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22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容器,所述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和端子构件,具有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的电极端子、和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部,所述连接端子部包含第一端子部和与该第一端子部叠合的第二端子部。部和与该第一端子部叠合的第二端子部。部和与该第一端子部叠合的第二端子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07月23日、申请号为201980049921.8、专利技术名称为“电容器以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公开涉及电容器以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3]以往,已知有以下电容器:将连接了汇流条的一端的电容器元件收纳于壳体内,将设置于汇流条的另一端的外部连接用的端子从壳体的开口向外部引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外部连接用的端子设置为从汇流条的端部延伸出来,在该端子连接设置于外部装置的外部端子。
[0004][在先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2529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和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的端子构件。在此,所述端子构件包含设置于所述端子构件的端部并能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部。所述连接端子部包含从所述端子构件的所述端部延伸出的第一端子部和与该第一端子部叠合的第二端子部。
[0008]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端子构件的工序;和将所述端子构件与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的工序。所述端子构件包含设置于所述端子构件的端部并能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部。所述连接端子部包含从所述端部延伸出的第一端子部和与该第一端子部叠合的第二端子部。制造所述端子构件的工序包括以下工序:使展开状态的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在所述第一端子部与所述第二端子部之间的边界折弯而叠合的工序;和对叠合的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在所述第一端子部以及所述第二端子部的厚度方向上进行压制。
[0009]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难以产生电容器元件的热损伤的电容器。
[0010]本公开的效果以及意义根据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更加明确。其中,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对本公开进行实施化时的一个例示,本公开并不受以下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内容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
[0012]图2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电容器元件单元收容于壳体内之前的电容器元件单元以及壳体的立体图。
[0013]图3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汇流条的立体图。
[0014]图3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汇流条的立体图。
[0015]图4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出第一后连接端子部的周边的第一汇流条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
[0016]图4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出第二后连接端子部的周边的第二汇流条的主要部位的立体图。
[0017]图5A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出第一汇流条的第一后连接端子部的周边的薄膜电容器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
[0018]图5B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示出第二汇流条的第二后连接端子部的周边的薄膜电容器的主要部位的剖视图。
[0019]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汇流条制造工序的流程的图。
[0020]图7为用于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端子部折弯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21]图8A为用于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端子部压制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22]图8B为用于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端子部精加工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0023]图9A为用于对变更例所涉及的第一后连接端子部以及第二后连接端子部进行说明的图。
[0024]图9B为用于对变更例所涉及的第一后连接端子部以及第二后连接端子部进行说明的图。
[0025]图10A为用于对变更例所涉及的第一后连接端子部以及第二后连接端子部进行说明的图。
[0026]图10B为用于对变更例所涉及的第一后连接端子部以及第二后连接端子部进行说明的图。
[0027]图10C为用于对变更例所涉及的第一后连接端子部以及第二后连接端子部进行说明的图。
[0028]图11A为用于对变更例所涉及的第一后连接端子部以及第二后连接端子部进行说明的图。
[0029]图11B为用于对变更例所涉及的第一后连接端子部以及第二后连接端子部进行说明的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 薄膜电容器(电容器)
[0032]200 壳体
[0033]300 填充树脂
[0034]400 电容器元件
[0035]410 第一端面电极(电极)
[0036]420 第二端面电极(电极)
[0037]500 第一汇流条(端子构件)
[0038]520 第一前连接端子部
[0039]521 弯曲部
[0040]522 贯通孔
[0041]530 第一后连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
[0042]530a 第一端子部
[0043]530b 第二端子部
[0044]531 弯曲部
[0045]532 贯通孔
[0046]532a 第一孔
[0047]532b 第二孔
[0048]533 铆钉
[0049]535a 切口部
[0050]539 切口部
[0051]539a 第一切口部
[0052]539b 第二切口部
[0053]600 第二汇流条(端子构件)
[0054]620 第二前连接端子部
[0055]621 弯曲部
[0056]622 贯通孔
[0057]630 第二后连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
[0058]630a 第一端子部
[0059]630b 第二端子部
[0060]631 弯曲部
[0061]632 贯通孔
[0062]632a 第一孔
[0063]632b 第二孔
[0064]633 铆钉
[0065]639 切口部
[0066]639a 第一切口部
[0067]639b 第二切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68]在说明实施方式之前,首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简单地进行说明。外部连接用的端子与汇流条中的电容器元件侧的主体部分相比,在与电流的流动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容易变小,即使厚度与主体部分相同,其宽度方向上的截面积也容易变小,因此电阻容易变大。因此,在从外部装置流到电容器的电流变大了的情况下,外部连接用的端子容易发热而成为高温。在外部连接用的端子成为高温的情况下,如果其热经由汇流条传播到电容器元件,则担心电容器元件会受到热损伤。
[0069]近年来,伴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开始对电动汽车使用电容器。例如,能在用于驱动电动机等的变换器单元搭载电容器。从电源装置对变换器单元供电,此时,将与电源装置相连的外部端子连接到电容器的外部连接用的端子。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特别是,大电流容易从电源装置流到电容器,由于大电流的流动,因而容易在外部连接用的端子产生发热。
由此,容易产生电容器元件的热损伤。
[00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和端子构件,具有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的电极端子、和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的连接端子部,所述连接端子部包含第一端子部和与该第一端子部叠合的第二端子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的与所述第二端子部互相重叠的部分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端子部的与所述第一端子部互相重叠的部分的厚度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二端子部的与所述第一端子部互相重叠的部分的厚度比所述第一端子部的与所述第二端子部互相重叠的部分的厚度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贯通孔或者切口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以及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别具有贯通孔或者切口部,所述第一端子部的贯通孔或者切口部与所述第二端子部的贯通孔或者切口部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由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部的第一孔和形成于所述第二端子部的第二孔构成,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和所述第二孔的直径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连接端子部具有用于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切口部,所述切口部由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部的第一切口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端子部的第二切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柏林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