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包括抗震柔性支护结构,所述抗震柔性支护结构包括设于边坡表面的柔性混凝土支护框架以及多组抗震锚杆;所述抗震锚杆包括杆体以及设于杆体一端的锚头,所述杆体远离锚头的一端设有抗震段,所述锚头包括活动套设于杆体外壁的垫板、设于垫板上的保护壳、水平设于保护壳内的刚性支撑部以及设于刚性支撑部和杆体连接处的抗震装置。本技术方案抗震锚杆中的抗震段通过阻尼凸柱与灌入边坡内的硬化水泥浆弹性接触,同时利用弧形钢板条一和弧形钢板条二与刚性支撑部之间的挤压对地震带来的轴向震力和切向震力进行吸收缓冲,发挥稳定的抗震性能,避免造成锚杆拉断、锚固体拔出等情况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及其抗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加固
,具体为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及其抗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锁固段是自然边坡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地质结构。在实际工程中,锁固段主要表现为边坡潜在滑动面处的未贯通部分。
[0003]在边坡锁固段完全破裂时,滑体会以巨大的动能呈碎屑流形式运动,将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对于高边坡锁固段一般是采用锚杆类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加固后的高边坡锁固段不易破裂,从而降低边坡发生失稳情况的机率。虽然目前市面上的锚杆类支护结构能起到支护加固作用,但是抗震特性有待提高,在地震作用下,锚杆类支护结构中的锚杆容易因为震动造成锚杆拉断、锚固体拔出等现象,影响了对高边坡锁固段的支护加固稳定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及其抗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及其抗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包括抗震柔性支护结构,所述抗震柔性支护结构包括设于边坡表面的柔性混凝土支护框架以及多组抗震锚杆;
[0007]所述抗震锚杆包括杆体以及设于杆体一端的锚头,所述杆体远离锚头的一端设有抗震段,所述锚头包括活动套设于杆体外壁的垫板、设于垫板上的保护壳、水平设于保护壳内的刚性支撑部以及设于刚性支撑部和杆体连接处的抗震装置,所述垫板上开设有供杆体伸入的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大于杆体的直径。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抗震段包括与杆体一端固定的中空套筒,所述中空套筒内腔可移动设有两组活动板,两组所述活动板相背一侧均设有多组阻尼凸柱,所述中空套筒的外壁开设有供阻尼凸柱伸出的通口,所述活动板通过弹簧与中空套筒内壁连接,两组所述活动板之间设有驱使两组活动板相互远离移动的驱动件。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两组所述活动板相对一侧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斜面,所述斜面自活动板外端向活动板中心内侧倾斜,所述驱动件包括竖直处于两组活动板之间的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外壁上下端均螺纹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均通过顶杆设有滚珠,两组所述活动板的斜面上均开设有与滚珠适配的滚珠滑槽,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连接有驱动杆,且驱动杆贯穿杆体并延伸保护壳内连接有驱动手轮。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抗震装置包括沿环形阵列设于杆体圆周外壁的多组弧形钢板条一,所述刚性支撑部上开设有容纳杆体和弧形钢板条一的通口,所述弧形钢板条一的两端均一体化设有延伸部,两组所述延伸部一侧均设有弧形钢板条二,两组所述弧形钢板
条二的弧形面分别与刚性支撑部的上下表面抵接,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固定件,用于与杆体固定。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弧形钢板条一的弧形面朝向通口内壁,且通口内壁设有与弧形钢板条一的弧形面适配的弧形槽。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壳的顶部可拆卸设有壳盖。
[0013]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的抗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根据高边坡锁固段位置确定抗震支护点,在抗震支护点处安装抗震支护结构;
