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80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上述生态池包括挡墙、布设在所述挡墙上的氮磷拦截渠、由所述氮磷拦截渠分隔布设的挺水植物净化池和沉水植物净化池、铺设于所述挺水植物净化池内的多级填料层、砌筑于所述挺水植物净化池内的出水井、排水井以及埋设于所述氮磷拦截渠渠道进水口处的泄洪管。其中,所述挡墙、氮磷拦截渠、挺水植物净化池和沉水植物净化池组合成太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态池结构美观,建立了太极形的污水流通通道,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在有限空间中显著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增强了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此外,构建了生态湿地来实现污水的生物强化深度净化治理,可标本兼治地改善水环境。境。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


[0001]本技术涉及水污染生态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

技术介绍

[0002]当下的水污染生态治理,一般采用人工湿地和生物净化池两种模式来对污水进行净化。人工湿地指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人工湿地中,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和污泥的净化处理。
[0003]生物净化池一般由前池、生物路径、设备净化系统和净化调节池四部分组成,当污水从前池沉淀后流入生物路径,生物路径内的沉水植物和浮游植物便会吸附吸收水中的氮、氨、磷和硫等元素,污水流经如铜钱草、轮叶黑藻、狐尾藻、黑藻和菹草等植物后,水流逐渐清澈,达到净化水质、减少污染的作用。
[0004]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 205170506 U的技术专利一种生态水池可知,该专利包括水池和驳岸,水池的池底由下到上依次包括基底层、防水层以及生长层;池底呈阶梯状,包括若干梯层,每个阶梯层均呈不规则的起伏状;生长层上设置有枯木和石堆,一部分枯木完全沉入水中,另一部分枯木露出水面;阶梯层按照深度从高到底依次种植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湿生植物;水池上还设有生态浮岛。前述专利设计合理且利于动植物生长。
[0005]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时存在下述缺陷:建设复杂且占地面积大,应用场景受限的同时,由于净化作用空间有限,导致水体留滞于人工湿地/生物净化池内的时间较短,净化强度不佳,导致污水不能被深度净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来实现污水的生物强化深度净化治理,标本兼治地改善水环境。
[0007]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包括:
[0008]挡墙,其为采用浆砌块石和混凝土砌筑得到的环型结构;
[0009]氮磷拦截渠,其布设在所述挡墙上;
[0010]由所述氮磷拦截渠分隔布设的挺水植物净化池和沉水植物净化池;
[0011]多级填料层,其铺设于所述挺水植物净化池内;
[0012]出水井,其砌筑于所述挺水植物净化池内;
[0013]排水井,其砌筑于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内;以及
[0014]泄洪管,其埋设于所述氮磷拦截渠渠道进水口处;
[0015]其中,所述挡墙、氮磷拦截渠、挺水植物净化池和沉水植物净化池组合成太极结构。
[0016]上述生态池,结构美观且占地面积小,可在有限空间中显著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增强了净化效果,并且构建了生态湿地来实现生物强化深度净化污水的污水治理效果,可标本兼治地改善水环境。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氮磷拦截渠呈太极线路式设置,且氮磷拦截渠内铺设有石英砂和接种培养有反硝化菌;
[0018]基于氮磷拦截渠来提供太极线路的引水通道,当水沿氮磷拦截渠流动时,氮磷拦截渠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拦截、吸附、沉淀、降解以及吸收利用实现净化治理,增强污水净化效果。
