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和开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757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包括工程井和排采井,所述工程井和排采井开设在同一井场内,所述工程井和排采井能够对接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的开设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同一个井场内进行工程井和排采井的施工,并将工程井和排采井连通,当螺杆泵从排采井下入排水,两口井同时采气。本发明专利技术比U型井节约一个井场,节约施工1个导眼,煤层气输送管路简单,降低了开发成本;与L型水平井相比降低了狗腿度,螺杆泵下入到A点标高以下,总体提高了排采产气效果。采产气效果。采产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和开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流采样
,具体为一种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和开设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煤层气为吸附气,煤储层透气性低、丰度低,为提高开发效率和产气量,一般采用水平井开发方式。目前采用的水平井井型结构为L型和U型。L型井为一口水平井,水平段的两端分别位于位于构造底部位和构造高部位,在井口同时排水采气。U型井由一口直井和一口水平井组成,先钻直井,后钻水平井,通过水平井与直井的对接实现U型井的全面贯通,并且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水平井位于目的层构造高部位,直井位于构造低部位,在直井排水,水平井和直井同时产气。
[0003]L型井的优点是比U型井少施工一条直井和少建设一个井场,投入较低;但L型井的缺点是井身狗腿度大,造成排采泵偏磨严重、扭矩大、泵启动困难、泵效低、泵使用寿命短、检泵频率高,严重影响排采效果;螺杆泵下不到水平段,造成废弃压力高,煤层气抽采率低。
[0004]U型井的优点是螺杆泵可以下到目的层以下,排采泵使命寿命长,排采效率高;U井型的缺点是比L型井多施工一口直井,且需要两个井场施工,煤层气输送管路长,抽采效率低;某些煤矿区地面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等特点,两个井场以及相应的道路给施工准备带来较大的困难,工程投入较大,工期长,严重浪费土地。
[0005]公开号为CN112901120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煤层气U型井注气循环负压抽采装置及方法,该申请通过向煤储层注入本煤储层产出的煤层气与高温水蒸气的混合气体,结合地面负压抽采,三方面共同作用提高产气效率。但其采用的U型井仍然是常规的结构,仍存在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的L型井的排采效果差和U型井煤层气输送管路长,抽采效率低等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包括工程井和排采井,所述工程井和排采井开设在同一井场内,所述工程井和排采井能够对接连通。
[0009]优点:本专利技术在同一个井场内进行工程井和排采井的施工,并将工程井和排采井连通,当螺杆泵从排采井下入排水,两口井同时采气。本专利技术比U型井节约一个井场,节约施工1个导眼,煤层气输送管路简单,降低了开发成本;与L型水平井相比降低了狗腿度,总体提高了排采产气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排采井采用二开井身结构,包括造斜段,所述造斜段在着陆点A与工程井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工程井为L型井。
[0012]优选地,所述工程井采用三开井身结构,所述工程井包括水平段目的层,所述水平段目的层两端分别为着陆点A和着陆点B,所述着陆点A为与排采井对接的点位。
[0013]优选地,所述L型井的水平段目的层的着陆点A位于煤层构造低部位,着陆点B位于煤层构造高部位。
[0014]优选地,所述工程井的水平段目的层能够位于煤层顶板、煤层中或煤层底板。
[001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的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的开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S1、在设定井场中进行排采井的钻进施工;
[0017]S2、在同一井场中进行工程井的钻进施工,并使工程井与排采井连通;
[0018]S3、在排采井下入排采泵进行排水,在排采井和工程井同时采气。
[0019]优选地,所述步骤S1的排采井的钻进施工过程包括:
[0020]S11、一开,钻至基岩层以下10m,下入表层套管,固井水泥返高至地面;
[0021]S12、二开:钻至着陆点A以下斜长30m

50m,下入生产套管,固井水泥返高至水平段目的层以上200m;在造斜段处的着陆点A进行造穴扩孔,洞穴直径大于0.5m。
[0022]优选地,所述排采井的二开过程的造斜段狗腿度不超过1
°
/30m,保持方位角不变。
[0023]优选地,所述步骤S2的工程井的钻井施工过程包括:
[0024]S21、一开:钻至基岩层以下10m,下入表层套管,固井水泥返高至地面;
[0025]S22、二开:钻至水平段目的层,下入技术套管,固井水泥返高至水平段目的层以上200m;
[0026]S23、三开:定向对接至排采井的着陆点A后增斜钻进至设计深度;为便于水平井主井眼固井,连通后在排采井所造洞穴填砂,填砂深度高于所造洞穴顶面,填砂后在上面打水泥塞,试压合格后,在水平井主井眼下套管固井。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专利技术综合L型水平井和U型水平井的优缺点,通过在同一个井场内进行工程井和排采井的施工,排采井与L型井在着陆点A处对接连通,当螺杆泵从排采井下入排水,两口井同时采气。本专利技术比U型井节约一个井场,节约施工1个导眼,煤层气输送管路简单,降低了开发成本;与L型水平井相比降低了狗腿度,螺杆泵下入到A点标高以下,总体提高了排采产气效果。
[0029](2)本专利技术的井型结构减少了井场、钻机、道路、井下二开导眼施工及排采管路,减少建井准备时间,提高其在山区、丘陵地带适用性,减少占地,降本增效。
[0030](3)本专利技术的排采井狗腿度小,能够减少检泵次数,增加排采稳定性。
[0031](4)本专利技术的排采泵下到煤层以下,提高煤层气采收率。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排采井;11、造斜段;2、工程井;21、水平段目的层;3、井场;4、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
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实施例一
[0037]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包括工程井2和排采井1,工程井2和排采井1开设在同一井场3内,工程井2和排采井1能够对接连通。
[0038]排采井1采用二开井身结构,包括造斜段11,造斜段11在着陆点A与工程井2连通。具体的,排采井1的一开为竖直向下的竖直段,排采井1的二开为倾斜的造斜段11。
[0039]在一些实施例中,排采井1的造斜段11狗腿度不超过1
°
/30m,保持方位角不变。减少检泵次数,增加排采稳定性。
[0040]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中,排采井1的二开钻进施工过程为:一开为以井场3为基础,钻至基岩层以下10m,下入表层套管,固井水泥返高至地面。二开时,钻至着陆点A以下斜长3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程井(2)和排采井(1),所述工程井(2)和排采井(1)开设在同一井场(3)内,所述工程井(2)和排采井(1)能够对接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采井(1)采用二开井身结构,包括造斜段(11),所述造斜段(11)在着陆点A与工程井(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井(2)为L型井。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井(2)采用三开井身结构,所述工程井(2)包括水平段目的层(21),所述水平段目的层(21)两端分别为着陆点A和着陆点B,所述着陆点A为与排采井(1)对接的点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井的水平段目的层(21)的着陆点A位于煤层构造低部位,着陆点B位于煤层构造高部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井(2)的水平段目的层(21)能够位于煤层顶板、煤层中或煤层底板。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单井场近端对接煤层气的井型结构的开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设定井场(3)中进行排采井(1)的钻进施工;S2、在同一井场(3)中进行工程井(2)的钻进施工,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本良李平王传兵丰安祥牛犇姜自亮周韬杨维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