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本体、从动轴、注油结构、指示结构、联轴结构、驱动结构、离合结构、主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导向轴和第四齿轮;通过驱动结构驱动离合结构,使离合结构控制主动轴和第一齿轮之间的离合,使操作更加稳定高效,自动化程度高,通过驱动结构驱动注油结构自动的往差速器本体内部注入润滑油,防止差速器本体内部缺油,提高了使用效果,同时指示结构便于及时反映注油结构内部油液情况,便于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添加润滑油,从动轴上设有联轴结构,联动结构的设置使从动轴与车轮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使稳定性更好。更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差速器
,具体的说是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
技术介绍
[0002]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依赖机械设备的结构的改进,例如在公开号为CN207921168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解决了“传统的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结构复杂笨重,布置方式固定单一,工作负荷大”的问题。
[0003]然而,该差速器运用于育秧机后桥时,结构较为复杂,且自动化程度较低,不便于快速的实现离合,同时差速器的从动轴大多通过螺母与车轮连接,长期使用容易松动,影响稳定性,需要定期的对差速器内部注入润滑油,防止差速器缺油损坏,不便于及时的反应差速器内部油液的状态,操作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本体、与差速器本体转动连接的主动轴、与差速器本体转动连接的从动轴、与差速器本体转动连接的导向轴、固定于主动轴的第一齿轮、固定于导向轴的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固定于从动轴的第四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所述差速器本体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齿轮与主动轴离合的离合结构,所述差速器本体上的驱动结构驱动离合结构;差速器本体上设有用于自动注入润滑油的注油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注油结构自动注油,所述注油结构上设有指示结构;所述从动轴上设有联轴结构,所述联轴结构包括挡块,所述从动轴上固定有挡块,所述从动轴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贯穿于挡环,所述螺栓内部滑动设有截面呈正六边形结构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左端为梯形,所述推杆与卡块的缺口处抵触,所述卡块与螺栓之间抵触有第三弹簧,所述从动轴上圆周阵列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卡块与其中一个限位槽卡合。
[0006]具体的,所述螺栓的左端设有安装孔,所述推杆与螺栓之间抵触有第二弹簧。
[0007]具体的,所述离合结构包括套环,所述第一齿轮上固定有套环,所述套环与差速器本体之间转动连接。
[0008]具体的,所述主动轴上滑动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右端呈圆锥体结构,所述驱动轴与限位块抵触,所述限位块与主动轴之间抵触有第四弹簧。
[0009]具体的,所述第一齿轮内部涂覆有防滑涂层,所述限位块上固定有刹车片。
[0010]具体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液压缸,所述差速器本体上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与外罩滑动连接,所述差速器本体上固定有外罩,所述液压缸的端部转动设有滚轴,所述滚轴与驱动套上的斜槽之间滚动连接,所述驱动套与驱动轴之间转动连接。
[0011]具体的,所述注油结构包括储油箱,所述差速器本体上固定有储油箱,所述储油箱
上设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均导通于储油箱内部的增压室。
[0012]具体的,所述增压室中滑动设有增压塞,所述增压塞与驱动杆之间滑动连接,增压塞与驱动杆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驱动杆固定于液压缸上的传动杆。
[0013]具体的,所述储油箱上螺纹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通孔。
[0014]具体的,所述指示结构包括活塞,所述储油箱中滑动设有活塞,所述储油箱上固定有横杆,所述活塞与横杆之间固定有拉簧,所述端盖上固定有塞杆,所述塞杆与活塞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活塞上固定有指示杆,所述指示杆与储油箱之间滑动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差速器本体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齿轮与主动轴离合的离合结构,差速器本体上的驱动结构驱动离合结构,便于通过驱动结构驱动离合结构,使离合结构控制主动轴和第一齿轮之间的离合,使操作更加稳定高效,自动化程度高。
