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648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柴油车后处理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包括:S1、采集车辆运行原始排放数据,原始排放数据中包括若干个子数据;S2、对原始排放数据进行筛选,获取在一个子数据各分区内,车辆总里程与除氮氧催化转化率的对应关系;S3、根据数据特征选用拟合模型将每个分区内车辆总里程与后处理除氮氧催化转化率数据拟合,获取各分区变化趋势曲线;S4、根据变化趋势曲线评价每个分区内后处理除氮氧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评价车辆实际运行过程中后处理系统的除氮氧催化转化性能及其耐久变化趋势,有助于后处理系统的优化和提升。有助于后处理系统的优化和提升。有助于后处理系统的优化和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车后处理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价
,具体涉及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氮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可能造成灰霾、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是当前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组成污染物之一。
[0003]移动源柴油车排放是氮氧化物的重要排放源之一,随着车辆氮氧化物排放上限要求降低,对柴油车后处理系统除氮氧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柴油车实际开发设计中,为保证产品在全生命周期都能满足排放要求,需要验证后处理系统的整车端除氮氧催化转化耐久性能,了解后处理系统在整车全生命周期内的性能变化趋势。
[0004]现有技术中,验证柴油车后处理系统在整车端的催化转化性能,通常选择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进行GB17691

2018规定的整车实际道路污染物排放测试规程。PEMS测试可以很好地体现测试期间柴油车后处理系统在整车实际道路应用的状态,但一方面其测试结果与测试路况、司机驾驶习惯等不确定因素有关,单次测试结果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另一方面,PEMS测试很难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持续进行,因此难以观察、预测和验证车辆全生命周期内后处理系统的除氮氧催化转化性能变化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无法评价柴油车后处理系统在整车全生命周期内的除氮氧催化转化耐久性能及其变化趋势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可评价车辆实际运行过程中后处理系统的除氮氧催化转化性能及其耐久变化趋势,有助于后处理系统的优化和提升。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采集车辆运行原始排放数据,原始排放数据中包括若干个子数据;
[0008]S2、对原始排放数据进行筛选,获取在一个子数据各分区内,车辆总里程与除氮氧催化转化率的对应关系;
[0009]S3、根据数据特征选用合适的模型将每个分区内车辆总里程与后处理除氮氧催化转化率数据拟合,获取各分区变化趋势曲线;
[0010]S4、根据变化趋势曲线评价每个分区内后处理除氮氧性能。
[0011]进一步的,步骤S1中,采集车辆运行原始排放数据方法为,通过车辆排放参数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后导出。
[0012]进一步的,步骤S1中,车辆数量为至少一辆,原始排放数据采集时间为至少一天。理论上,车辆越多、时间越长,采用的数据量越大,分析结果越精确。
[0013]进一步的,步骤S1中,原始排放数据中的子数据包括日里程、总里程、油耗、车速、发动机转速、扭矩、发动机冷却水水温、颗粒捕集器碳载量、后处理前氮氧化物浓度、后处理
后氮氧化物浓度、除氮氧系统前温度、排气流量。
[0014]进一步的,对原始排放数据进行筛选方法为:
[0015]S21、筛选出符合车辆日行驶里程>100km、后处理前氮氧化物浓度>0ppm、后处理后氮氧化物浓度>0ppm、除氮氧系统前温度≥180℃、发动机冷却水水温>70℃、发动机转速>500rpm的子数据;
[0016]S22、将步骤S1中其中一个子数据按参数值进行分区,筛选每个分区内,每个车辆每日各项子数据的平均值,筛选出除氮氧催化转化率≥70%所对应的车辆总里程子数据。
[0017]进一步的,后处理除氮氧催化转化率的计算公式为,除氮氧催化转化率=100%
×
(1

[NO
x
]d
/[NO
x
]u
),[NO
x
]u
、[NO
x
]d
分别为分区区间内,当日后处理前氧化物浓度平均值和后处理后氮氧化物浓度平均值。
[0018]进一步的,步骤S22中,分区的子数据为除氮氧系统前温度,按温度值分为八个区间,分别为[180℃,230℃)、[230℃,260℃)、[260℃,290℃)、[290℃,320℃)、[320℃,350℃)、[350℃,400℃)、[400℃,450℃)、[450℃,500℃)。
[0019]进一步的,步骤S4中,若变化趋势曲线为水平趋势,则代表在该分区,所对应里程内后处理除氮氧性能平稳;若变化趋势曲线为下降趋势,则代表在该分区,所对应里程内后处理除氮氧性能下降。
[0020]进一步的,拟合模型为Beta拟合模型、Boltzmann拟合模型、ExpAssoc拟合模型、ExpDec1拟合模型、ExpDec2拟合模型、ExpDec3拟合模型、ExpGrow1拟合模型、ExpGrow2拟合模型、Logistic拟合模型、Lorentz拟合模型或多项式拟合模型中的一种。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整车端原始采集排放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分析过程,可以获取柴油车后处理除氮氧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氮氧化物催化转化性能表现与变化趋势;本专利技术在原始数据量足够大的情况下,能认为数据分析拟合结果已排除其他随机性因素的影响,能够较准确地反映车辆实际运行排放与耐久性能表现,为后处理催化剂的设计、选型及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并且,本专利技术通过综合分析除氮氧系统前温度、排气流量等因素对后处理催化剂转化效率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评估后处理除氮氧系统的实际运行表现,可以辅助发动机和整车参数的标定与优化。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所得变化趋势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1)采集并导出给定m个车辆在一年中n个代表性日期的所有车辆运行原始排放数据,此处选取每个月任一工作日数据,共12日数据,原始排放数据包括子数据为:总里程、日行驶里程、油耗、车速、发动机转速、扭矩、发动机冷却水水温、颗粒捕集器碳载量、后处理前氮氧化物浓度、后处理后氮氧化物浓度、除氮氧系统前温度、排气流量,如某辆车具体原始数据片段见表1;
[0028]表1原始数据片段
[0029][0030][0031](2)筛选出符合车辆日行驶里程&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车辆运行原始排放数据,原始排放数据中包括若干个子数据;S2、对原始排放数据进行筛选,获取在一个子数据各分区内,车辆总里程与除氮氧催化转化率的对应关系;S3、根据数据特征选用拟合模型将每个分区内车辆总里程与除氮氧催化转化率数据拟合,获取各分区变化趋势曲线;S4、根据变化趋势曲线评价每个分区内后处理除氮氧性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采集车辆运行原始排放数据方法为,通过车辆排放参数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后导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车辆数量为至少一辆,原始排放数据采集时间为至少一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原始排放数据中的子数据包括日里程、总里程、油耗、车速、发动机转速、扭矩、发动机冷却水水温、颗粒捕集器碳载量、后处理前氮氧化物浓度、后处理后氮氧化物浓度、除氮氧系统前温度、排气流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柴油车整车端后处理除氮氧性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原始排放数据进行筛选方法为:S21、筛选出符合车辆日行驶里程>100km、后处理前氮氧化物浓度>0ppm、后处理后氮氧化物浓度>0ppm、除氮氧系统前温度≥180℃、发动机冷却水水温>70℃、发动机转速>500rpm的子数据;S22、将步骤S1中其中一个子数据按参数值进行分区,筛选每个分区内,每个车辆每日各项子数据的平均值,筛选出除氮氧催化转化率≥70%所对应的车辆总里程子数据。6.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萌李泽鹏杜桂枝田洪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