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807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通过在导电壳体的避让口处设置第一弹性导电体,且该第一弹性导电体的弹性层的弹性方向与导电壳体的高度方向一致,这样将线缆的一端与该第一弹性导电体电连接,该第一弹性导电体的另一端与电路板上的对应引脚与电连接,可在弹性层的弹性预紧力的作用下,使得线缆与电路板上对应引脚之间的电连接例如抵接更加稳定可靠。另外,通过将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导电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重叠,以避免第一弹性导电体占用电路板沿引脚排布方向上的较大空间,这样可减小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相邻线缆之间的间距,确保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高密性。接器组件的高密性。接器组件的高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信号传输器件
,特别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设备的串并转换电路(SERializer DESerializer,简称Serdes)的主流链路往112G+或更高的速率演进,高速链路对链路损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电路板例如印制电路板(Print Circuit Board,简称PCB)上的走线损耗明显高于高速线缆(cable)。因此,越来越多的设计是将传统的电路板走线换成线缆走线。
[0003]目前,在电路板上电连接一线缆连接器组件,线缆连接器组件上带有线缆,这样,可使得电路板引出线缆,通过该线缆与外部电路或元器件电连接。其中,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信号端子,信号端子的首部与电路板上的引脚例如焊盘电接触,信号端子的尾部与线缆的一端电连接,使得线缆通过该信号端子与电路板的引脚电连接。相关技术中,信号端子靠近首部的部分为弯折部,该弯折部沿着电路板的表面延伸,以保证线缆连接器组件装配在电路板上时,通过挤压该弯折部,使得该信号端子的首部在预紧力的作用下紧密的抵触在引脚上。
[0004]然而,对于高密度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而言,上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信号端子无法稳定地电连接在电路板的对应引脚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该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线缆既可稳定地与电路板的对应引脚电连接,也能够确保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高密性。
[0006]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导电壳体、多个线缆及多个第一弹性导电体,每根线缆的至少部分收纳在导电壳体内,导电壳体的一侧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避让口,每根线缆的一端位于对应的避让口处,每个避让口处均具有第一弹性导电体,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一端与对应的线缆电连接,每个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二端用于与电路板的对应引脚电连接。其中,第一弹性导电体至少包括弹性层,且弹性层的弹性方向与导电壳体的高度方向一致,且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一端与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二端在该高度方向上重叠。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通过在导电壳体的避让口处设置第一弹性导电体,并将线缆的一端与该第一弹性导电体电连接,该线缆连接器组件与电路板组装时,将电路板上的对应引脚与该第一弹性导电体电连接,实现线缆与电路板上对应引脚之间的电连接,从而在电路板上引出线缆。另外,通过在第一弹性导电体中的弹性层的弹性预紧力的作用下,使得线缆与电路板上对应引脚之间的电连接例如抵接更加稳定可靠。另外,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在导电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重叠,这样,在将线缆连接器组件
装配在电路板上时,可避免第一弹性导电体占用电路板沿引脚排布方向上的较大空间,这样可减小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相邻线缆之间的间距,使得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形成高速高密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从而使得该线缆连接器组件适用于高密度引脚的电路板。
[0008]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每个第一弹性导电体均包括第一弹性层和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覆盖在第一弹性层的至少部分外侧壁上,其中,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弹性层朝向线缆的一侧、且与对应的线缆电连接,第一导电层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弹性层背向线缆的一侧、且用于与电路板的对应引脚电连接,这样,在第一弹性层的弹性预紧力的作用下,可使得线缆和电路板上的引脚稳定地电连接(例如抵接)在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上,提高了线缆与电路板上对应引脚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另外,通过将第一弹性导电体设置为上述结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信号端子,可在制作时减小第一弹性导电体中第一弹性层和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从而可减小第一弹性导电体在延伸方向上的高度,节约了第一弹性导电体在线缆延伸方向上的空间尺寸,使得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高度得以缩小。
[0009]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层的外周表面均覆盖有第一导电层,以简化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电连接结构,也使得线缆的的一端通过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实现稳定电连接,从而使得线缆的一端与电路板的对应引脚之间的电连接更加可靠,也简化了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结构,使得第一弹性导电体的制作工序更加简单,提高了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效率。
