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837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铜管性能评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其提高铜管的性能评估效率,确保铜管性能评估准确性和可行性;所述方法包括:S1、根据铜管的应用场景构建相对应的性能评估模型;S2、获取铜管生产工艺及应用场景;S3、将铜管生产工艺和铜管应用场景进行标签数据化;S4、根据铜管的应用场景调取相对应的性能评估模型;S5、利用调取的性能评估模型对标签数据化的铜管生产工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铜管的性能评估结果。结果。结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管性能评估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精密铜管由高质量的铜合金材料制成,具有优异的导热性、导电性和耐腐蚀性能;这些特性使得精密铜管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和行业,包括冷却和换热系统、制造业、医疗行业、高端电子、建筑和装饰以及汽车工业等;其优异的导热性能、耐腐蚀性和可塑性使其成为许多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0003]在精密铜管生产工艺设计完成后,为了验证铜管的性能,大多时候需要将铜管实际按照加工工艺生产出来后,再实地测试铜管的性能,上述铜管性能验证方法导致时间成本和生产成本的增加;并且测试样品数量少的情况下还影响性能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铜管的性能评估效率,确保铜管性能评估准确性和可行性的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S1、根据铜管的应用场景构建相对应的性能评估模型;
[0007]S2、获取铜管生产工艺及应用场景;
[0008]S3、将铜管生产工艺和铜管应用场景进行标签数据化;
[0009]S4、根据铜管的应用场景调取相对应的性能评估模型;
[0010]S5、利用调取的性能评估模型对标签数据化的铜管生产工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铜管的性能评估结果。<br/>[0011]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12]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铜管的生产工艺和应用场景,并发送;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人工输入等方式获取铜管的生产过程参数和关键性能指标等数据;该模块的功能是收集和记录铜管生产工艺相关的数据,以供后续使用;
[0013]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信息获取模块发送的生产工艺,并对生产工艺进行数据化处理,生成适用于性能评估模型的输入数据,并发送;
[0014]性能评估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处理模块发送的输入数据,同时接收信息获取模块发送的应用场景;并存储有对应不同应用场景的多个性能评估模型,能够根据铜管的应用场景由性能评估模型库中调取相应的性能评估模型;使用调取的性能评估模型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得出在某一应用场景下,采用某种生产工艺加工得到的铜管的性能,并将铜管性能发送;
[0015]结果展示模块,用于接收性能评估模型发送的铜管性能,并将铜管性能可视化输
出。
[0016]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总线、收发器、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收发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总线相连,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0017]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0018]进一步地,所述铜管生产工艺包括热处理工艺、材料工艺、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所述铜管应用场景包括空调系统、热交换器和汽车冷却系统。
[0019]进一步地,根据铜管的应用场景构建相对应的性能评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1、收集铜管应用场景信息;
[0021]S12、根据所收集的应用场景信息,确定铜管性能评估的参数;
[0022]S13、收集与应用场景相关的铜管性能数据和铜管生产工艺;
[0023]S14、基于所收集和分析的数据,选择性能评估模型;
[0024]S15、利用S13收集的数据对所选的性能评估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
[0025]S16、对训练完成的性能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0026]进一步地,所述S12中铜管性能评估的参数包括导热性能、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所述S13中铜管性能数据收集途径包括实验室测试、过往的产品性能记录或行业标准;所述S14中性能评估模型的原型采用统计回归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或决策树。
[0027]进一步地,所述热处理工艺包括固溶淬火、再结晶退火、高温均匀化退火、低温消除应力退火和低温强化退火;所述材料工艺包括黄铜、磷青铜、锡青铜、紫铜和铝青铜;所述成型工艺包括冷拔、热挤压、焊接、连铸连扎和弯曲;所述表面处理工艺包括酸洗、电镀、喷砂、抛光和喷涂。
[0028]进一步地,所述S3中对铜管生产工艺标签数据化的方法如下:
[0029]针对热处理工艺创建二进制向量编码:[x,x,x,x,x];其中x的取值为“1”或“0”;热处理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第一位代表固溶淬火工艺类型,第二位代表再结晶退火工艺类型,第三位代表高温均匀化退火工艺类型,第四位代表低温消除应力退火工艺类型,第五位代表低温强化退火工艺类型;对于每个工艺类型,如果精密铜管使用了该工艺,热处理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1;如果精密铜管没有使用该工艺,则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0;
