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喷涂、粘胶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19072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喷涂、粘胶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丙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50~8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30份,弹性体10~30份,滑石粉10~20份,超支化树脂5~1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10份,其他助剂0~5份;所述滑石粉滑石粉的长径比为2~5:1。通过选择特定形貌、经表面处理的滑石粉,协同超支化树脂、弹性体、LLDPE以及马来酸酐接枝PP等其他组分,制得了喷涂性能和粘胶性能均优异的聚丙烯组合物。喷涂性能和粘胶性能均优异的聚丙烯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喷涂、粘胶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易喷涂、粘胶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综合性能以及较低的成本,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或电子电器产品中,如汽车保险杠、内饰板、仪表盘、电子电器壳体等制件。出于美观和实用需求,汽车内外饰件通常需要进行喷涂油漆或粘胶处理。
[0003]但聚丙烯为非极性材料,自身无极性基团,其喷涂、粘胶性能较差。采用未经改性的聚丙烯材料进行喷涂或粘胶处理后,漆膜或粘胶料与聚丙烯的附着力非常小,牢固度差。
[0004]目前改性方法主要是:在聚丙烯材料表面先涂覆一层极性偶联剂,以连接聚丙烯与油漆或粘胶料,但这也导致了聚丙烯制品的制备工艺步骤更多、整体工期延长;或采取高极性改性来改善聚丙烯极性,提高粘接强度。
[0005]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表面喷涂的复合聚丙烯材料,包括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填料、硅烷偶联剂等组分,通过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填料、硅烷偶联剂等物质,提高聚丙烯材料与漆膜涂层的附着力。但该复合聚丙烯材料仅适合于表面喷涂油漆,而不适合粘胶。粘胶对聚丙烯材料的要求更严格、更苛刻。
[0006]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易喷涂和粘胶的聚丙烯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喷涂、粘胶性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易喷涂、粘胶的聚丙烯组合物,通过选择特定形貌、经表面处理的滑石粉,协同超支化树脂、弹性体、LLDPE以及马来酸酐接枝PP,制得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喷漆性能和粘胶性能优异。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丙烯组合物的应用。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易喷涂、粘胶的聚丙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2]聚丙烯(PP)50~80份,
[0013]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10~30份,
[0014]弹性体10~30份,
[0015]滑石粉10~20份,
[0016]超支化树脂5~10份,
[0017]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10份,
[0018]其他助剂0~5份;
[0019]所述滑石粉的长径比为2~5:1。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超支化树脂与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与表面处理后的滑石粉协同作用,
使得聚丙烯组合物具有优异的粘胶和喷涂性能。
[0021]从微观层面上观察,滑石粉的晶体呈片层结构。本专利技术选择宏观上整体呈棒状的滑石粉,有助于偶联剂表面处理效果更优,在聚丙烯体系中显著改善聚丙烯组合物的喷涂、粘胶性能。
[0022]优选地,所述滑石粉的长径比为(3~5):1。
[0023]优选地,所述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0.5~3μm。
[0024]优选地,所述滑石粉经偶联剂表面处理。
[0025]长径比更大的滑石粉经偶联剂表面处理后,可以连接更多的活性基团,从而使得聚丙烯组合物的喷涂、粘胶性能更优。
[0026]优选地,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0027]一般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处理的偶联剂可以为硅烷偶联剂或钛酸酯偶联剂。本专利技术优选硅烷偶联剂对滑石粉进行表面处理。
[0028]可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硅烷或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9]优选地,所述硅烷偶联剂为环氧基硅烷偶联剂。
[0030]环氧基硅烷偶联剂中的环氧基团对于喷涂或粘胶材料具有更优的反应活性。
[0031]优选地,所述超支化树脂为端羧基超支化树脂和/或端氨基超支化树脂。
[0032]更优选地,所述超支化树脂为端羧基超支化树脂。
[0033]通常来说,粘胶使用的胶水为聚氨酯和异氰酸酯类物质。端羧基与异氰酸酯基团、氨基基团反应效果更优,使得聚丙烯组合物的粘胶性能更好。
[0034]优选地,所述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和/或共聚聚丙烯。
[0035]优选地,所述聚丙烯为共聚聚丙烯和均聚聚丙烯的混合物,且二者质量比为(2~3):1。
[0036]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聚丙烯中共聚聚丙烯占比较多时,聚丙烯组合物的喷涂、粘胶性能更优,这可能是由于共聚聚丙烯中含有乙丙橡胶(EPR)成分,EPR有助于提高胶水粘接力和油漆附着力。
[0037]由于汽车内外饰件或电子电器产品通常要求具有较高的刚性,均聚聚丙烯可以为材料提供良好的刚性,满足汽车内外饰件或电子电器产品的注塑要求。
[0038]优选地,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马来酸酐接枝率≥0.8%。
[0039]更优选地,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马来酸酐接枝率为1~5%。
[0040]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POE)。
[0041]优选地,所述其他助剂为抗氧剂和/或润滑剂。
[0042]可选地,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抗氧剂和/或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0043]可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盐润滑剂。
[0044]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5]将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弹性体、滑石粉、超支化树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其他助剂混合后,加至挤出机,经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所述聚丙烯组合物。
[0046]优选地,所述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出机。
[0047]优选地,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长径比为36~48:1,双螺杆挤出机的1区温度为
80~120℃,2~5区温度为180~200℃,6~12区温度为200~230℃,模头温度为220~230℃,螺杆转速为400~600r/min。
[0048]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上述聚丙烯组合物在汽车内外饰材料或电子电器领域中的应用。
[004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50]本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易喷涂、粘胶的聚丙烯组合物。通过选择特定形貌、经表面处理的滑石粉,协同超支化树脂、弹性体、LLDPE以及马来酸酐接枝PP等其他组分,制得了喷涂性能和粘胶性能均优异的聚丙烯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52]实施例及对比例中的原料均可通过市售得到;
[0053][0054]本专利技术平行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使用相同的抗氧剂和润滑剂。
[0055]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0056]实施例1~14
[0057]实施例1~14分别提供一种聚丙烯组合物,组分含量见表1,制备方法如下:
[0058]按照表1将各组分混合后,加至双螺杆挤出机,经熔融混合、挤出造粒,得到聚丙烯组合物;其中双螺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喷涂、粘胶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50~80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30份,弹性体10~30份,滑石粉10~20份,超支化树脂5~1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10份,其他助剂0~5份;所述滑石粉的长径比为(2~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0.5~3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石粉经偶联剂表面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为共聚聚丙烯和均聚聚丙烯的混合物,且二者质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瑶赖昂吴国峰程文超何浏炜付伟陈胜杰熊值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发科技企业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