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保护屏障的多功能外出检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99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保护屏障的多功能外出检查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架体的内部固定套设有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在使用时,在婴儿需要外出检测身体时,医护人员可在箱体内铺垫被褥,将婴儿置于被褥上,再转动旋转架,利用遮光塑料膜可遮挡外部的强光,可在第二支板上放置氧气袋等用于提供氧气的设备,将氧气管插接在进气口内,可以对箱体内提供供婴儿呼吸的氧气,推动架体,架体能够通过设置在架体底部的万向轮移动,可拉动绑带,绑带能够限制婴儿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在箱体跟随架体移动时,婴儿在箱体内乱动而受到挫伤的问题。婴儿在箱体内乱动而受到挫伤的问题。婴儿在箱体内乱动而受到挫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保护屏障的多功能外出检查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生儿检查车
,具体涉及一种带保护屏障的多功能外出检查车。

技术介绍

[0002]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脑组织发育不完善,在医院中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新生儿大多由家长抱着在医院各部门完成检查,路程中过度晃动易引发新生儿颅内出血,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坠落或碰撞的风险。在对抱在怀中的新生儿进行检查时由于床边检查仪器的局限性,例如项目不全、图像不清晰等,一些危重患儿需要更加完善的检查,路程中可能需吸氧、监护甚至抢救,此时患儿被家长抱在手中,不便于观察患儿的情况,且也不方便操作。因此,新生儿外出检查需要用到婴儿车。
[0003]根据申请号:CN202221819001.5的中国专利可知,一种新生儿病房多功能外出检查用婴儿车,包括床体和设置在床体底端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四组支杆,其中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一侧,另两组支杆设置在床体另一侧;每组所述支杆均包括调节杆和固定杆,所述调节杆一端设置在固定杆内,且调节杆沿固定杆上下移动,所述调节杆另一端设有床体;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设有减震轮和刹车。本婴儿车结构简单,通过四组支杆的设置,实现对婴儿车的整体,便于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检查,省时省力;且可对其中一个或二个支杆进行高度调节,实现了婴儿车床头或床尾或其中一个位置的床体高度调节,方便多种场合使用,提高了婴儿车的适用性。
[0004]在婴儿外出检查的过程中,直接用婴儿睡床转运,但由于婴儿睡床没有增设固定婴儿的结构,在医生推婴儿睡床外出遇到沟坎时车体会发生震颤,或婴儿在睡床上乱动,无法限制婴儿的动作,会造成婴儿受到挫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保护屏障的多功能外出检查车,解决了由于婴儿睡床没有增设固定婴儿的结构,在医生推婴儿睡床外出遇到沟坎时车体会发生震颤,或婴儿在睡床上乱动,无法限制婴儿的动作,会造成婴儿在睡床而受到挫伤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保护屏障的多功能外出检查车,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架体的内部固定套设有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所述第三支板的顶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多个旋转架,每两个所述旋转架之间连接有遮光塑料膜,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用于插接氧气管的进气口,所述箱体的一侧开设有贯穿所述箱体的侧边开口,所述箱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侧边开口内滑动套设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卷绕在转轴上,所述转轴与所述箱体之间设有用于限制转轴位置的限制部件,所述箱体与所述绑带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绑带位置的固定部件。
[0007]通过设置架体,在使用时,在婴儿需要外出检测身体时,医护人员可在箱体内铺垫
被褥,将婴儿置于被褥上,再转动旋转架,利用遮光塑料膜可遮挡外部的强光,同时也能够方便医护人员透过遮光塑料膜观察箱体内幼儿的情况,可在第二支板上放置氧气袋等用于提供氧气的设备,将氧气管插接在进气口内,可以对箱体内提供供婴儿呼吸的氧气,推动架体,架体能够通过设置在架体底部的万向轮移动,可拉动绑带,绑带能够限制婴儿的位置,从而可以避免在箱体跟随架体移动时,婴儿在箱体内乱动而受到挫伤的问题,同时,设置的限制结构能够在绑带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其一端后,限制转轴旋转,可以避免在婴儿在箱体内出现动作时,限制婴儿的动作,从而可以达到保护婴儿的效果。
[0008]较佳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绑带一端的第一挂钩,所述箱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挂钩。
[0009]通过设置第一挂钩,在医护人员拉动绑带,使得绑带束缚婴儿后,将第一挂钩挂在第二挂钩上,以此可以达到固定绑带一端位置的效果。
[0010]较佳的,所述限制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一侧的支架,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箱体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转轴转动套设的连接架,所述转轴的一端连接有棘轮,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棘轮相适配的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固定轴之间连接有第一发条弹簧。
