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制备、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88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互为非对映异构体的式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制备、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制备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性有机化合物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制备、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制备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发展新型骨架结构的手性配体或催化剂对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的应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因此使得设计与合成新骨架的配体的研究,成为近几十年来合成化学领域的前沿热点,并不断在催化领域的重要创新研究取得新进展。
[0003]蒽光二聚体独特的几何结构和X型骨架常常的被应用于主客体识别、分子开关和能量存储材料等领域,并且以蒽光二聚体为核心骨架的手性单膦配体在钯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中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但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目前仍十分有限,其主要的研究困难在于蒽光二聚体的立体异构体的拆分和分离提纯,以及较差的溶解度等问题。目前获得其骨架的手性配体均为制备色谱拆分,使其合成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事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制备、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制备及应用。该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具有高效、快速且容易拆分制备得到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等特点,同时,该拆分的成本低,方法简单。
[0005]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具有如下互为非对映异构体的式I

1、或I

2所示的结构:
[0006][0007]其中,
[0008]所述R1选自H、C1

10烷基、C3

20环烷基;
[0009]M选自
[0010]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10烷基、C3

20环烷基;
[0011]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10烷基、C1

20酰基、C1

20磺酰基、C1

C20苄基、C1

C20烷氧基羰基;
[0012]n选自1或2。
[0013]进一步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包含式I

1、或I

2所示的结构的对映异构体、消旋体或非对映异构体。
[0014]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蒽光二聚体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将式II所示化合物与式III

1所示化合物或式III

2所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
[0016]得到式IV

1所示化合物或式IV

2所示化合物
[0017]将式IV

1所示化合物或式IV

2所示化合物与式V所示化合物与蒽发生[4+4]光反应,得到具有互为非对映异构体的式I

1、或I

2所示的结构的所述蒽光二聚体衍生物;
[0018]其中,所述R1、R2、R3、R4、R5及n的定义如上所示。
[0019]上述制备方法中,制备得到的产物为互为非对映异构体的式I

1、或I

2所示的结构的所述蒽光二聚体衍生物。也即,产物中同时含有互为非对应异构体的两种产物,式I

1和式I

2所示结构的物质的混合。
[0020]上述制备方法中,通过对式III

1所示化合物或式III

2所示化合物具体选择的改变,从而实现对得到的产物中式I

1和式I

2所示结构的物质的比例的调节。调节范围可在质量比0.01:99.99

99.99:0.01之间,优选质量比在0.1:99.9

99.9:0.1。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方法中,只能生成确定的50:50质量比的两种产物,而无法进行调控的问题。
[0021]如需将两种物质进一步分离,可通过柱层析或重结晶的方式进行分离,在此不赘述。
[0022]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由如上所述的蒽光二聚体衍生物水解得到,该手性胺基蒽光体二聚衍生物具有如下式VI所示的结构:
[0023][0024]其中,
[0025]Q1为NR1H,R1选自H、C1

10烷基、C3

20环烷基。
[0026]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具有X型立体结构。
[0027]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上所述的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将所述蒽光二聚体衍生物进行水解,得到所述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
[0029]进一步地,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0]在强碱条件下,于溶剂中回流反应,得到所述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
[0031]进一步地,所述强碱选自叔丁醇钠;所述溶剂选自正丁醇和二甲基亚砜。
[0032]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上所述的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在制备手性试剂或手性药物中间体中的应用。
[0033]进一步地,将所述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用于制备其它蒽光二聚衍生的平面手性配体或催化剂。
[0034]本专利技术中,蒽光二聚体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中,方法采用化学拆分法生成非对映异构体的方式,即蒽光二聚体衍生物与手性试剂作用,化学转变为一对非对映异构体,即制备得到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再利用其极性不同或溶解度差异将其分离,最后通过去保护的手段(水解)以获取对映体纯的手性胺基蒽光二聚体衍生物。
[0035]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中基团的上标为基团标记,下标一般指该基团的个数。
[0036]“任选
……
取代”为被任意取代基取代或未取代。
[0037]本专利技术单独使用或用作后缀或前缀的“C1‑
10
烷基”意指支链和直链饱和脂族烃基,其具有1至10个碳原子(或若提供了碳原子的具体数目,则指该具体数目)的支链和直链饱和脂族烃基。例如,所述烷基可以为C1‑6烷基,所述“C1‑6烷基”表示具有1、2、3、4、5、6个碳原子的烷基。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戊基、2

甲基丁基、1

甲基丁基、1

乙基丙基、1,2

二甲基丙基、新戊基、1,1

二甲基丙基、4

甲基戊基、3

甲基戊基、2

甲基戊基、1

甲基戊基、2

乙基丁基、1

乙基丁基、3,3

二甲基丁基、2,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蒽光二聚体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互为非对映异构体的式I

1、或I

2所示的结构:其中,所述R1选自H、C1

10烷基、C3

20环烷基;M选自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10烷基、C3

20环烷基;R4、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

10烷基、C1

20酰基、C1

20磺酰基、C1

C20苄基、C1

C20烷氧基羰基;n选自1或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光二聚体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式II所示化合物与式III

1所示化合物或式III

2所示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式IV

1所示化合物或式IV

2所示化合物将式IV

1所示化合物或式IV

2所示化合物与式V所示化合物与蒽发生[4+4]光反应,得到具有互为非对映异构体的式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欢汪鑫任天磊吴骊珠佟振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