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包括框架、两组夹料输运组件、下压电缸、基座,其中框架包括横梁和设于横梁两侧的立柱;两组夹料输运组件分别设于两侧的立柱上,实现板材的侧立式夹持输运;下压电缸设于所述框架上;基座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部,基座内部设有放料辊和加热单元,放料辊上呈卷式装设有封边带,加热后的封边带自走料开口送出,并在板材的下压力和前进静摩擦力的带动下,封边带逐渐黏合于板材的底部侧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建了底部放封边带模式,在板材的下压力和前进静摩擦力的带动下,封边带逐渐黏合于板材的底部侧边上,实现了稳定的走料速度、下压力控制,以此实现稳定的压边过程。以此实现稳定的压边过程。以此实现稳定的压边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板材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家具板材的加工过程中,板材的正面和/或背面均通过喷涂的方式加工一层漆层,以此实现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美观性,而侧边因为较为狭窄且常常需要实现与其它板材的连接,因此对侧边进行封边热压是较为适宜的。封边热压过程中将热熔胶薄板融化的同时将其辊压于板材的侧边上,待其冷却后使得板材的侧边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以及较好的光泽和透明度。
[0003]现有的封边热压过程中的通常使用热压机来实现,但现有的热压机需要人力来推动板材,使得板材的侧边抵压于热熔的树脂薄板上进行侧边的辊压,但通过人力的推压力作为辊压力会使得辊压过程中树脂薄板的厚度、宽度不同,从而导致完成的封边的力学性能不均,造成溢边、斜边的现象,即导致良率下降。针对侧边加工不合格的板材,需要对侧边热压上去的封边进行刮除,然后进行重新封边热压,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因此压边过程中的压力控制,板材移动速度控制极其重要,亟需压边装置的改进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构建了底部放封边带模式,在板材的下压力和前进静摩擦力的带动下,封边带逐渐黏合于板材的底部侧边上,实现了稳定的走料速度、下压力控制,以此实现稳定的压边过程。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包括框架、两组夹料输运组件、下压电缸、基座,其中具体地;
[0007]框架包括横梁和设于横梁两侧的立柱;
[0008]两组夹料输运组件分别设于两侧的立柱上,实现板材的侧立式夹持输运;
[0009]下压电缸设于所述框架上,所述下压电缸的输出端抵于板材的顶部侧边上;
[0010]基座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基座内部设有放料辊和加热单元,所述放料辊上呈卷式装设有封边带,所述加热单元能够对封边带进行加热,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走料开口,加热后的封边带自所述走料开口送出,并在板材的下压力和前进静摩擦力的带动下,封边带逐渐黏合于板材的底部侧边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夹料输运组件包括多个侧压电缸,所述侧压电缸的缸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夹料输运组件还包括设于侧压电缸输出杆上的驱动轮单元,驱动轮单元自两侧将板材夹紧,以此实现板材的侧立式夹持输运。
[00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单元包括伺服电机和与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驱动轮,所
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侧压电缸输出杆端部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侧压电缸均与外部计算机终端通信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下压电缸的缸体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下压电缸的输出杆端部设有压板,所述压板抵压于所述板材的顶部侧边上。
[0016]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为光滑板。
[0017]进一步地,所述压板为玻璃板。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下压电缸与外部计算机终端通信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走料开口的长度为封边带宽度的1.1~1.5倍,所述走料开口的宽度为封边带厚度的1.1~1.5倍。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0021]1)本技术方案构建了底部放封边带模式,在板材的下压力和前进静摩擦力的带动下,封边带逐渐黏合于板材的底部侧边上,实现了稳定的走料速度、下压力控制,以此实现稳定的压边过程。
