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的一种自动氦检设备,包括机架;转盘,转动设于机架内;若干个治具,设于转盘上;设于机架上的绑定机构、氦检机构以及刺破机构,绑定机构、氦检机构以及刺破机构依次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刺破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与撞针组件,驱动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机架上,撞针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驱动组件,撞针组件的另一端朝向治具。本申请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撞针组件对不良品进行刺破,有效地减少了标记不良品所需的人力成本,省时省力,提高了效率,并有效地确保电池盖板的生产质量。并有效地确保电池盖板的生产质量。并有效地确保电池盖板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氦检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氦检
,具体地,主要涉及自动氦检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飞速发展,动力电池逐渐成为了主流,需求量也日益增大。
[0003]相关技术中,动力电池主要由电池盖板、正极、隔膜、负极、有机电解液、电池壳组成。其中,电池盖板具有耐高温、高绝缘性、高密封性和良好安全性能等优点,其结构主要包括铝壳与防爆片。在生产中通过对防爆片进行激光焊接从而将防爆片焊接在铝壳上形成产品,然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密封性检测。现如今,对产品进行密封性检测大多通过氦检设备检测,如若检测中发现不良品,则需要将其挑拣出来,并通过标签对不良品进行标记,再将其隔离在特定区域,以避免其被混淆或误用。目前,在检测中发现不良品时,主要依靠人工将不良品挑拣并进行标记。
[0004]然而,该种方式所需的人力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并且,该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出错率,易导致不良品混淆或误用,从而影响电池盖板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氦检设备。
[0006]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氦检设备,包括机架;
[0007]转盘,转动设于机架内;
[0008]若干个治具,设于转盘上;
[0009]设于机架上的绑定机构、氦检机构以及刺破机构,绑定机构、氦检机构以及刺破机构依次位于转盘的转动轨迹;刺破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与撞针组件,驱动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机架上,撞针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驱动组件,撞针组件的另一端朝向治具。
[0010]优选地,撞针组件包括套筒、撞针、限位板以及弹性件,撞针活动设于套筒内,撞针的其中一端连接于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撞针的另一端正对治具,限位板连接于套筒朝向治具的一端,弹性件套设于撞针外,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套筒与限位板。
[0011]优选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推动气缸、移动板、第二推动气缸以及连接杆,移动板的其中一侧连接于第一推动气缸的输出端,第二推动气缸设于移动板上,连接杆的其中一端连接于第二推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撞针远离治具的一端。
[0012]优选地,氦检机构包括抽真空组件与喷氦组件,抽真空组件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机架,抽真空组件的另一端正对治具,喷氦组件设于机架,喷氦组件远离机架的一端正对治具远离抽真空组件的一侧。
[0013]优选地,抽真空组件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板以及抽真空流道,升降板的其中一侧连接于升降气缸的输出端,升降板的另一侧正对治具,抽真空流道开设于升降板内。
[0014]优选地,喷氦组件包括喷氦座以及喷氦流道,喷氦流道开设于喷氦座内,喷氦流道与抽真空流道对应设置。
[0015]优选地,治具包括上料部以及设于上料部两侧的夹持部,上料部设于机架上,夹持部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上料部。
[0016]优选地,上料部包括上料块、连接块以及通气道,上料块设于转盘上,连接块的其中一侧连接于上料块,通气道开设于上料块与连接块内,夹持部分别位于上料块的两侧。
[0017]优选地,绑定机构包括扫码枪,扫码枪设于机架上,扫码枪的输出端朝向上料块。
[0018]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氦检设备,还包括若干个感应机构,设于机架上;感应机构包括支撑座以及感应器,感应器设于支撑座,感应器的感应端朝向夹持部与上料块之间。
[001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对产品进行氦检时,将产品上料至治具上,通过驱动转盘转动,使得绑定机构对产品上的二维码进行扫码绑定。然后,氦检机构对产品喷射氦气从而进行氦检,如若发现产品的密封性检测不达标,则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撞针组件对产品进行刺破,从而对产品进行标记。如此,有效地减少了标记不良品所需的人力成本,省时省力,提高了效率,并有效地确保电池盖板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实施例中的一种自动氦检设备的立体图;
[0022]图2为实施例中除去架体的立体图;
[0023]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喷氦机构的剖视图;
[0024]图4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喷氦组件的剖视图;
[0025]图5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刺破机构的剖视图;
[0026]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7]附图中,1、机架;11、架体;12、底板;2、转盘;3、治具;31、上料部;311、安装座;312、上料块;313、连接块;314、通气道;32、夹持部;4、绑定机构;41、安装架;42、扫码枪;5、氦检机构;51、承载架;52、抽真空组件;521、升降气缸;522、升降板;523、抽真空流道;53、喷氦组件;531、喷氦座;532、喷氦流道;6、刺破机构;61、支撑架;62、驱动组件;621、第一推动气缸;622、移动板;623、第二推动气缸;624、连接杆;63、撞针组件;631、套筒;632、撞针;633、限位板;634、弹性件;7、感应机构;71、支撑座;72、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
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32]参照图1和图2,图1为实施例中的一种自动氦检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中除去架体11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氦检设备用于实现对产品进行氦检。自动氦检设备包括机架1、转盘2、若干个治具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氦检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转盘(2),转动设于所述机架(1)内;若干个治具(3),设于所述转盘(2)上;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绑定机构(4)、氦检机构(5)以及刺破机构(6),所述绑定机构(4)、所述氦检机构(5)以及所述刺破机构(6)依次位于所述转盘(2)的转动轨迹;所述刺破机构(6)包括驱动组件(62)与撞针组件(63),所述驱动组件(62)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撞针组件(63)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62),所述撞针组件(63)的另一端朝向所述治具(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氦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组件(63)包括套筒(631)、撞针(632)、限位板(633)以及弹性件(634),所述撞针(632)活动设于所述套筒(631)内,所述撞针(632)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62)的驱动端,所述撞针(632)的另一端正对所述治具(3),所述限位板(633)连接于所述套筒(631)朝向所述治具(3)的一端,所述弹性件(634)套设于所述撞针(632)外,所述弹性件(63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套筒(631)与所述限位板(6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氦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62)包括第一推动气缸(621)、移动板(622)、第二推动气缸(623)以及连接杆(624),所述移动板(622)的其中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推动气缸(621)的输出端,所述第二推动气缸(623)设于所述移动板(622)上,所述连接杆(624)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推动气缸(623)的输出端,所述连接杆(62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撞针(632)远离所述治具(3)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氦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氦检机构(5)包括抽真空组件(52)与喷氦组件(53),所述抽真空组件(52)的其中一端连接于所述机架(1),所述抽真空组件(52)的另一端正对所述治具(3),所述喷氦组件(53)设于所述机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唐尧,吴海坤,余昌梁,冯唐敏,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智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