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及水下推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87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包括外转子组件、以定子组件,外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外壳、及磁铁,转子外壳的轴长与外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76,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后座、定子体、以及定子,定子和转子外壳内壁上的磁铁形成磁感切割区,定子体的两端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位于转子外壳内,转子外壳通过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配合与定子体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水下推进器,包括进水端壳体、电机固定座、电机端盖、以及出水端壳体,还包括水下推进器用电机,电机固定座上固定设有导流罩,转子外壳上还固定套设有安装壳体,安装壳体上设有多个桨叶,各个桨叶均与安装壳体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便捷实用。实用。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及水下推进器


[0001]本技术涉及推进器领域,特别涉及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及水下推进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洋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人类探索海洋的难度与深度也越来越大。各种进行水下养殖,水下开发的设备越来越多,目前对水下设备的检测普遍采用人工检测,而水下环境复杂多变,不借助工具人类无法长时间水下作业,所以,必须出现一种可以替代人类进行水下作业的工具,而水下机器人就是上上之选。水下机器人等水下设备在水下进行作业或者移动时,其动力的来源便是水下推进器,而水下推动器的动力来源便是水下电机对桨叶的驱动旋转。
[0003]现有水下推进电机,其水下工作环境会随着水深的增加,暗流会更加湍急,然而现有的推进电机,其截面面积较大,因此在水下深度越深其受到的阻力也越大,因此为了保证水下机器人或者水下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需要通过减小电机的横截面来对推进电机进行改进,但是为了保证推进电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必然只能将电机进行加长化处理。
[0004]现有的推进电机一般是在电机壳体内接近输出轴的一端以及后盖处设置轴承来对输出轴和整个电机进行支撑,但是伴随着推进电机的加长化处理,两个轴承之间的间距也会增加,在水下工作时,其受到的轴向和径向的阻力会致使电机外转子的挠度增加,并且在外转子变形的过程中,对电机内的轴承会造成严重的磨损和啃食,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例如:型号为5085推进电机,其外转子的轴长和外径比值为1.44,其外转子在保证恒定功率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加长,但是在水下使用的过程中受到水流的阻力、以及轴向及径向的压力下容易发生震动,并随着而来的是转子挠度的增加,以及加快电机内轴承的磨损和啃食速度,致使其使用寿命仅能维持300个小时,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电机外转子长度加长时也能保证整体稳定且对电机内轴承啃食磨损度低,使用寿命长的电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提供水下推进器用电机,结构巧妙,能够在加强外转子电机整体的稳定,降低电机在水下工作时挠度变化,进而避免电机内轴承发生磨损或者啃食,保证电机的使用寿命。
[0006]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包括外转子组件、以及与外转子组件同轴设置的定子组件,所述外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外壳、及固定在转子外壳内壁上的磁铁,转子外壳的轴长与外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76,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后座、固定在定子后座上的定子体、以及固定在定子的外壁上且与定子体同轴设置的定子,所述定子和转子外壳内壁上的磁铁形成磁感切割区,所述定子体的两端设有可对转子外壳进行支撑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位于转子外壳内,转子外壳通过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配合与定子体转动连接。
[0007]进一步的,上述定子体内固定设有与定子体同轴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均
伸出转子外壳,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转动轴上远离定子后座的一端,所述转子外壳内远离定子后座的一端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且安装第二轴承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转子外壳一体成型,所述定子体的一端靠压在第二轴承上,所述定子体上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的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与转子外壳的内壁形成与转动轴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槽,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并对转子外壳进行支撑。
[0008]进一步的,上述定子后座直径大于第一安装槽的内径,定子后座通过锁紧件固定在定子体上并通过靠压将第一轴承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
[0009]进一步的,上述转动轴左侧伸出转子外壳的一端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且可用于安装卡簧的环形安装槽。
[0010]进一步的,上述定子体内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子外壳上固定设有与转子外壳同轴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穿过转动槽后伸出转子外壳,定子体上接近定子后座的一端设有与转动槽同轴设置的安装台阶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转动槽连通,定子体上远离定子后座的一端设有与转动槽同轴设置的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均与转动槽连通、且第三安装槽位于第四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所述安装台阶和转子外壳的内壁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转动轴上自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三轴承、第四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第四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槽内,第二轴承固定安装在第四安装槽内,转子外壳和转动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和定子体连接与定子体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上述转子外壳内接近第四轴承的一端设有可防止定子体端面与转子外壳的内壁发生摩擦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转动槽同轴设置。
