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882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包括屏蔽封装壳、屏蔽封装壳内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电路板以及屏蔽封装壳两端的A端口、B端口,A端口和B端口均包括相互连接的2线端口、8线以太网端口和车载以太网端口,静电放电脉冲抑制电路板上依次连接A端过压防护单元、A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A端第二级脉冲抑制单元、A端滤波去耦单元、B端滤波去耦单元、B端第二级脉冲抑制单元、B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和B端过压防护单元,A端口为A端过压防护单元输入端,B端口为B端过压防护单元输入端,屏蔽封装壳接地。实现在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过程中保持通讯连接不中断;端口通用性强,大大提高电磁兼容试验的适用性。大大提高电磁兼容试验的适用性。大大提高电磁兼容试验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兼容试验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兼容试验的目的是考核系统,设备在特定的电磁环境中是否正常工作的,互不干扰的性能。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是电磁兼容试验关键项目之一,主要考量设备在外部施加静电放电脉冲干扰条件下,是否能满足预期的性能要求和安全要求。
[0003]近年来,机动车智能网联化程度在迅速提高,系统的集成度也相应提高,电磁兼容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来自静电放电脉冲等电磁干扰,耦合的形式有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多功能和高集成度成为了电磁兼容安全性检测和性能判定带来了困扰,例如多功能智能网联终端,车载集成娱乐系统等。尤其是如何实现在系统内单独针对某一模块的性能进行准确判定。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要求,受试样品需要与辅助设备进行连接以完善相关功能配置,使得智能网联终端处于的典型工作状态。静电放电试验中出现产品功能失效或性能的降级,而又不能判定是样品失效还是辅助设备失效,这导致了不能单独针对受试样品的抗静电干扰性能给出科学、准确的判定。由此可见,在静电放电试验中,需要引入一个中间模块来实现对受试样品和辅助设备的性能进行“辨别”。
[0004]当前静电放电脉冲防护措施会导致产品功能失效或性能的降级。1.中断连接以实现对产品和辅助设备的保护;2.牺牲一部分产品性能进行保护。而当面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要求时,具有这种“辨识能力”的装置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5]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包括屏蔽封装壳、屏蔽封装壳内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电路板以及屏蔽封装壳两端的A端口、B端口,A端口和B端口均包括相互连接的2线端口、8线以太网端口和车载以太网端口,静电放电脉冲抑制电路板上依次连接A端过压防护单元、A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A端第二级脉冲抑制单元、A端滤波去耦单元、B端滤波去耦单元、B端第二级脉冲抑制单元、B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和B端过压防护单元,A端口为A端过压防护单元输入端,B端口为B端过压防护单元输入端,屏蔽封装壳接地。
[0007]优选的,所述端口与屏蔽封装壳安装方式,采用在壳体上安装波导管的实现,其中波导管深度与内径圆周长的比例为3~5之间,波导管外部安装可拆卸螺纹屏蔽帽,非使用时将屏蔽冒拧在波导管上,使用时打开,螺纹屏蔽帽外部加绝缘套,避免外部接触导致的静电干扰。
[0008]优选的,所述波导管与屏蔽封装壳壳体连接部分为低阻抗界面。
[0009]优选的,所述低阻抗界面为连接表面均匀地镀厚度为um量级的锡,另加低阻抗导
电衬垫,连接处的紧固压力大于15MPa,实现转移阻抗低于2mΩ。
[0010]优选的,所述A端过压防护单元上采用插拔式开关选择端口构成A端口;B端过压防护单元上采用插拔式开关选择端口构成B端口。
[0011]优选的,所述A端过压防护单元和B端过压防护单元:采用从信号线路耦合出的脉冲电压加入微信号继电器线圈回路,微信号继电器线圈电源在阻抗条件下自动短路到地的方式对微信号继电器线圈两端电压进行控制,实现对输入信号过压通断防护控制。
[0012]优选的,所述A端过压防护单元和B端过压防护单元电路相同,每路输入对应的过压防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串接的自恢复保险丝、过压保护执行单元的微信号继电器,微信号继电器线圈导通控制的直流电源开关,检测继电器耦合电压的脉冲抑制二极管,阻抗电阻以及电池供电直流源;其中信号微信号继电器满足测试通信速率要求,插入损耗小于0.05dB。
[0013]优选的,所述A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和B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电路相同,包括每路输入对应的信号级TVS管,TVS管满足测试通信速率要求,插入损耗小于0.1dB。
[0014]优选的,所述A端滤波去耦单元和B端滤波去耦单元电路相同,每路输入信号对应的滤波去耦电路包括信号线滤波器、信号线滤波器输入端电容和电阻、信号线滤波器输出端滤波电感,输出端滤波电感远离信号线滤波器的另一端接双向TVS管,平衡差模线束上脉冲的电压差;其中双向TVS管的响应时间为ps级,钳位电压低于10V;输入端电容和电阻的精度优于1