[0010]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层呈球形结构,第一导电层包裹在第一弹性层的球形表面,这样,可使得第一弹性导电体形成为球形结构,一方面,可确保线缆通过该第一弹性导电体与电路板的引脚稳定电连接,另一方面,球形结构的第一弹性导电体制作工序简单,且节约了在电路板与线缆连接器组件之间的配合面上的占用空间,从而提高了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密度,也节约了该第一弹性导电体在线缆连接器组件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实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小型化。
[0011]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导电体的至少部分位于避让口的外部,线缆的一端伸出或齐平于避让口的外端,以便于电路板的引脚与第一弹性导电体进行电连接,也使得电路板的引脚与第一弹性导电体之间的电连接工序更加可控,从而确保电路板的引脚与第一弹性导电体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0012]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承载件,承载件位于导电壳体的一侧表面,该承载件上具有多个第一容纳孔,每个第一容纳孔内嵌设有一个第一弹性导电体,线缆的一端抵接在对应的第一弹性导电体上,第一弹性导电体的另一侧用于抵接在电路板的对应引脚上。
[0013]通过将第一弹性导电体嵌设在承载件的第一容纳孔内,使得第一弹性导电体稳定地设置在导电壳体的一侧表面,这样,可使线缆的一端稳定地抵接在相应地第一弹性导电体上,一方面,实现了线缆与第一弹性导电体之间的电连接,另一方面,使得第一弹性导电体与线缆之间的电连接更加简单方便,也便于对第一弹性导电体进行拆卸更换等操作。
[0014]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承载件为双面胶膜,双面胶膜的一侧表面粘接在导电壳体的一侧表面,双面胶膜的另一侧表面用于粘接在电路板上,这样可提高承载件分别与导电壳体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从而使得第一弹性导电体的两侧能够更加稳定地电
连接在线缆和电路板的引脚上。
[0015]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导电壳体上具有第一安装孔,电路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导电壳体用于通过穿设在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的紧固件与电路板连接,以提高电路板与导电壳体之间的装配稳固性,从而提高承载件在导电壳体与电路板之间的稳固性,提高线缆通过第一弹性导电体与电路板的对应引脚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
[0016]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一端焊接在对应的线缆上,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二端用于与电路板的对应引脚焊接,一方面,提高了第一弹性导电体分别与线缆和电路板上的引脚之间的电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简化了第一弹性导电体与线缆之间的装配工序,也简化了线缆连接器组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结构,例如,只需将第一弹性导电体的两侧焊接在线缆和电路板的引脚上,便可实现电路板与线缆连接器组件之间的稳定装配。另外,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壳体、多个线缆及多个第一弹性导电体,每个所述线缆的至少部分收纳在所述导电壳体内,所述导电壳体的一侧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避让口,每个所述线缆的一端位于对应的所述避让口处;每个所述避让口处均具有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线缆电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二端用于与电路板的对应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至少包括弹性层,且所述弹性层的弹性方向与所述导电壳体的高度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二端在所述高度方向上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均包括第一弹性层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弹性层的至少部分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层朝向所述线缆的一侧、且与对应的所述线缆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弹性层背向所述线缆的一侧、且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的对应引脚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的外周表面均覆盖有所述第一导电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层呈球形结构,所述第一导电层包裹在所述第一弹性层的球形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避让口的外部,所述线缆的一端伸出或齐平于所述避让口的外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导电壳体的一侧表面,所述承载件上具有多个第一容纳孔,每个所述第一容纳孔内嵌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所述线缆的一端抵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上,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的另一侧用于抵接在所述电路板的对应引脚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为双面胶膜,所述双面胶膜的一侧表面粘接在所述导电壳体的一侧表面,所述双面胶膜的另一侧表面用于粘接在电路板上。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电路板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导电壳体用于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紧固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一端焊接在对应的所述线缆上,所述第一弹性导电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路板的对应引脚焊接。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壳体用于与电路板的参考地电连接;所述导电壳体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屏蔽腔,每个所述屏蔽腔的一端与对应的避让口连通;多个所述屏蔽腔与多个线缆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线缆的至少部分位于对应的所述屏蔽腔内,且所述线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刚曾涛汪泽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