[0012]进一步的,上述定子后座的直径大于安装台阶的内径,且定子后座上设有与转动槽同轴设置的内孔,所述内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安装槽的内径,定子后座通过锁紧件与定子体固定连接,并将通过靠压将第三轴承固定在第二安装槽内,并同时将第一轴承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
[0013]进一步的,上述转动轴左侧伸出转子外壳的一端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且可用于安装卡簧的环形安装槽,转动轴右侧伸出转子外壳的一端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的定位环槽,所述环形安装槽内配合有可将可防止第二轴承脱出的卡簧,所述转子外壳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与定位环槽连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轴线与转动轴的轴线垂直设置,各个定位孔内均配设有可穿过定位孔并伸入定位环槽的定位销。
[0014]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水下推进器,可以对水下设备或者水下机器人稳定且高效的提供动力,便捷且实用。
[0015]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进水端壳体、固定在进水端壳体上的电机固定座、固定在电机固定座上的电机端盖、以及固定在电机端盖上的出水端壳体,还包括上述的水下推进器用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座上固定设有导流罩,电机固定座内设有可供水下推进器用电机进行安装的安装腔,所述电机端盖上设有定位腔,定位腔内固定设有轴承安装座、以及固定在轴承安装座内的定位轴承,转动轴右侧伸出转子外壳的一端与定位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转子外壳上还固定套设有与转子外壳同轴设置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多个沿安装壳体的轴线螺旋分布的桨叶,各个桨叶均与安装壳体一体
成型。
[0016]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外转子组件设置成转子外壳和磁铁的连接,定子组件设置成定子体、定子后座和定子的配合,在转子外壳和定子体之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进行支撑和转动连接,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电机的加长而导致外转子挠度增加的问题,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以很好的对转子外壳进行支撑,从而降低其受到的轴向压力,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定子体的固定连接也降低了轴向的压力,从而降低电机整体的挠度变更,并极大的降低了转子外壳或是定子体对轴承的磨损和啃食,保证了电机整体的使用稳定度、以及其使用寿命,结构稳定,便捷实用。
[0017](2)本技术通过在定子体内设置转动轴,通过转动轴来进一步的加强定子体的稳定性,并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和第一安装座来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转子组件、以及与外转子组件同轴设置的定子组件,所述外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外壳、及固定在转子外壳内壁上的磁铁,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后座、固定在定子后座上的定子体、以及固定在定子的外壁上且与定子体同轴设置的定子,所述定子和转子外壳内壁上的磁铁形成磁感切割区,所述定子体的两端设有可对转子外壳进行支撑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位于转子外壳内,转子外壳通过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配合与定子体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体内固定设有与定子体同轴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均伸出转子外壳,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转动轴上远离定子后座的一端,所述转子外壳内远离定子后座的一端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且安装第二轴承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转子外壳一体成型,所述定子体的一端靠压在第二轴承上,所述定子体上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的安装台阶,所述安装台阶与转子外壳的内壁形成与转动轴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槽,第一轴承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并对转子外壳进行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后座直径大于第一安装槽的内径,定子后座通过锁紧件固定在定子体上并通过靠压将第一轴承固定在第一安装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左侧伸出转子外壳的一端设有与转动轴同轴设置、且可用于安装卡簧的环形安装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体内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子外壳上固定设有与转子外壳同轴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穿过转动槽后伸出转子外壳,定子体上接近定子后座的一端设有与转动槽同轴设置的安装台阶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转动槽连通,定子体上远离定子后座的一端设有与转动槽同轴设置的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第四安装槽均与转动槽连通、且第三安装槽位于第四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所述安装台阶和转子外壳的内壁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转动轴上自左向右依次设有第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立
申请(专利权)人:大洋智能江苏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