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935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中装置包括设置于屋顶面上的至少一个箱体及设置于箱体内的动作机构,箱体顶部为敞口设置且内侧设置有可供蕨类植物种植的培养槽,箱体上设置有能够遮挡其敞口的遮阳篷,动作机构能够调节遮阳篷在箱体敞口处的开闭,本发明专利技术屋顶绿化装置,替代了传统的手动卷拉方式,通过设置动作机构,可便捷高效地完成遮阳篷在箱体敞口处位置状态的调整,以适应屋顶面上蕨类植物的光照生长需要,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屋顶绿化
,尤其涉及一种屋顶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屋顶绿化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和桥梁等的屋顶、露台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田园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0003]通常屋顶的光照时间长、光强也较大,而每个人对屋顶种植植被的种类选择也不同。当选择种植蕨类植物时,由于蕨类植物的叶片一般比较柔嫩,容易受到强烈阳光的伤害,则在其生长时,需要在每天光强较大的时间段进行遮挡保护,以防止叶子灼伤或过度蒸腾,并且需要在每天的其他时间段解除对其的遮挡,以确保蕨类植物能够接收足够的光照时长,确保其良好生长。
[0004]但相关技术中多为采用手动卷拉遮阳篷的方式为蕨类植物在光照较强时提供遮阳,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也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屋顶绿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屋顶绿化装置,包括设置于屋顶面上的至少一个箱体及设置于箱体内的动作机构,所述箱体顶部为敞口设置且内侧设置有可供蕨类植物种植的培养槽,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能够遮挡其敞口的遮阳篷,所述动作机构能够调节遮阳篷在箱体敞口处的开闭。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上具有通风口。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作机构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立板及设置于所述立板上的动作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动作组件受驱动于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处于遮蔽状态下的遮阳篷先竖直上升至敞口的上方,再向一侧倾斜翻转脱离敞口处。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当所述遮阳篷竖直上升后,其底面与敞口之间具有可使箱体内与外界连通的间隙。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遮阳篷的最大翻转角度为九十度。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动作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立板上竖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中间连通开设有向上弯曲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滑动卡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能够滑动卡接入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固定有第三连杆,
[0012]所述第二限位块外侧固定有与第三连杆相垂直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一端固
定有与第三连杆平行的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一端垂直固定于遮阳篷的内侧面上;
[0013]当所述遮阳篷收容于敞口内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处;
[0014]当所述第二限位块移动至所述第一限位槽槽顶处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中间位置,此时向第一限位块继续施加推力,会使第一限位块以第二限位块为圆心发生偏转滑动卡接至第二限位槽,直至移动至第二限位槽远离第一限位槽的一端。
[0015]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杆的长度为第一限位槽槽体延伸方向长度的二分之一;
[0016]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顶与第二限位槽的远离第一限位槽的一端水平齐平。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垂直转动设置于立板上的同步杆,所述同步杆外周侧径向固定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块体上。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杆贯穿至箱体外、并径向固定有转柄,所述转柄上滑动卡设有与同步杆平行的插销,所述箱体外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与插销配合的销孔。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上述的装置的屋顶绿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S1、场地布置,根据屋顶平面设计图,在屋顶相应位置布置可供蕨类植物养殖的箱体,并在箱体内的培养槽中铺设适合蕨类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以及完成水源布置;
[0021]S2、强光调节,当光照强烈时,利用动作机构使遮阳篷位于箱体敞口上方,遮挡光照,使遮阳篷底侧与箱体的敞口间留有间隙,以供箱体内与外界空气循环流通;
[0022]S3、柔光调节,当光照柔和时,利用动作机构使遮阳篷偏转至箱体外侧,解除对箱体敞口的遮挡状态,以确保蕨类植物能够接收足够的光照时长,确保其良好生长。
[0023]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1、本专利技术的屋顶绿化装置,替代了传统的手动卷拉方式,通过设置动作机构,可便捷高效地完成遮阳篷在箱体敞口处位置状态的调整,以适应屋顶面上蕨类植物的光照生长需要,省时省力。
[0025]2、本专利技术的屋顶绿化装置,通过动作组件和驱动组件,仅需转动握柄转动,即可实现将遮阳篷相对敞口调整出三种状态,以适应不同光照环境下的蕨类植物生长,且开闭便捷。
[0026]3、本专利技术的屋顶绿化装置,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在遮阳篷完全开启时,使培养槽朝着敞口方向抬升一定高度,使培养槽内的蕨类植物更接近敞口,使蕨类植物获得柔和光照更加均匀,提高蕨类植物在光照柔和环境下对柔和光照的接收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屋顶面上箱体的布局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中遮阳篷在箱体上处于完全收纳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2中遮阳篷在箱体上处于完全收纳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图3中遮阳篷在箱体上抬升一定高度后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图4中遮阳篷在箱体上偏转倾斜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图5中遮阳篷在箱体上偏转离开敞口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图2中拧杆与卷轴之间处于对接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5]主要符号说明:
[0036]1、屋顶面;2、箱体;3、培养槽;4、基板;5、支撑环;6、补水槽;7、立板;8、齿轮;9、滑槽;10、齿条;11、卡杆;12、卡勾;13、卷轴;14、拧杆;15、通孔;16、杆插槽;17、同步杆;18、转柄;19、第一限位槽;20、第二限位槽;21、第一限位块;22、第二限位块;23、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5、第三连杆;26、第四连杆;27、第五连杆;28、遮阳篷;29、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8]实施例1
[0039]请结合图1至图7,屋顶绿化装置,包括设置于屋顶面1上的至少一个箱体2及设置于箱体2内的动作机构,箱体2顶部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屋顶面上的至少一个箱体及设置于箱体内的动作机构,所述箱体顶部为敞口设置且内侧设置有可供蕨类植物种植的培养槽,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能够遮挡其敞口的遮阳篷,所述动作机构能够调节遮阳篷在箱体敞口处的开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具有通风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机构包括设置于箱体内的立板及设置于所述立板上的动作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动作组件受驱动于所述驱动组件,能够带动处于遮蔽状态下的遮阳篷先竖直上升至敞口的上方,再向一侧倾斜翻转脱离敞口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遮阳篷竖直上升后,其底面与敞口之间具有可使箱体内与外界连通的间隙。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篷的最大翻转角度为九十度。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绿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组件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立板上竖向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中间连通开设有向上弯曲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块滑动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中滑动卡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能够滑动卡接入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固定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二限位块外侧固定有与第三连杆相垂直的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一端固定有与第三连杆平行的第五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一端垂直固定于遮阳篷的内侧面上;当所述遮阳篷收容于敞口内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杰史丹黄玉慧张乾孙宗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