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包括平台支架和设于平台支架上的钻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钻机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架构,可调节架构包括多个叠层设置的框体,多个所述框体在高度方向上可联动展开或收缩,所述钻机支架与平台支架可拆卸连接。该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的钻机支架为多个叠层设置的框体组成的可调节架构,使得可调节架构能够展开或收缩,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进而使运输成本更低,而且钻机支架与平台支架可拆卸连接,运输到目的地后只需在平台支架上装配钻机支架即可,装配更方便,方便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形,以便在不同的地形进行地质勘探。以便在不同的地形进行地质勘探。以便在不同的地形进行地质勘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地质勘察常采用钻机对地下进行转孔,之后进行取样并分析,而地质勘察钻机时需要用到钻机,地质钻机主要用于岩心勘探的钻机,煤田勘探孔和石油勘探孔,也可用于水源及其他类似的工程钻孔。例如申请号为202123119941.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钻机井架装置,包括架体、高位二层台、低位二层台、第一钻杆推扶机械手和第二钻杆推扶机械手,所述高位二层台和所述低位二层台由上至下间隔设置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钻杆推扶机械手用于配套设置于所述高位二层台处,所述第二钻杆推扶机械手用于配套设置于所述低位二层台处。
[0003]上述钻机井架体积较大,占用空间也较大,运输成本较高,尤其是在陡峭山坡等复杂地形,会进一步加大运输难度和成本,如果拆卸成零部件通过索道运输到目的地后,装配的工作则会非常复杂繁琐,一旦装配错误则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更小、运输成本低且装配方便的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包括平台支架和设于平台支架上的钻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钻机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架构,可调节架构包括多个叠层设置的框体,多个所述框体在高度方向上可联动展开或收缩,所述钻机支架与平台支架可拆卸连接。<br/>[0007]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架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第四框体和第五框体,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第四框体和第五框体通过连杆结构联动,连接结构配备有驱动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结构数量为两组,分别设于可调节架构相对的外侧面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左一连杆、左二连杆、左三连杆、左四连杆、右一连杆、右二连杆、右三连杆和右四连杆,所述左一连杆下端与第一框体左侧铰接、上端与第二框体左侧铰接,所述左二连杆下端与左一连杆上端同轴铰接、上端与第三框体左侧铰接,所述左三连杆与第三框体左侧铰接且位于左二连杆上端上方,左三连杆上端与第四框体左侧铰接,左四连杆下端与左三连杆同轴铰接、上端与第五框体左侧铰接,所述右一连杆下端与第一框体右侧铰接、上端与第二框体右侧铰接,所述右二连杆下端与右一连杆上端同轴铰接、上端与第三框体右侧铰接,所述右三连杆与第三框体右侧铰接且位于右二连杆上端上方,右三连杆上端与第四框体右侧铰接,右四连杆下端与右三连杆同轴铰接、上端与第五框体右侧铰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左二连杆和右二连杆上端具有与对应铰接轴同心设置的第一齿
轮,所述左三连杆和右三连杆下端具有与第一齿轮啮合且与对应铰接轴同心设置的第二齿轮,两第一齿轮或两第二齿轮分别配备所述驱动器,驱动器为固定连接于第三框体内侧面上的电机,电机的转轴与对应连杆的铰接轴固定连接,电机配备有遥控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框体左侧铰接有中一连杆,中一连杆位于左一连杆和左二连杆铰接处右侧,所述第一框体右侧铰接有中二连杆,中二连杆位于右一连杆下端左侧,且中二连杆与中一连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框体中部铰接有中三连杆,中三连杆另一端与中一连杆、中二连杆铰接,所述第四框体左侧铰接有中四连杆,中四连杆位于左三连杆和左四连杆铰接处右侧,所述第三框体右侧铰接有中五连杆,中五连杆位于右三连杆下端左侧,且中五连杆与中四连杆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五框体中部铰接有中六连杆,中六连杆另一端与中四连杆、中五连杆铰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体的前后侧下端等间距设有多个L型插块,所述平台支架上表面设有容L型插块放入的凹槽,凹槽右侧壁设有容L型插块右部插入的插槽,最右侧L型插块配备有可与平台支架锁定的锁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锁结构包括活动件和螺栓,所述最右侧L型插块右部设有容活动件完全插入的活动槽,所述平台支架设有可对准活动槽的圆孔,所述活动件包括底座和铰接于底座上端的摆臂,最右侧L型插块设有与螺栓螺接的螺纹槽,插槽上的平台支架设有可对准螺纹槽且容螺栓穿过的第一通孔,摆臂上设有可对准第一通孔且容螺栓穿过的第二通孔。
