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圈卧式套装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97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圈卧式套装吊具,包括围板、吊耳和挡板,围板周向焊接四个吊耳,围板的两端均焊接挡板,围板为两个半哈夫结构组成,其相邻端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一侧与围板固定连接有快速紧压机构,快速紧压机构包括紧压柱,紧压柱贯穿连接板,且位于连接板的另一端啮合有限位机构;通过滚圈内径与滚圈垫板外径采用间隙配合,配合间隙约0.3mm,采用卧式热套装配滚圈,将此装置热处理前与滚圈装配好,同滚圈一道入炉,出炉后将滚圈吊起,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滚圈内径尺寸胀大后,套装到滚圈垫板上,完成卧式热套。完成卧式热套。完成卧式热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滚圈卧式套装吊具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焊接工装的
,具体为一种滚圈卧式套装吊具。

技术介绍

[0002]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属于建材设备类,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物料通过窑尾(高端)溜槽喂入窑内,由于筒体的倾斜和缓慢的回转,物料一面沿圆周滚动,一面沿轴向由窑尾(高端)向窑头(低端)运动。
[0003]窑体部分是回转窑的主体,通常有30~150米长,圆筒形,中间有3~5个滚圈,筒体与滚圈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回转窑筒体的横向变形量,大的间隙会使筒体变形加大,垫板与筒体的焊缝应力增高,产生断裂,间隙过小,筒体膨胀又会出现过盈,引起缩颈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提供了一种滚圈卧式套装吊具,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筒体与滚圈间隙的大小不合适影响着回转窑筒体的横向变形量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滚圈卧式套装吊具,包括围板、吊耳和挡板,所述围板周向焊接四个吊耳,围板的两端均焊接挡板,所述围板为两个半哈夫结构组成,其相邻端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围板固定连接有快速紧压机构,所述快速紧压机构包括紧压柱,所述紧压柱贯穿连接板,且位于连接板的另一端啮合有限位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快速紧压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座和扳手,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围板的外侧面,所述扳手与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紧压柱滑动卡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围板固定连接,扳手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扳手的一端与紧压柱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紧压柱和连杆均由转轴转动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紧压柱远离连杆的一端开设有内螺孔。
[0008]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螺栓和限位套筒,所述螺栓与内螺孔啮合,螺栓的端部固定卡接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转动连接有限位套筒。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内径远大于紧压柱的外径,通孔相邻限位机构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槽口处开设有倒角。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筒处于工作状态时其端部位于限位槽内部,且限位套筒的端部开设有倒角,限位套筒与连接套筒之间转动卡接有轴承。
[0011]优选的,滚圈内径与滚圈垫板外径采用间隙配合,配合间隙约0.3mm。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滚圈内径与滚圈垫板外径采用间隙配合,配合间隙约0.3mm,采用卧式热套装配滚圈,将此装置热处理前与滚圈装配好,同滚圈一道入炉,出炉后将滚圈吊起,利
用热胀冷缩原理,将滚圈内径尺寸胀大后,套装到滚圈垫板上,完成卧式热套,解决了筒体与滚圈间隙的大小不合适影响着回转窑筒体的横向变形量的问题。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通孔开设的内径较大,紧压柱能够快速穿过另一围板上的通孔,以便于快速定位,且在紧压过程中,限位套筒与限位槽两处的倒角配合,紧压柱与连接板保持垂直状态,继而两个连接板对齐,使两个围板装配滚圈较为稳定。
[0014]3、本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机构的作用,由于此装置受温度影响,在气温不同的情况下,滚圈在进行装配前内外径会存在细微变化,导致围板不适用,而紧压柱与螺栓的配合,使两个围板可进行调节间距,螺栓与紧压柱啮合过程中,限位套筒逐渐贴近连接板,直至限位套筒位于限位槽内,从而固定两个围板。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围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快速紧压机构与限位机构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快速紧压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快速紧压机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通孔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机构半剖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滚圈与回转壳体装配示意图。
附图说明
[0017]100、围板;110、吊耳;120、挡板;130、连接板;131、通孔;132、限位槽;133、倒角;200、快速紧压机构;210、第一连接座;220、第二连接座;230、扳手;240、紧压柱;241、内螺孔;250、连杆;260、转轴;300、限位机构;310、螺栓;320、卡接柱;330、连接套筒;340、限位套筒;35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请着重参照附图1

4,一种滚圈卧式套装吊具,包括围板100、吊耳110和挡板120,围板100周向焊接四个吊耳110,围板100的两端均焊接挡板120,围板100为两个半哈夫结构组成,其相邻端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板130,连接板130的一侧与围板100固定连接有快速紧压机构200,快速紧压机构200包括紧压柱240,紧压柱240贯穿连接板130,且位于连接板130的另一端啮合有限位机构300,热处理前将此装置与滚圈400装配好,通过快速紧压机构200与限位机构300进行固定,同滚圈400一道入炉,出炉后将滚圈400由吊耳110的作用吊起,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将滚圈400尺寸胀大后,套装到滚圈400垫板上,完成卧式热套;连接板130上开设有通孔131,且通孔131的内径远大于紧压柱240的外径,便于另一围板100进行装配时,紧压柱240能够快速穿过通孔进行后续锁紧操作,通孔131相邻限位机构300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32,限位槽132的槽口处开设有倒角133。
[0022]请着重参照附图5

6,快速紧压机构200还包括第一连接座210和扳手230,第一连接座210固定连接在围板100的外侧面,扳手230与第一连接座210转动连接,紧压柱240滑动卡接有第二连接座220,第二连接座220与围板100固定连接,扳手230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杆250,连杆250远离扳手230的一端与紧压柱240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圈卧式套装吊具,包括围板(100)、吊耳(110)和挡板(120),所述围板(100)周向焊接四个吊耳(110),围板(100)的两端均焊接挡板(120),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100)为两个半哈夫结构组成,其相邻端均固定焊接有连接板(130),所述连接板(130)的一侧与围板(100)固定连接有快速紧压机构(200),所述快速紧压机构(200)包括紧压柱(240),所述紧压柱(240)贯穿连接板(130),且位于连接板(130)的另一端啮合有限位机构(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圈卧式套装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紧压机构(200)还包括第一连接座(210)和扳手(230),所述第一连接座(210)固定连接在围板(100)的外侧面,所述扳手(230)与第一连接座(210)转动连接,所述紧压柱(240)滑动卡接有第二连接座(220),所述第二连接座(220)与围板(100)固定连接,扳手(230)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连杆(250),所述连杆(250)远离扳手(230)的一端与紧压柱(240)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210)、紧压柱(240)和连杆(2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奕专陈晓蓉丁鑫孙永杰何慧慧赵锦欣黄婷刘亚飞胡波闵发春候建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洲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