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咬合体系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9623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咬合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1)获取治疗前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头颅正位片、侧位片影像学数据、上下牙列及咬合关系的三维数据;步骤2)在目标合位上制作咬合记录,在核磁共振引导下明确该咬合位上关节盘与髁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确定该合位上影响咬合稳定的因素;步骤3)针对影响咬合稳定的相关因素设计不同的方案;步骤4)基于步骤2)确定的咬合关系和步骤3)的方案制作咬合板及相关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的引导下,确保所在合位上关节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咬合体系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下颌矫正
,具体为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咬合体系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颞下颌关节

颌骨

咬合是一密不可分的综合体,口腔诊疗过程中,既要考虑正确的关节盘

髁位置关系,又要兼顾颌面美观和咬合稳定,只有关节

颌骨

咬合三者平衡,才能促进口颌面系统的健康生长,保证诊治效果的长久稳定。
[0003]为了纠正下颌后缩、面部偏斜等问题,在正畸治疗中,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咬合板来获得目标颌位。但是若未考虑颞下颌关节盘

髁位置关系,易导致髁突吸收,矫正复发;另一方面,在戴用咬合板的同时若未纠正明显的咬合干扰,建立相对稳定的咬合,在去除咬合板后也会引起治疗复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咬合体系构建方法,解决现有下颌后缩矫正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咬合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1)获取治疗前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头颅正位片、侧位片影像学数据、上下牙列及咬合关系的三维数据;步骤2)在目标合位上制作咬合记录,在核磁共振引导下明确该咬合位上关节盘与髁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确定该合位上影响咬合稳定的因素;步骤3)针对影响咬合稳定的相关因素设计不同的方案,如纠正后牙区开合、解决后牙锁合等;步骤4)基于步骤2)确定的咬合关系和步骤3)的方案制作咬合板及相关装置。
[0006]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开合,且开合大于1.5mm,佩戴的咬合板包括合板主体、上颌牙列放置区、合板固位体、控制下颌位置的装置、合板下颌平面、 上颌磁力贴片、下颌磁力贴片,所述合板主体顶部设置有若干上颌牙列放置区,上颌牙列放置区之间设置有合板固位体,合板主体底部设置有控制下颌位置的装置,所述合板主体底部设置有合板下颌平面,上颌设置上颌磁力贴片,下颌设置下颌磁力贴片。
[0007]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正锁合,则咬合板还包括上颌磁力牵引扣和下颌内侧磁力贴片,分别设置在外侧和内侧。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的引导下,确保所在合位上关节盘

髁关系正确;在戴用咬合板的过程中,尽可能去除咬合干扰,建立相对稳定的咬合,制作兼顾关节

颌骨位置的咬合板,同时能确保咬合关系稳定。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开合,且开合大于1.5mm,佩戴的咬合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开合,且开合大于1.5mm,佩戴的咬合板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开合,且开合大于1.5mm,佩戴的咬合板的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步骤2)中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开合,且开合大于1.5mm,上下牙列颌面图;图5为步骤2)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正锁合,则戴用的咬合需要解决后牙正锁合,实现尖窝接触式咬合关系的咬合板的侧视图;图6为步骤2)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正锁合,则戴用的咬合需要解决后牙正锁合,实现尖窝接触式咬合关系,上下牙列颌面图;图7中A.颞下颌关节MRI显示闭口位关节盘前移位;B.MRI显示张口位关节盘恢复致正常位置;C.在合适位置上制作咬合记录,D.拍摄该咬合位上颞下颌关节MRI,显示关节盘恢复正常;图8中A、B.口内咬合可见下牙中线左偏,右侧后牙区锁合关系;C、D.经MRI确认目标合位上关节盘

髁关系正确后,在该位置上制作咬合板(下颌过矫正),同期进行颌间牵引纠正锁合。
[0011]附图标记说明:1.合板主体;2.上颌牙列放置区;3.合板固位体;4.控制下颌位置的装置;5.合板下颌平面;6. 上颌磁力贴片;7. 下颌磁力贴片;8. 上颌磁力牵引扣;9. 下颌内侧磁力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咬合体系构建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1)获取治疗前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头颅正位片、侧位片影像学数据、上下牙列及咬合关系的三维数据;步骤2)在目标合位上制作咬合记录,在核磁共振引导下明确该咬合位上关节盘与髁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确定该合位上影响咬合稳定的因素;所述步骤2)中,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开合,且开合大于1.5mm,佩戴的咬
合板包括合板主体、上颌牙列放置区、合板固位体、控制下颌位置的装置、合板下颌平面、 上颌磁力贴片、下颌磁力贴片,所述合板主体顶部设置有若干上颌牙列放置区,上颌牙列放置区之间设置有合板固位体,合板主体底部设置有控制下颌位置的装置,所述合板主体底部设置有合板下颌平面,上颌设置上颌磁力贴片,下颌设置下颌磁力贴片;步骤3)针对影响咬合稳定的相关因素设计不同的方案,如纠正后牙区开合、解决后牙锁合及个别牙咬合干扰等;步骤4)基于步骤2)确定的咬合关系和步骤3)的方案制作咬合板及相关装置。
[0014]实施例2,如图5至图6所示,和实施例1 区别为,所述步骤2)中,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正锁合,则咬合板还包括上颌磁力牵引扣和下颌内侧磁力贴片,分别设置在外侧和内侧。
[001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咬合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1)获取治疗前颞下颌关节核磁共振影像数据、头颅正位片、侧位片影像学数据、上下牙列及咬合关系的三维数据;步骤2)在目标合位上制作咬合记录,在核磁共振引导下明确该咬合位上关节盘与髁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确定该合位上影响咬合稳定的因素;步骤3)针对影响咬合稳定的相关因素设计不同的方案;步骤4)基于步骤2)确定的咬合关系和步骤3)的方案制作咬合板及相关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咬合体系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确定的咬合关系出现后牙区段开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佩杨驰张大河张玉鑫夏思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