[0015]S2:在抗震支护结构对高边坡锁固段加固支护期间发生地震时,抗震锚杆受到传递的轴向震力以及切向震力,通过抗震段挤压灌入边坡内的硬化水泥浆,实现抗震锚杆轴向以及切向的抗震,同时震力传递给抗震装置,通过抗震装置挤压刚性支撑部,将震力抵消吸收,实现抗震锚杆的进一步抗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方案采用柔性混凝土支护框架和抗震锚杆为高边坡锁固段提供支护加固,柔性混凝土支护框架允许高边坡产生适度变形,从而释放部分能量,达到抗震效果,而抗震锚杆中的抗震段通过阻尼凸柱与灌入边坡内的硬化水泥浆弹性接触,同时利用弧形钢板条一和弧形钢板条二与刚性支撑部之间的挤压对地震带来的轴向震力和切向震力进行吸收缓冲,发挥稳定的抗震性能,避免造成锚杆拉断、锚固体拔出等情况发生,同时震后可自动恢复为震前状态,保证抗震锚杆对高边坡锁固段的支护加固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抗震锚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抗震段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抗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抗震柔性支护结构;2、柔性混凝土支护框架;3、杆体;4、锚头;5、抗震段;51、中空套筒;52、活动板;53、阻尼凸柱;54、弹簧;55、斜面;56、双向丝杠;57、顶杆;6、驱动杆;7、垫板;8、保护壳;9、刚性支撑部;10、抗震装置;101、弧形钢板条一;102、延伸部;103、弧形钢板条二;104、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请参阅附图1
‑
附图2,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包括抗震柔性支护结构1,抗震柔性支护结构1包括设于边坡表面的柔性混凝土支护框架2以及多组抗震锚杆;柔性混凝土支护框架2属于现有技术,例如由石墨钢纤维泡沫混凝土浇筑而成,在此不另做详述,抗震锚杆伸入高边坡内后灌浆,可起到加固高边坡锁固段的作用,使得高边坡锁固段不易
突发脆性断裂;
[0026]抗震锚杆包括杆体3以及设于杆体3一端的锚头4,杆体3远离锚头4的一端设有抗震段5,锚头4包括活动套设于杆体3外壁的垫板7、设于垫板7上的保护壳8、水平设于保护壳8内的刚性支撑部9以及设于刚性支撑部9和杆体3连接处的抗震装置10,刚性支撑部9与保护壳8一体成型,保护壳8的顶部可拆卸设有壳盖,方便后期内部维护,垫板7开设有供杆体3伸入的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大于杆体3的直径,以便留出在地震作用下相对运动的空间,垫板7属于现有技术,垫板7例如安装于边坡上的台座表面。
[0027]请参阅附图3,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抗震段5包括与杆体3一端固定的中空套筒51,中空套筒51内腔可移动设有两组活动板52,两组活动板52相背一侧均设有多组阻尼凸柱53,中空套筒51的外壁开设有供阻尼凸柱53伸出的通口,活动板52通过弹簧54与中空套筒51内壁连接,两组活动板52之间设有驱使两组活动板52相互远离移动的驱动件。在抗震锚杆伸入边坡上钻好的孔内后通过驱动件驱使两组活动板52相互远离,使得阻尼凸柱53从通口伸出,随后向孔内灌浆,通过阻尼凸柱53与硬化后的水泥浆之间的弹性挤压吸收缓冲地震给与抗震锚杆的震动。
[0028]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的两组活动板52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抗震柔性支护结构(1),所述抗震柔性支护结构(1)包括设于边坡表面的柔性混凝土支护框架(2)以及多组抗震锚杆;所述抗震锚杆包括杆体(3)以及设于杆体(3)一端的锚头(4),所述杆体(3)远离锚头(4)的一端设有抗震段(5),所述锚头(4)包括活动套设于杆体(3)外壁的垫板(7)、设于垫板(7)上的保护壳(8)、水平设于保护壳(8)内的刚性支撑部(9)以及设于刚性支撑部(9)和杆体(3)连接处的抗震装置(10),所述垫板(7)上开设有供杆体(3)伸入的通孔,且通孔的直径大于杆体(3)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段(5)包括与杆体(3)一端固定的中空套筒(51),所述中空套筒(51)内腔可移动设有两组活动板(52),两组所述活动板(52)相背一侧均设有多组阻尼凸柱(53),所述中空套筒(51)的外壁开设有供阻尼凸柱(53)伸出的通口,所述活动板(52)通过弹簧(54)与中空套筒(51)内壁连接,两组所述活动板(52)之间设有驱使两组活动板(52)相互远离移动的驱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边坡锁固段抗震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活动板(52)相对一侧上端和下端均设有斜面(55),所述斜面(55)自活动板(52)外端向活动板(52)中心内侧倾斜,所述驱动件包括竖直处于两组活动板(52)之间的双向丝杠(56),所述双向丝杠(56)的外壁上下端均螺纹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两侧均通过顶杆(57)设有滚珠,两组所述活动板(52)的斜面(55)上均开设有与滚珠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利洁,李月阳,吴超,刘丹,赵刚,马蘅,张玉芳,李泳慧,刘文彬,董书健,周默,张克利,邵奇峰,孟艳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