,输出端滤波电感精度优于1%。
[0015]优选的,所述信号线滤波器由共模和差模电路集成,或选用通信信号变压器。
[0016]优选的,所述屏蔽封装壳由下矩形壳体和上封装盖板构成,静电放电脉冲抑制电路板固定安装在下矩形壳体内,封装盖板采用螺丝固定封装,封装盖板与下矩形壳体连接处采用截面镀厚度为um级的锡层,并加金属编织垫圈,以获得低阻抗。
[0017]优选的,所述屏蔽封装壳的金属外壳厚度为材料趋肤深度的6倍以上。
[0018]优选的,所述金属外壳除接地位置以及可操作性表面外,其他所有表面施加绝缘介质或涂覆绝缘漆,以实现大于1MΩ的绝缘阻抗。
[0019]优选的,所述装置接在受试样品和辅助设备之间,屏蔽任意一端进入的静电放电脉冲。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实现在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过程中保持通讯连接不中断;实现在系统内针对单个单元的静电防护性能进行判定和甄别;端口通用性强,大大提高电磁兼容试验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结构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示意图;
[0023]图3A为本专利技术静电放电脉冲抑制电路中A部分电路示意图;
[0024]图3B为本专利技术静电放电脉冲抑制电路中B部分电路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脉冲抑制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脉冲抑制性能验证图;
[0027]图6A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对+10kV静电脉冲抑制后的结果图;
[0028]图6B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对

10kV静电脉冲抑制后的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30]一、实施方案1
[0031]如图1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结构框图。包括A端的2线端口1、8线以太网端口2、车载以太网端口3,A端防护单元的A端过压防护单元4、A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5、A端第二级脉冲抑制单元6和A端滤波去耦单元7,B端防护单元的B端滤波去耦单元8、B端第二级脉冲抑制单元9、B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10和B端过压防护单元11,B端的2线接口端口12、8线以太网端口13、车载以太网接口14,以及屏蔽封装壳15,屏蔽封装壳15接地,屏蔽封装壳接地点16。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封装壳、屏蔽封装壳内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电路板以及屏蔽封装壳两端的A端口、B端口,A端口和B端口均包括相互连接的2线端口、8线以太网端口和车载以太网端口,静电放电脉冲抑制电路板上依次连接A端过压防护单元、A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A端第二级脉冲抑制单元、A端滤波去耦单元、B端滤波去耦单元、B端第二级脉冲抑制单元、B端第一级脉冲抑制单元和B端过压防护单元,A端口为A端过压防护单元输入端,B端口为B端过压防护单元输入端,屏蔽封装壳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口与屏蔽封装壳安装方式,采用在壳体上安装波导管的实现,其中波导管深度与内径圆周长的比例为3~5之间,波导管外部安装可拆卸螺纹屏蔽帽,非使用时将屏蔽冒拧在波导管上,使用时打开,螺纹屏蔽帽外部加绝缘套,避免外部接触导致的静电干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管与屏蔽封装壳壳体连接部分为低阻抗界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抗界面为连接表面均匀地镀厚度为um量级的锡,另加低阻抗导电衬垫,连接处的紧固压力大于15MPa,实现转移阻抗低于2mΩ。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过压防护单元上采用插拔式开关选择端口构成A端口;B端过压防护单元上采用插拔式开关选择端口构成B端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过压防护单元和B端过压防护单元:采用从信号线路耦合出的脉冲电压加入微信号继电器线圈回路,微信号继电器线圈电源在阻抗条件下自动短路到地的方式对微信号继电器线圈两端电压进行控制,实现对输入信号过压通断防护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电磁兼容检测的静电放电脉冲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端过压防护单元和B端过压防护单元电路相同,每路输入对应的过压防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串接的自恢复保险丝、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李金龙赵士桢赵文晖付洪英蒋玉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上海测试中心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上海市计量器具强制检定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