[0030]针对材料工艺创建二进制向量编码:[y,y,y,y,y];其中y的取值为“1”或“0”;材料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第一位代表黄铜工艺类型,第二位代表磷青铜工艺类型,第三位代表锡青铜工艺类型,第四位代表紫铜工艺类型,第五位代表铝青铜工艺类型;对于每个工艺类型,如果精密铜管使用了该工艺,材料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1;如果精密铜管没有使用该工艺,则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0;
[0031]针对成型工艺创建二进制向量编码:[z,z,z,z,z];其中z的取值为“1”或“0”;成型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第一位代表冷拔工艺类型,第二位代表热挤压工艺类型,第三位代表焊接工艺类型,第四位代表连铸连扎工艺类型,第五位代表弯曲工艺类型;对于每个工艺类型,如果精密铜管使用了该工艺,成型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
1;如果精密铜管没有使用该工艺,则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0;
[0032]针对表面处理工艺创建二进制向量编码:[w,w,w,w,w];其中w的取值为“1”或“0”;表面处理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第一位代表酸洗工艺类型,第二位代表电镀工艺类型,第三位代表喷砂工艺类型,第四位代表抛光工艺类型,第五位代表喷涂工艺类型;对于每个工艺类型,如果精密铜管使用了该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1;如果精密铜管没有使用该工艺,则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0;
[0033]将热处理工艺、材料工艺、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的四个二进制向量编码按顺序排列,组成铜管生产工艺二进制矩阵。
[0034]进一步地,所述S4中性能评估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所述性能评估模型对生产工艺二进制矩阵识别后得到对应铜管性能的性能特征矩阵;所述性能评估模型对生产工艺二进制矩阵识别运算如下:
[0035]outpu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S1、根据铜管的应用场景构建相对应的性能评估模型;S2、获取铜管生产工艺及应用场景;S3、将铜管生产工艺和铜管应用场景进行标签数据化;S4、根据铜管的应用场景调取相对应的性能评估模型;S5、利用调取的性能评估模型对标签数据化的铜管生产工艺进行数据处理,得到铜管的性能评估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生产工艺包括热处理工艺、材料工艺、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所述铜管应用场景包括空调系统、热交换器和汽车冷却系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铜管的应用场景构建相对应的性能评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S11、收集铜管应用场景信息;S12、根据所收集的应用场景信息,确定铜管性能评估的参数;S13、收集与应用场景相关的铜管性能数据和铜管生产工艺;S14、基于所收集和分析的数据,选择性能评估模型;S15、利用S13收集的数据对所选的性能评估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S16、对训练完成的性能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中铜管性能评估的参数包括导热性能、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所述S13中铜管性能数据收集途径包括实验室测试、过往的产品性能记录或行业标准;所述S14中性能评估模型的原型采用统计回归模型、卷积神经网络或决策树。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工艺包括固溶淬火、再结晶退火、高温均匀化退火、低温消除应力退火和低温强化退火;所述材料工艺包括黄铜、磷青铜、锡青铜、紫铜和铝青铜;所述成型工艺包括冷拔、热挤压、焊接、连铸连扎和弯曲;所述表面处理工艺包括酸洗、电镀、喷砂、抛光和喷涂。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工艺分析的精密铜管性能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对铜管生产工艺标签数据化的方法如下:针对热处理工艺创建二进制向量编码:[x, x, x, x,x];其中x的取值为“1”或“0”;热处理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第一位代表固溶淬火工艺类型,第二位代表再结晶退火工艺类型,第三位代表高温均匀化退火工艺类型,第四位代表低温消除应力退火工艺类型,第五位代表低温强化退火工艺类型;对于每个工艺类型,如果精密铜管使用了该工艺,热处理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1;如果精密铜管没有使用该工艺,则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0;针对材料工艺创建二进制向量编码:[y, y, y, y,y];其中y的取值为“1”或“0”;材料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第一位代表黄铜工艺类型,第二位代表磷青铜工艺类型,第三位代表锡青铜工艺类型,第四位代表紫铜工艺类型,第五位代表铝青铜工艺类型;对于每个工艺类型,如果精密铜管使用了该工艺,材料工艺的二进制向量编码中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1;如果精密铜管没有使用该工艺,则对应位置的元素值为0;
针对成型工艺创建二进制向量编码:[z, z, z, 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红扣陈云月刘昆葛会见田利杰丁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润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