[0019]进一步地,所述氮磷拦截渠渠道进水口连通挺水植物净化池,且氮磷拦截渠渠道出水口连通沉水植物净化池。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级填料层包括砾石层、碎石层、粗砂层和活性炭层,且砾石层、碎石层、粗砂层和活性炭层呈模块化布设;所述多级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物。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井的入水口处埋设有连通上游的上游暗管;所述排水井的出水口处埋设有连通下游的下游暗管。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洪管的数量为十组,十组所述泄洪管平行布设。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建立了太极形的污水流通通道,减少占地面积的同时,在有限空间中显著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从而达到增强水体中氮磷净化效果的目的,并且,构建了生态湿地来实现生物强化深度净化污水的污水治理效果,整个生态池结构美观且可标本兼治地改善水环境,推广前景优异。
附图说明
[0024]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的结构示图,图中箭头指示水流方向。
[002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6]1、挡墙;2、氮磷拦截渠;3、挺水植物净化池;4、沉水植物净化池;5、多级填料层;6、出水井;7、上游暗管;8、排水井;9、下游暗管;10、泄洪管。
[0027]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9]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包括挡墙1、布设在挡墙1上的氮磷拦截渠2、由氮磷拦截渠2分隔布设的挺水植物净化池3和沉水植物净化池4、铺设于挺水植物净化池3内的多级填料层5、砌筑于挺水植物净化池3内的出水井6、砌筑于沉水植物净化池4内的排水井8以及埋设于氮磷拦截渠2渠道进水口处的泄洪管10。其中,挡墙1、氮磷拦截渠2、挺水植物净化池3和沉水植物净化池4组合成太极结构。本实施例,基于太极结构,减少生态池占地面积的同时,利用污水沿太极线路流动的模式来在有限空间中显著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从而达到增强水体中氮磷净化效果的目的。
[0030]挡墙1为采用浆砌块石和混凝土砌筑得到的环型结构。氮磷拦截渠2呈太极线路式
设置,且氮磷拦截渠2内铺设有石英砂和接种培养有反硝化菌,氮磷拦截渠2渠道进水口连通挺水植物净化池3,且氮磷拦截渠2渠道出水口连通沉水植物净化池4。本实施例,基于氮磷拦截渠2来提供太极线路的引水通道,当水沿氮磷拦截渠2流动时,受氮磷拦截渠2内布设的工程措施(如石英砂)和生物净化措施(如反硝化菌)作用,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拦截、吸附、沉淀、降解以及吸收利用实现净化治理,增强污水净化效果,此外,该太极线路延长了水力停留时间且占地面积小,适于农田退水水质净化、河道旁路净化、污水厂尾水净化、农村生活污水净化以及城市地表径流净化中的推广应用。
[0031]本实施例中,通过挺水植物净化池3来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利用挺水植物根系发达程度较高和根系输氧能力较强的特点,将氧气输送至根部区域,从而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呼吸,于水环境中就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此外,挺水植物不仅能吸收水中溶解态的污染物,也可吸附并吸收悬浮微粒中的污染物,通过收获成熟植株的方式,达到标本兼治改善水环境的效果,与此同时,挺水植物起到绿化和美化环境的作用。还需说明的是,当应用于农田退水中时,挺水植物净化池3内还可种植如莲藕、茭白、空心菜等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
[0032]本实施例中,沉水植物净化池4中种植的沉水植物来吸收水体中氮磷等元素,达到净化水体水质和改善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还可促进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沉降,以减缓水流抑制底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1),其为采用浆砌块石和混凝土砌筑得到的环型结构;氮磷拦截渠(2),其布设在所述挡墙(1)上;由所述氮磷拦截渠(2)分隔布设的挺水植物净化池(3)和沉水植物净化池(4);多级填料层(5),其铺设于所述挺水植物净化池(3)内;出水井(6),其砌筑于所述挺水植物净化池(3)内;排水井(8),其砌筑于所述沉水植物净化池(4)内;以及泄洪管(10),其埋设于所述氮磷拦截渠(2)渠道进水口处;其中,所述挡墙(1)、氮磷拦截渠(2)、挺水植物净化池(3)和沉水植物净化池(4)组合成太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强化氮磷净化功能的新型生态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磷拦截渠(2)呈太极线路式设置,且氮磷拦截渠(2)内铺设有石英砂和接种培养有反硝化菌。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映宇钱璨王凯王鑫童菊儿李若华李永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