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35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应力结构施工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包括两个支撑架、支撑梁和操作平台;两个支撑架分别放置在相邻的两个结构楼板上;支撑梁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操作平台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顶部与所述支撑梁连接,固定在所述支撑梁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可放置于预应力结构顶部,搭设简单,安全可靠,且适用性强。且适用性强。且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预应力结构施工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预应力结构梁板是对钢筋进行了张拉的混凝土梁构件和板构件,对于采用后张法施工的预应力结构梁板,需要先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之后,需要在结构外围进行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切割、封锚等高空临边作业。在实际施工中,一般采用在地面搭设架体的方式对预应力钢筋结构进行临边作业,而当建筑层高较高时,搭设架体所需成本也越高,费时费力,且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当建筑层高较高时,搭设架体所需成本也越高,费时费力,且安全系数较低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可放置于预应力结构顶部,且搭设简单,安全可靠,且适用性强。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包括两个支撑架、支撑梁和操作平台;两个支撑架适于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结构楼板上;支撑梁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操作平台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顶部与所述支撑梁连接。
[0005]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还包括可调节底座,位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结构楼板之间,适于调节所述支撑架的高度。
[0006]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还包括万向轮,连接在所述可调节底座的底部。
[0007]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所述可调节底座包括底部框架、至少三个螺杆和至少三个调节螺母;底部框架底部与所述万向轮固定连接;至少三个螺杆底端与所述底部框架可拆卸连接,并环绕所述底部框架间隔分布,顶端向上延伸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连接;至少三个调节螺母与至少三个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适于调节所述支撑架的高度。
[0008]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所述可调节底座为矩形结构,所述螺杆具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结构的四个夹角上,且所述螺杆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0009]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所述支撑架包括矩形底座、四根立柱和矩形梁;矩形底座设置在所述可调节底座的上方,由四根第一横杆依次连接形成;四根立柱底端分别与所述矩形底座的四个夹角固定连接,且底端设有连接槽,分别套设在四个所述螺杆上;矩形梁由四根第二横杆依次连接形成,四根所述立柱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矩形梁的四个夹角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矩形梁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一斜撑和第二斜
撑;第一斜撑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对应的所述第二横杆连接;第二斜撑与所述第一斜撑交叉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对应的所述第二横杆连接,且所述第二斜撑与所述第一斜撑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两个侧面。
[0011]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还包括第三斜撑,一端与所述支撑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第三斜撑。
[0012]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支撑横梁;第一支撑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撑横梁与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平行设置。
[0013]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吊篮、两个第一连接杆和两个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吊篮的一端的两侧,顶端为弯钩状,适于悬挂在所述第一支撑横梁上;两个第二连接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吊篮的另一端的两侧,顶端为弯钩状,适于悬挂在所述第二支撑横梁上。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包括两个支撑架、支撑梁和操作平台;两个支撑架适于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结构楼板上;支撑梁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操作平台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顶部与所述支撑梁连接。
[0016]两个支撑架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结构楼板上,可随着结构楼板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使其可以不受建筑层高的限制;且通过支撑梁将操作平台连接在两个支撑架上,结构简单,使支撑架的搭设更加方便,节约了施工时间与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结构更加稳固,安全可靠,并且由于其搭设在相邻的两个结构楼板上,因此可以不受地面环境的限制,适用性更强。
[0017]2.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还包括可调节底座,位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结构楼板之间,适于调节所述支撑架的高度。
[0018]便于将两个支撑架调节到同一高度,使支撑梁和操作平台均可以处于水平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在操作平台上的施工以及行走方便;并可以根据预应力结构的高度进行支撑架高度的调整,便于施工人员的操作。
[0019]3.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还包括万向轮,连接在所述可调节底座的底部。
[0020]便于所述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在两个结构楼板间的移动,方便施工人员在预应力结构的不同位置进行施工。
[0021]4.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还包括第三斜撑,一端与所述支撑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第三斜撑。
[0022]第三斜撑可增强支撑梁的支撑力度,可有效避免由于操作平台或施工人员的重量过大使支撑梁弯曲发生断裂的现象。
[0023]5.本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吊篮、两个第一连接杆和两个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一连接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吊篮的一端的两侧,顶端为弯
钩状,适于悬挂在所述第一支撑横梁上;两个第二连接杆分别固定在所述吊篮的另一端的两侧,顶端为弯钩状,适于悬挂在所述第二支撑横梁上。
[0024]吊篮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弯钩悬挂在支撑梁上,便于吊篮的安装及拆卸,方便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的周转使用。
[0025]吊篮的宽度可根据施工现场两相邻结构楼板间缝隙的实际大小进行调整,可适用于两相邻结构楼板间缝隙较为狭窄的情况;当两相邻结构楼板间缝隙较宽时,可通过改变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悬挂位置将吊篮在两相邻结构楼板间的缝隙内进行移动,便于施工人员对不同位置的预应力结构进行施工,其适用性高,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示出了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撑架(1),适于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结构楼板(2)上;支撑梁,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1)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操作平台(3),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1)之间,顶部与所述支撑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调节底座(4),位于所述支撑架(1)和所述结构楼板(2)之间,适于调节所述支撑架(1)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轮(41),连接在所述可调节底座(4)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底座(4)包括:底部框架(42),底部与所述万向轮(41)固定连接;至少三个螺杆(43),底端与所述底部框架(42)可拆卸连接,并环绕所述底部框架(42)间隔分布,顶端向上延伸与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连接;至少三个调节螺母(44),与至少三个所述螺杆(43)螺纹连接,位于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适于调节所述支撑架(1)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底座(4)为矩形结构,所述螺杆(43)具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矩形结构的四个夹角上,且所述螺杆(43)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4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应力结构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包括:矩形底座(11),设置在所述可调节底座(4)的上方,由四根第一横杆依次连接形成;四根立柱(12),底端分别与所述矩形底座(11)的四个夹角固定连接,且底端设有连接槽,分别套设在四个所述螺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梓轩丁九洲陈华周宋冬泽周元智邓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