[0016](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差速器本体上设有用于自动注入润滑油的注油结构,驱动结构驱动注油结构自动注油,注油结构上设有指示结构,通过驱动结构驱动注油结构自动的往差速器本体内部注入润滑油,防止差速器本体内部缺油,提高了使用效果,同时指示结构便于及时反映注油结构内部油液情况,便于提醒操作人员及时添加润滑油。
[0017](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从动轴上设有联轴结构,联动结构的设置使从动轴与车轮之间连接更加牢固,使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从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从动轴与联轴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C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离合结构与主动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D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注油结构与指示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差速器本体;2、从动轴;3、注油结构;301、端盖;302、储油箱;303、通孔;304、第一单向阀;305、第二单向阀;306、增压室;307、增压塞;308、第一弹簧;309、驱动杆;4、指示结构;401、指示杆;402、活塞;403、拉簧;404、塞杆;405、横杆;5、联轴结构;501、挡环;502、挡块;503、螺栓;504、推杆;505、限位槽;506、卡块;507、安装孔;508、第二弹簧;509、第三弹簧;6、驱动结构;601、外罩;602、传动杆;603、液压缸;604、驱动套;605、滚轴;606、斜槽;7、离合结构;701、驱动轴;702、套环;703、限位块;704、刹车片;705、第四弹簧;
706、防滑涂层;8、主动轴;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导向轴;13、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2]如图1
‑
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本体1、与差速器本体1转动连接的主动轴8、与差速器本体1转动连接的从动轴2、与差速器本体1转动连接的导向轴12、固定于主动轴8的第一齿轮9、固定于导向轴12的第二齿轮10和第三齿轮11、固定于从动轴2的第四齿轮13,第一齿轮9与第三齿轮11啮合,第二齿轮10与第四齿轮13啮合;所述差速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齿轮9与主动轴8离合的离合结构7,所述差速器本体1上的驱动结构6驱动离合结构7;差速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自动注入润滑油的注油结构3,所述驱动结构6驱动注油结构3自动注油,所述注油结构3上设有指示结构4;所述从动轴2上设有联轴结构5,所述联轴结构5包括挡块502,所述从动轴2上固定有挡块502,所述从动轴2上螺纹连接有螺栓503,所述螺栓503贯穿于挡环501,所述螺栓503内部滑动设有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包括差速器本体(1)、与差速器本体(1)转动连接的主动轴(8)、与差速器本体(1)转动连接的从动轴(2)、与差速器本体(1)转动连接的导向轴(12)、固定于主动轴(8)的第一齿轮(9)、固定于导向轴(12)的第二齿轮(10)和第三齿轮(11)、固定于从动轴(2)的第四齿轮(13),第一齿轮(9)与第三齿轮(11)啮合,第二齿轮(10)与第四齿轮(13)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齿轮(9)与主动轴(8)离合的离合结构(7),所述差速器本体(1)上的驱动结构(6)驱动离合结构(7);差速器本体(1)上设有用于自动注入润滑油的注油结构(3),所述驱动结构(6)驱动注油结构(3)自动注油,所述注油结构(3)上设有指示结构(4);所述从动轴(2)上设有联轴结构(5),所述联轴结构(5)包括挡块(502),所述从动轴(2)上固定有挡块(502),所述从动轴(2)上螺纹连接有螺栓(503),所述螺栓(503)贯穿于挡环(501),所述螺栓(503)内部滑动设有截面呈正六边形结构的推杆(504),所述推杆(504)的左端为梯形,所述推杆(504)与卡块(506)的缺口处抵触,所述卡块(506)与螺栓(503)之间抵触有第三弹簧(509),所述从动轴(2)上圆周阵列设有多个限位槽(505),所述卡块(506)与其中一个限位槽(505)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503)的左端设有安装孔(507),所述推杆(504)与螺栓(503)之间抵触有第二弹簧(50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结构(7)包括套环(702),所述第一齿轮(9)上固定有套环(702),所述套环(702)与差速器本体(1)之间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走式秧田育秧机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8)上滑动设有驱动轴(701),所述驱动轴(701)的右端呈圆锥体结构,所述驱动轴(701)与限位块(703)抵触,所述限位块(703)与主动轴(8)之间抵触有第四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