方便用户直观地知悉侧加热组件的分布区域,在对内锅进行加热时,该分布区域即为加热区域,温度较高,设置标识可以方便用户避开加热区域,防止用户烫伤,安全性更高,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煲体和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总地涉及厨房用具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已有的诸如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的烹饪器具,煲体内会设置有侧部加热装置以加热内锅的侧部。在烹饪器具使用过程中,侧部加热装置的分布区域会具有较高温度。用户在使用烹饪器具过程中,常采取手动取出和放入锅体,可能会不小心触碰到加热装置的分布区域,容易导致用户烫伤。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煲体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煲体,用于烹饪器具,所述煲体包括:
[0006]内锅;和
[0007]侧加热组件,所述侧加热组件包括:
[0008]保温圈,所述保温圈设置至所述内锅的侧部外周,所述保温圈构造为不透明的构件;以及
[0009]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保温圈的背向所述内锅的外侧,用于对所述内锅的侧部加热,
[0010]其中,所述保温圈设有用于提示用户的标识,所述标识位于所述保温圈的内侧表面。
[0011]根据本方案,煲体具有侧加热组件,能够对内锅的侧部进行加热,采用不透明的保温圈和可视的标识,方便用户在取出内锅后,通过标识获知侧加热组件的分布区域的位置,而在烹饪器具的使用过程时,此分布区域温度会较高,可避免用户误触侧加热组件的分布区域,防止用户烫伤。由此,产品的安全性更高,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0012]可选地,所述保温圈的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形成所述标识的涂层。
[0013]根据本方案,标识设置的具体位置是在保温圈的内侧表面。
[0014]可选地,所述涂层为印刷涂层,并具有可识别的颜色和/或图案,或者
[0015]所述涂层为感温变色涂层。
[0016]根据本方案,标识具体可以构造为设置在保温圈内侧表面的可识别的涂层,生产制造工艺简单。
[0017]可选地,所述保温圈的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形成所述标识的标识件,所述标识件粘
贴至所述保温圈,所述标识件具有可识别的颜色和/或图案。
[0018]根据本方案,标识可以由单独的标识件构成,通过将标识件设置至保温圈的内侧表面以实现标识的效果。
[0019]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环绕地设置于所述保温圈,所述标识与所述加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
[0020]根据本方案,加热装置采取环绕的方式设置,确保对内锅均匀加热。并且仅仅在加热装置的分布区域设置标识,以便于用户直观地了解加热装置的分布区域。
[0021]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侧部线圈、侧部发热丝或者侧部发热带;并且/或者
[0022]所述标识包括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形状对应的环状图形。
[0023]根据本方案,加热装置可以是利用电磁加热原理或者电流热效应加热原理对内锅进行加热,且标识的形式可以设置为与加热装置的实际形状对应,标识更加美观实用,提高用户体验。标识设置为环状图形方便用户在取出内锅后从任意角度方向可以观察到加热装置的设置位置。
[0024]可选地,所述保温圈的顶端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保温圈的底端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或所述第二定位部构造为凸筋或者凹槽结构。
[0025]根据本方案,在保温圈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煲体组装时,便于将保温圈与煲体中的其它结构进行定位和组装,提高组装效率。
[0026]可选地,所述煲体还包括:
[0027]中板,所述中板设置在所述内锅的侧部外周并且位于所述内锅的上部,所述中板位于所述保温圈上方并连接至所述保温圈,所述中板形成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凹槽,所述保温圈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的第一凸筋;并且/或者
[0028]所述煲体还包括线圈盘组件,所述线圈盘组件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底部,所述线圈盘组件位于所述保温圈下方并连接至所述保温圈,所述保温圈的底端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线圈盘组件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匹配的第二凸筋。
[0029]根据本方案,保温圈具体设置在中板和线圈盘组件之间,中板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筋与保温圈定位和固定,避免水分顺着中板的内壁溢流到保温圈的背离内锅的外侧,保温圈通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筋与线圈盘组件定位和固定,同样可以防止水分溢流到保温圈外侧和线圈盘组件的底部。
[0030]可选地,所述保温圈的顶端的直径小于其底端的直径;并且/或者
[0031]所述加热装置为侧部线圈,所述侧部线圈的绕线方式为单层缠绕、双层叠绕和多层叠绕中的至少一种。
[0032]根据本方案,保温圈的顶端处与内锅之间的间隙小于其底端处与内锅之间的间隙,使得内锅的侧壁与保温圈之间的热能不容易从下往上散热,提高对内锅的保温效果。此外,可以形成单层线圈、双层线圈、多层线圈或这些层线圈的组合,适用于对内锅侧部具有不同加热需求的多种类型烹饪器具。
[0033]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0034]盖体;以及
[003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煲体,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以在所述盖体与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附图说明
[0036]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
[0037]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图1中煲体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局部结构;
[003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图1中烹饪器具的煲体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1]图5为图4中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仅示出了侧加热组件;
[0042]图6为图4中烹饪器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标识件;
[0043]图7为图4中侧加热组件部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4]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侧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图9为图8中侧加热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以及
[0046]图10为图8中侧加热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47]附图标记说明:
[0048]10:烹饪器具
ꢀꢀꢀꢀꢀꢀꢀꢀꢀꢀꢀꢀꢀꢀꢀꢀꢀꢀꢀ
100:盖体
[0049]200:煲体
ꢀꢀꢀꢀꢀꢀꢀꢀꢀꢀꢀꢀꢀꢀꢀꢀꢀꢀꢀꢀꢀꢀ
210:内锅
[0050]220:侧加热组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煲体,用于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200)包括:内锅(210);和侧加热组件,所述侧加热组件包括:保温圈,所述保温圈设置至所述内锅(210)的侧部外周,所述保温圈构造为不透明的构件;以及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位于所述保温圈的背向所述内锅(210)的外侧,用于对所述内锅(210)的侧部加热,其中,所述保温圈设有用于提示用户的标识,所述标识位于所述保温圈的内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圈的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形成所述标识的涂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为印刷涂层,并具有可识别的颜色和/或图案,或者所述涂层为感温变色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圈的内侧表面设有用于形成所述标识的标识件,所述标识件粘贴至所述保温圈,所述标识件具有可识别的颜色和/或图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环绕地设置于所述保温圈,所述标识与所述加热装置的位置相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侧部线圈(222)、侧部发热丝或者侧部发热带(322);并且/或者所述标识包括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形状对应的环状图形。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圈的顶端具有第一定位部,所述保温圈的底端具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或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侨黄家建华日宝罗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