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672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属于轧辊热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对称设置在感应器本体上部、下部的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上均缠绕线圈与不锈钢水冷圈;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外侧纵向设置若干个导磁体,所述导磁体为直线型;所述线圈为中空导体;所述线圈的外径为矩形衔接半圆形,中空内径为长孔型;线圈内部设置导水通道;感应器本体外侧设置一圈盖板,盖板上均设置螺杆,通过螺杆压紧线圈和水冷圈,确保线圈之间无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之间震动和发热导致的绝缘降低,引起感应器线圈之间放炮漏水和感应器维护工作量大、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的问题。维护成本高的问题。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轧辊热处理
,尤其是一种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

技术介绍

[0002]双工频淬火机床是轧辊加热设备,可以对轧辊进行整体和连续淬火,连续淬火时由于受到感应加热影响,感应器线圈之间存在电磁感应导致感应器线圈之间震动摩擦造成感应器绝缘降低,引起感应器使用寿命缩短同时大大增加了放炮等故障风险,如图1所示,不仅对设备设施存在隐患,也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能够解决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之间震动和发热导致的绝缘降低,引起感应器线圈之间放炮漏水和感应器维护工作量大、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包括对称设置在感应器本体上部、下部的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上均缠绕线圈与不锈钢水冷圈;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外侧纵向设置若干个导磁体,所述导磁体为直线型;所述线圈为中空导体。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圈的外径为矩形衔接半圆形,中空内径为长孔型。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圈半圆侧的对侧与感应加热工件靠近,半圆侧与感应加热工件远离。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圈的中空部分设置导水通道。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线圈的中空截面积大于200mm2。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冷圈设置在线圈上方和下方。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导磁体的长度与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水冷圈的高度和相同。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导磁体的数量设置为12个,均匀设置在感应器本体上。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感应器本体外侧设置一圈盖板,所述盖板上均设置压紧导磁体和线圈的螺杆。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技术对感应器四周增加螺杆固定,并通过将C型导磁体设计为直线导磁体,解决原有C形导磁体无法紧固线圈导致震动问题。
[0016]2、本技术通过设计感应器内部水冷结构,在线圈上下增加不锈钢水冷圈,解决上下感应器之间互相感应发热问题,实现了一种轧辊连续淬火稳定运行。
[0017]3、本技术针对线圈发热,对线圈内部结构进行设计,考虑感应加热的邻近效
应和圆环效应,对感应器的线圈形状进行设计,确保线圈在临近工件侧截面积,设计外圆内方中空的导体,保证散热的同时,解决邻近效应电流集中在线圈内侧问题。
[0018]4、本技术在保证原有感应加热效果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感应器故障率并提升了加热效率,将原有感应器绝缘维护周期由3个月提升至2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原始双工频淬火感应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双工频淬火感应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线圈截面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淬火感应器俯视图;
[0023]其中,1、第一感应器,2、第二感应器,3、线圈,4、水冷圈,5、导磁体,6、盖板,7、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
”……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如图2所示,一种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包括圆筒状感应器本体,所述感应器本体上设置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所述第一感应器1与第二感应器2对称设置在感应器本体的上部与下部;所述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上均缠绕线圈3与不锈钢水冷圈4,所述水冷圈4设置在线圈3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外侧纵向设置导磁体5,所述导磁体5为直线型,所述导磁体5的长度与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和水冷圈4的高度和相同;所述感应器本体外侧设置一圈盖板6,所述盖板6上均设置螺杆7,通过螺杆7压紧导磁体5和线圈3,确保线圈3之间无间隙。
[0028]所述线圈3为中空导体,线圈的横截面如图3所示,外径为矩形衔接半圆形,中空内径为长孔型,中空截面积大于200mm2;为保证冷却效果,在所述线圈3中空部分设置导水通道,通过增加水循环,对线圈3进行冷却。
[0029]如图4所示,导磁体5的数量设置为12个,均匀设置在感应器本体上,通过导磁体5将感应加热磁场限制在感应器内,保证感应加热效率。
[0030]工作原理:
[0031]如图1所示,原导磁体5为“C型”,两个“C型”的导磁体5导致C型导磁体中间的线圈无法压紧存在间隙,感应加热过程中容易震动导致绝缘破坏引起故障。
[0032]如图2所示,将导磁体5由C型设计为直线导磁体,解决原有C形导磁体3无法紧固线圈导致震动问题。并通过设计线圈3内部水冷结构,在线圈3上下增加不锈钢水冷圈4,解决上下感应器之间互相感应发热问题。通过改造后,在导磁体5处盖板之间加装螺杆7,通过螺杆7压紧导磁体5,确保第一感应器1与线圈3之间无间隙,第二感应器2与线圈3之间无间隙,解决线圈3之间无法压紧存在间隙导致感应加热时震动绝缘损坏问题。
[0033]如图3所示,针对线圈3发热,对线圈3内部结构进行设计,考虑感应加热的邻近效应和圆环效应,对感应器3的导体形状进行设计,设计外圆内方中空的导体,保证散热的同时,解决邻近效应电流集中在中心的工件侧的问题。
[0034]由于在感应加热时存在临近效应和圆环效应,电流主要通过线圈3内径部分,在进行先前设计时,将线圈3截面中,将内径部分截面加大,确保满足电流载荷,同时,在线圈3内部增加导水通道,通过增加水循环,对感应器线圈进行冷却。
[0035]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解决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之间震动和发热导致的绝缘降低,引起感应器线圈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包括对称设置在感应器本体上部、下部的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1)、第二感应器(2)上均缠绕线圈(3)与不锈钢水冷圈(4);所述第一感应器(1)和第二感应器(2)外侧纵向设置若干个导磁体(5),所述导磁体(5)为直线型;所述线圈(3)为中空导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的外径为矩形衔接半圆形,中空内径为长孔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半圆侧的对侧与感应加热工件靠近,半圆侧与感应加热工件远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辊连续淬火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的中空部分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亚雷秦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