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氟磺酰亚胺的结晶方法,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可选地,在降温结晶过程中,通过加入固体双氟磺酰亚胺作为晶种,实现结晶过程的平稳控制。结晶过程的平稳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氟磺酰亚胺的结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氟磺酰亚胺的提纯工艺。更为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双氟磺酰亚胺的结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双氟磺酰亚胺,更为规范的名称可写为“双(氟磺酰)亚胺”,是一类重要的电池电解质的关键原料,主要用于合成锂电池电解质LiFSI〔中文名:双(氟磺酰)亚胺锂〕、钠电池电解质NaFSI〔中文名:双(氟磺酰)亚胺钠〕以及一系列有助于改善电池性能的含有双氟磺酰亚胺阴离子的鎓盐〔简称“FSI鎓盐”〕。
[0003]在电池领域,电解质材料的质量,对于电池的循环寿命、高低温性能、安全性等各方面性能有关键性的影响。用量占比越高的电解质,对电池的综合性能影响也越大,其质量要求往往也更加严格。在锂电池领域,LiFSI具有电导率高、水敏感度低、热稳定好等诸多优点,通常是作为添加剂使用,少量添加以改善电池的性能,这也是LiFSI的早期主要应用。LiFSI的质量标准《YS/T 1302
‑
2019动力电池电解质双氟磺酰亚胺锂盐》中规定,氟离子含量不得超过100ppm,硫酸根的含量不得超过50ppm,氯离子的含量不得超过10ppm。同时期,主电解质六氟磷酸锂的质量标准《HG/T 4066
‑
2015六氟磷酸锂》中规定,HF含量不得超过90ppm(对应LiFSI的氟离子指标),硫酸根的含量不得超过5ppm,氯离子的含量不得超过2ppm。不难发现,主电解质的质量要求明显更加严格。近几年来,由于LiFSI的用量配比不断攀升,其质量对电池的整体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由于LiFSI本身的纯化相对困难,通过控制其原料双氟磺酰亚胺的质量,来保证LiFSI的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环节。
[0004]在钠电池领域,NaFSI具备与LiFSI相似的优点,并且可以作为主电解质使用,是钠电池领域的关键电解质材料(胡勇胜,陆雅翔,陈立泉.钠离子电池科学与技术[M].科学出版社,2021)。同时,钠电池中还需要用到大量含有双氟磺酰亚胺阴离子的鎓盐(简称“FSI鎓盐”),这些鎓盐也直接或者间接合成自双氟磺酰亚胺。因此,对于钠电池来说,NaFSI和FSI鎓盐的质量对电池的影响是占主导地位的,质量要求也将更加谨慎,从而对于上游的关键原料双氟磺酰亚胺的质量,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0005]综合来看,随着电池行业的发展,双氟磺酰亚胺的碱金属盐和鎓盐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质量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0006]目前,双氟磺酰亚胺的主流生产工艺都是以氨基磺酸为原料,先与氯磺酸和氯化亚砜反应,得到双氯磺酰亚胺,然后再用氟化氢氟化,得到产品〔Z.anorg.allg.Chem.,2005,631(1):55
‑
59〕。由于双氟磺酰亚胺的合成工艺的原因,一般在待纯化的双氟磺酰亚胺粗品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氟磺酸、硫酸、氟化氢、氯化氢、氨基磺酸等特征杂质。其中,氨基磺酸、氟化氢是原料残留,硫酸是原料氯磺酸中不可避免会含有的杂质,氯化氢则主要来自副产氯化氢。其中,氯化氢杂质由于自身的挥发特性,比较容易除去,而且可以方便地用硝酸银比浊法分析。但是,其他几个杂质的去除则相对困难,需要重点关注,一般都是通过离
子色谱分析阴离子杂质的含量来间接跟踪控制的,这是因为,部分杂质缺乏经济实用且精度能满足要求的直接分析手段,如氟磺酸,
19
F
‑
NMR是最常用的直接分析手段,但是精度难以满足要求。在离子色谱中的分析结果中,氟磺酸表现为氟离子和硫酸根,氟化氢则表现为氟离子,硫酸表现为硫酸根,氨基磺酸则表现为氨基磺酸根。