[0022]2)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夹料输运组件构建了双侧的侧立式夹持输运结构,实现了热压边过程中的稳定自适应限位,侧压电缸直接由计算机终端控制,使得板材的厚度与两侧的夹持间距自适应匹配,实现了压边过程的自动化稳定走料,便于提升压边产品的品质。
[0023]3)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下压电缸实现了双侧的侧立式夹持输运下的顶部稳定下压力提供,下压力的提供时间和周期均通过外部计算机终端直接控制,以此能够实现程序化的批量化加工。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方案中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横梁,2、立柱,3、板材,4、放料辊,5、侧压电缸,6、下压电缸,7、驱动轮单元,8、走料开口,9、压板,10、加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中如未明确说明的部件型号、材料名称、连接结构、控制方法、算法等特征,均视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常见技术特征。
[0027]本技术中的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包括框架、两组夹料输运组件、下压电缸6、基座,其中具体地参见图1。
[0028]框架包括横梁1和设于横梁1两侧的立柱2;两组夹料输运组件分别设于两侧的立柱2上,实现板材3的侧立式夹持输运;下压电缸6设于所述框架上,所述下压电缸6的输出端抵于板材3的顶部侧边上。
[0029]基座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基座内部设有放料辊4和加热单元10,本技术方案中基座为壳体结构,其中用于放置放料辊4和料带,其中料带为树脂料薄板带,所述放料辊4上呈卷式装设有封边带,所述加热单元10能够对封边带进行加热,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走料开口8,加热后的封边带自所述走料开口8送出,本技术方案构成了底部放封边带模式,在板材3的下压力和前进静摩擦力的带动下,封边带逐渐黏合于板材3的底部侧边上,实现了
稳定的走料速度、下压力控制,以此实现稳定的压边过程。加热单元10为电加热棒。
[0030]夹料输运组件包括多个侧压电缸5,所述侧压电缸5的缸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2上。夹料输运组件还包括设于侧压电缸5输出杆上的驱动轮单元7,驱动轮单元自两侧将板材3夹紧,以此实现板材3的侧立式夹持输运。驱动轮单元7包括伺服电机和与伺服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驱动轮,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侧压电缸5输出杆端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与所述侧压电缸5均与外部计算机终端通信连接。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夹料输运组件构建了双侧的侧立式夹持输运结构,实现了热压边过程中的稳定自适应限位,侧压电缸5直接由计算机终端控制,使得板材的厚度与两侧的夹持间距自适应匹配,实现了压边过程的自动化稳定走料,便于提升压边产品的品质。
[0031]下压电缸6的缸体与所述横梁1固定连接,所述下压电缸6的输出杆端部设有压板9,所述压板9抵压于所述板材3的顶部侧边上。压板9为光滑板,具体可选为玻璃板。下压电缸6与外部计算机终端通信连接。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下压电缸6实现了双侧的侧立式夹持输运下的顶部稳定下压力提供,下压力的提供时间和周期均通过外部计算机终端直接控制,以此能够实现程序化的批量化加工。
[0032]具体选型时,走料开口8的长度为封边带宽度的1.1~1.5倍,所述走料开口8的宽度为封边带厚度的1.1~1.5倍。
[0033]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包括横梁(1)和设于横梁(1)两侧的立柱(2);两组夹料输运组件,分别设于两侧的立柱(2)上,实现板材(3)的侧立式夹持输运;下压电缸(6),设于所述框架上,所述下压电缸(6)的输出端抵于板材(3)的顶部侧边上;基座,设于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基座内部设有放料辊(4)和加热单元(10),所述放料辊(4)上呈卷式装设有封边带,所述加热单元(10)能够对封边带进行加热,所述基座的顶部设有走料开口(8),加热后的封边带自所述走料开口(8)送出,并在板材(3)的下压力和前进静摩擦力的带动下,封边带逐渐黏合于板材(3)的底部侧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输运组件包括多个侧压电缸(5),所述侧压电缸(5)的缸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板材压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输运组件还包括设于侧压电缸(5)输出杆上的驱动轮单元(7),驱动轮单元自两侧将板材(3)夹紧,以此实现板材(3)的侧立式夹持输运。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震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