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组件以及脉诊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7295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座、电机、升降块以及传感器,所述电机固定于安装座上;在安装座内设置有滑道,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升降块的下端;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丝杆,在所述升降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脉诊臂,包括臂体以及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感器组件以及脉诊臂,通过电机驱动传感器的升降移动,控制电机的转动角度可以精确控制传感器的升降行程,从而实现传感器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压力可调。感器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压力可调。感器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压力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感器组件以及脉诊臂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组件以及脉诊臂,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中医脉象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人体脉搏信息的设备,主要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人体脉搏的变化,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移动设备上进行分析和处理,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9074584U所公开的一种中医脉象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到的脉象数据可以帮助中医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诊断疾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脉诊臂是中医脉象数据采集系统必不可少的部件,传感器通常设置于脉诊臂的端部以便于采集人体脉搏数据,脉诊臂上设置有多个摆动或转动部件,以能够调节脉诊臂的姿态,在使用时患者的手臂放置在诊台上,下压脉诊臂使传感器触碰手臂的脉象采集部位,找准后通过脉诊臂中的气缸向下推动传感器使传感器与患者脉搏之间形成一定的压力作用。在脉诊臂上还需要设置有过载保护装置,以防止压力过大损坏传感器以及损伤患者肢体,例如CN215338385U所公开的一种过载保护组件及脉象数据采集装置。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脉诊臂通过气缸推动传感器向下形成压力,这种操作方式很容易造成患者的不适甚至疼痛,并且传感器与患者皮肤之间形成的压力无法调节,影响了采集到的脉象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电机驱动传感器移动,从而能够使传感器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压力可调的传感器组件以及具有该传感器组件的脉诊臂。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座、电机、升降块以及传感器,所述电机固定于安装座上;在安装座内设置有滑道,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升降块的下端;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丝杆,在所述升降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
[0005]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拼合形成容纳腔,电机被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夹持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
[0006]在所述第一块体上并且位于第一凹槽内侧设置有上下两个限位凸起,两个限位凸起分别顶在电机的上端和下端。
[0007]在所述升降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部,凸块部上设置有U型槽,在所述滑道内设置有与U型槽相配合的导向杆。
[0008]所述滑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陷的让位槽,所述凸块部能够插入至所述让位槽内;所述让位槽的下端设置有底板部,所述底板部上设置有插孔,所述导向杆能够通过所述插孔插入至让位槽内;在所述安装座的下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挡住所述导向杆。
[0009]在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开口部,开口部上固定有一限位PCB板,所述限位PCB板
上设置有上下两个位置传感器;所述升降块上设置有触发凸起,所述触发凸起能够在升降移动中触发所述位置传感器。
[0010]在所述安装座上还开设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外侧设置有外挡板。
[0011]所述升降块包括块体、设置于块体下方的过载保护结构以及套在过载保护结构外侧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固定于块体上。
[0012]所述过载保护结构包括固定于块体上的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杆、位于块体下方的传感器安装基座、固定于传感器安装基座上的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杆、固定于第一杆下端的第一滑块、固定于第二杆上端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杆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杆的第二导向槽;在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磁吸件。
[0013]在传感器外侧设置有防护套,传感器顶端设置有传感器安装基座,所述防护套上端卡接在所述传感器安装基座上;在传感器下方设置有力传递块,力传递块中部设置有凸环,防护套的下端卡在凸环上;所述力传递块的下端部在防护套底部向下穿出,并插接于一软胶头内。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脉诊臂,包括臂体以及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臂体上。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传感器组件以及脉诊臂,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电机驱动传感器的升降移动,控制电机的转动角度可以精确控制传感器的升降行程,从而实现传感器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压力可调;
[0017]2、采用相互扣合的安装座结构,通过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对电机的夹持,以及通过两个限位凸起在上下方向上对电机进行限位,能够快速完成对电机的装配固定;
[0018]3、通过凸块部上的U型槽与导向杆相互配合,减少了升降块与滑道侧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摩擦力;
[0019]4、导向杆可以在下方插入至插孔内进行安装固定,非常方便;
[0020]5、通过位置传感器能够捕捉升降块向上和向下的行程位置,从而控制电机停止转动;
[0021]6、通过过载保护结构能够在传感器受到压力过大时使其缩回至保护壳内,起到保护传感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的脉诊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脉诊臂的局部剖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传感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6]图5为传感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27]图6为图5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8]图7为升降块、电机以及保护壳的分解示意图。
[0029]图8为过载保护结构、传感器、防护套、软胶头的分解示意图。
[0030]图9为图8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31]图10为传感器、防护套、软胶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脉诊臂,包括臂体100以及传感器组件200,所述传感器组件200设置于臂体100上。
[0034]如图3

6所示,所述传感器组件200包括安装座21、电机22、升降块23以及传感器20。所述安装座21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块体211和第二块体212,第一块体211与第二块体212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在第一块体211上设置有用于通过螺栓固定于臂体100上的固定板211a。第一块体211和第二块体2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211b和第二凹槽212a,所述第一凹槽211b和第二凹槽212a拼合形成容纳腔,电机22被第一块体211与第二块体212夹持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第一块体211上并且位于第一凹槽211b内侧设置有上下两个限位凸起211c,两个限位凸起211c分别顶在电机22的上端和下端。
[0035]在第一块体211和第二块体212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211d和第二滑槽212b,当第一块体211与第二块体212相互扣合拼接后,第一滑槽211d和第二滑槽212b相互扣合形成滑道。所述升降块23包括块体230、设置于块体230下方的过载保护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电机、升降块以及传感器,所述电机固定于安装座上;在安装座内设置有滑道,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滑道内,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升降块的下端;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丝杆,在所述升降块上设置有与所述丝杆相配合的内螺纹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第一块体和第二块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拼合形成容纳腔,电机被第一块体与第二块体夹持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块体上并且位于第一凹槽内侧设置有上下两个限位凸起,两个限位凸起分别顶在电机的上端和下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部,凸块部上设置有U型槽,在所述滑道内设置有与U型槽相配合的导向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陷的让位槽,所述凸块部能够插入至所述让位槽内;所述让位槽的下端设置有底板部,所述底板部上设置有插孔,所述导向杆能够通过所述插孔插入至让位槽内;在所述安装座的下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挡住所述导向杆。6.如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座上还设置有开口部,开口部上固定有一限位PCB板,所述限位PCB板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春刚路杰张永厚
申请(专利权)人:慧医谷中医药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