[0011]通过设置棘爪,在拉动绑带前转动棘爪的位置,将棘爪与棘轮脱离,此时拉动绑带,转轴能够产生移动,在绑带的一端通过第一挂钩固定后,复位棘爪的位置,可以限制棘轮产生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在婴儿出现运动趋势时,绑带处于箱体内的一段能够被固定,从而起到束缚婴儿的效果。
[0012]较佳的,所述箱体的一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转轴转动套设,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二发条弹簧。
[0013]通过设置第二发条弹簧,在绑带移动带动转轴产生旋转时,转轴旋转能够对第二发条弹簧产生势能,该势能可以起到方便后续对转轴以及绑带进行复位的效果。
[0014]较佳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固定管呈锥形,所述固定管的一侧开设有压缩口。
[0015]通过设置固定管,在需要对箱体内婴儿供氧时,医护人员可将氧气管插接在固定管上,利用固定管自身的锥形状,可以起到方便将氧气管与进气口连通的效果。
[0016]较佳的,所述固定管的外侧壁设有两个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0017]通过设置夹板,在医护人员将氧气管插接在固定管上后,可以利用第一弹簧的势能让两个夹板将氧气管加持在固定管上,可以提高氧气管与固定管之间的稳定性。
[0018]较佳的,箱体的一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内滑动连接有两个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夹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杆之间。
[0019]通过设置连杆,在需要固定氧气管的位置时,工作人员可将夹板远离固定管,此时第一弹簧拉伸产生势能,将氧气管插接在固定管上后,松开夹板,夹板受第一弹簧的势能与氧气管接触,此时压板还能够转动适配固定管的形状,可以提高夹板与氧气管之间的连接性。
[0020]较佳的,所述第二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盒体,所述盒体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盒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盒体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挡块。
[0021]通过设置盒体,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转动盖板,可将氧气袋等供氧设备放置于盒体内,再复位盖板,转动挡块,使得挡块限制盖板的位置,以此可以达到将氧气袋等供氧设备存放于第二支板上的效果,可避免在架体移动时,氧气袋掉落的问题,同时,开设的连接口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将氧气管插接在固定管内。
[0022]较佳的,所述第一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柜体,所述柜体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存放口,所述存放口内设有抽屉。
[0023]通过设置抽屉,抽屉能够分区存放监护仪、抢救的设备。药品之类的物品。
[002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架体,在使用时,在婴儿需要外出检测身体时,医护人员可在箱体内铺垫被褥,将婴儿置于被褥上,再转动旋转架,再转动旋转架,利用遮光塑料膜可遮挡外部的强光,同时也能够方便医护人员透过遮光塑料膜观察箱体内幼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保护屏障的多功能外出检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100),所述架体(100)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01),所述架体(100)的内部固定套设有第一支板(102)、第二支板(110)和第三支板(103),所述第三支板(103)的顶部连接有箱体(104),所述箱体(10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多个旋转架(105),每两个所述旋转架(105)之间连接有遮光塑料膜,所述箱体(104)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用于插接氧气管的进气口(106),所述箱体(104)的一侧开设有贯穿所述箱体(104)的侧边开口(107),所述箱体(10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108),所述侧边开口(107)内滑动套设有绑带(109),所述绑带(109)的一端卷绕在转轴(108)上,所述转轴(108)与所述箱体(104)之间设有用于限制转轴(108)位置的限制部件,所述箱体(104)与所述绑带(109)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绑带(109)位置的固定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保护屏障的多功能外出检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绑带(109)一端的第一挂钩(200),所述箱体(104)的一侧连接有第二挂钩(2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保护屏障的多功能外出检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箱体(104)一侧的支架(300),所述转轴(108)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架(300)上,所述箱体(104)的一侧连接有与所述转轴(108)转动套设的连接架(301),所述转轴(108)的一端连接有棘轮(302),所述连接架(301)的一侧连接有固定轴(303),所述固定轴(303)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棘轮(302)相适配的棘爪(304),所述棘爪(304)与所述固定轴(303)之间连接有第一发条弹簧(305)。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静廖卫华毕广良吴宏丽曾超李园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