[0007]为了实现双氟磺酰亚胺的纯化,有必要了解其主要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对纯化工作构成的限制。双氟磺酰亚胺的熔点为17℃,是一种强酸性物质,其pKa值为1.28。常温下,双氟磺酰亚胺能与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但存在一个问题,很多有机溶剂不能耐受其强酸性,所形成的溶液不稳定,从而导致待处理的双氟磺酰亚胺变质。使用
19
F
‑
NMR跟踪几种双氟磺酰亚胺溶液的稳定性,获得的数据如下:
[0008][0009]由于双氟磺酰亚胺的性质特点,传统的纯化方法一般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而是通过蒸馏或者精馏来纯化,如文献Z.anorg.allg.Chem.,2005,631(1):55
‑
59。通过蒸馏或者精馏,能将大部分杂质比较高效地降低到500ppm左右的水平。但是,当需要将杂质进一步降低到100ppm甚至10ppm的水平,以便满足更加苛刻的质量要求时,其效率则相对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纯化方法,主要是结晶工艺。
[0010]中国专利申请CN106365132披露了一种用碳酸二乙酯为溶剂,低温下对双氟磺酰亚胺进行结晶纯化的方法,但该方法难以得到高纯度的双氟磺酰亚胺。因为即便在
‑
10℃下,碳酸二乙酯的存在也会导致双氟磺酰亚胺变质,由于更低温度下很难将其中的碳酸二乙酯除尽,因此,该方法要获得高纯度的双氟磺酰亚胺比较困难。
[0011]中国专利申请CN111634895A公开了一种双氟磺酰亚胺的纯化方法,采用溶剂结晶工艺对双氟磺酰亚胺进行纯化,使用至少一种无水有机溶剂进行结晶。实际上,该专利技术中所列举的多数有机溶剂,在与双氟磺酰亚胺形成溶液后是不稳定的。该专利技术列举的溶剂中,只有二氯甲烷、二氯乙烷可以与双氟磺酰亚胺形成相对稳定的溶液。但是,这两种溶剂都含有卤素,溶剂残留是个问题,因为电池应用对含卤溶剂的痕量残留有明确的排斥。
[0012]中国专利申请CN112340713A公开了一种与CN111634895的方法相似的纯化方法,采用溶剂与双氟磺酰亚胺粗品混合后降温析晶的方法,该专利使用的溶剂限定为二氯甲烷等卤代烃,但未提供实施例,也未提供典型的纯度、收率方面的数据。与中国专利申请CN111634895的技术方案一样,该方法同样有含卤溶剂的残留问题。
[0013]中国专利申请CN113710649A公开了一种双氟磺酰亚胺的纯化方法,使用气态氨对粗品进行处理,然后蒸馏,特征杂质与氨结合后被保留在蒸馏残渣内,收集馏出物即得到提
纯的双氟磺酰亚胺。该专利申请使用
19
F
‑
NMR判断杂质水平,阐明该方法能将90%的粗品提纯至99.95%,对除去氟磺酸杂质有效,但未提供精确的阴离子杂质数据。该方法利用部分杂质与氨结合更强的性质,将这些杂质保留在蒸馏残渣中。但是,本领域存在一个公知的事实:挥发性酸和氨形成的盐在加热条件下普遍具有挥发性。这个事实导致CN113710649A的方法存在一个困境:氨的用量难以控制准确。如果氨的用量太少,则杂质去除效果不理想;反之,如果氨的用量过多,虽然过量的氨会与双氟磺酰亚胺结合成铵盐,但是在蒸馏条件下,还是会有一部分双氟磺酰亚胺的铵盐挥发进入馏出物,从而在产品中引入了痕量铵离子。
[0014]总而言之,现有技术中提纯双氟磺酰亚胺存在以下缺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氟磺酰亚胺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S10:将待纯化的熔融态双氟磺酰亚胺调节至结晶温度;S20:于结晶温度下保温,在体系中形成晶核;S30:继续保温或降温使双氟磺酰亚胺形成结晶,固液分离后得到纯度提升的固相双氟磺酰亚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温度为
‑
20℃至2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温度为10
‑
17℃。4.一种双氟磺酰亚胺的结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S10:将待纯化的熔融态双氟磺酰亚胺调节至结晶温度;S20:于结晶温度下加入少量固相双氟磺酰亚胺作为晶种;S30:继续保温或降温使双氟磺酰亚胺形成结晶,固液分离后得到纯度提升的固相双氟磺酰亚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柳,
申请(专利权)人: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