[0014]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槽内壁上端设有限位台阶,所述底座外壁设有可抵在限位台阶上的卡环,所述摆臂上端设有凹坑,凹坑内设有吊环。
[0015]进一步的,所述左一连杆和左二连杆的共同铰接处、右一连杆和右二连杆的共同铰接处对应的第二框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套,所述左三连杆和左四连杆的共同铰接处、右三连杆和右四连杆的共同铰接处对应的第四框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套,所述中一连杆和中四连杆上设有第三限位套,所述第一限位套、第二限位套和第三限位套均设有容对应连杆嵌入的开口。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钻机支架为多个叠层设置的框体组成的可调节架构,使得可调节架构能够展开或收缩,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进而使运输成本更低,而且钻机支架与平台支架可拆卸连接,运输到目的地后只需在平台支架上装配钻机支架即可,装配更方便,方便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形,以便在不同的地形进行地质勘探。
附图说明
[0017]本专利技术有如下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可调节架构未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可调节架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钻机支架与平台支架通过锁结构连接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1]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锁结构初始状态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1、平台支架;2、可调节架构;3、第一框体;4、第二框体;5、第三框体;6、第四框体;7、第五框体;8、左一连杆;9、左二连杆;10、左三连杆;11、左四连杆;12、右一连
杆;13、右二连杆;14、右三连杆;15、右四连杆;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中一连杆;20、中二连杆;21、中三连杆;22、中四连杆;23、中五连杆;24、中六连杆;25、L型插块;26、凹槽;27、插槽;28、螺栓;29、活动槽;31、底座;32、摆臂;33、螺纹槽;34、第一通孔;35、第二通孔;36、限位台阶;37、卡环;38、凹坑;39、吊环;40、第一限位套;41、第二限位套;42、第三限位套;43、圆孔;44、长条带钩起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5]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包括平台支架1和设于平台支架1上的钻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钻机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架构2,可调节架构2包括多个叠层设置的框体,多个所述框体在高度方向上可联动展开或收缩,所述钻机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包括平台支架和设于平台支架上的钻机支架,其特征是:所述钻机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架构,可调节架构包括多个叠层设置的框体,多个所述框体在高度方向上可联动展开或收缩,所述钻机支架与平台支架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其特征是:所述可调节架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第四框体和第五框体,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第四框体和第五框体通过连杆结构联动,连接结构配备有驱动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其特征是:所述连杆结构数量为两组,分别设于可调节架构相对的外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其特征是:所述连杆结构包括左一连杆、左二连杆、左三连杆、左四连杆、右一连杆、右二连杆、右三连杆和右四连杆,所述左一连杆下端与第一框体左侧铰接、上端与第二框体左侧铰接,所述左二连杆下端与左一连杆上端同轴铰接、上端与第三框体左侧铰接,所述左三连杆与第三框体左侧铰接且位于左二连杆上端上方,左三连杆上端与第四框体左侧铰接,左四连杆下端与左三连杆同轴铰接、上端与第五框体左侧铰接,所述右一连杆下端与第一框体右侧铰接、上端与第二框体右侧铰接,所述右二连杆下端与右一连杆上端同轴铰接、上端与第三框体右侧铰接,所述右三连杆与第三框体右侧铰接且位于右二连杆上端上方,右三连杆上端与第四框体右侧铰接,右四连杆下端与右三连杆同轴铰接、上端与第五框体右侧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平台,其特征是:所述左二连杆和右二连杆上端具有与对应铰接轴同心设置的第一齿轮,所述左三连杆和右三连杆下端具有与第一齿轮啮合且与对应铰接轴同心设置的第二齿轮,两第一齿轮或两第二齿轮分别配备所述驱动器,驱动器为固定连接于第三框体内侧面上的电机,电机的转轴与对应连杆的铰接轴固定连接,电机配备有遥控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钢结构钻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义,张育志,李伟,缪仁谷,迟宝泉,杨仲可,叶帆,王长江,徐厚倜,王磊,于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