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600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网体,所述防护网体上设置有调节固定机构,所述调节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防护网体底部且数量为四个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锥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定位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双向丝杆正面的限位杆。该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的调节固定机构,在使用防护网体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时,通过壳体内部各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下,通过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与边坡内部接触,从而提升防护网体的牢固性,避免雨水长期浸泡和车辆行驶震动造成地钉松动,从而便于提升防护网体的防护性能。护网体的防护性能。护网体的防护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路基边坡防护
,具体为一种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青海省和西藏地区的平均海拔一般超过3000m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原高寒区,在该地区内,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受到破坏就不宜补救,因此,区域草皮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在高原高寒区进行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时,特别要求公路沿线施工环境与当地融为一体,不破坏当地的天然环境,因此,对铲除的草皮一般都将其移至到路基边坡上,形成以当地草皮资源为主的公路边坡防护结构,并且在草皮上覆盖上防护网,避免草皮滑落,使草皮能够更快的扎根土地。
[0003]目前现有的防护结构在使用时,一般采用钢钉或地钉将防护网固定在边坡上,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地钉或钢顶容易受到雨水浸泡和车辆行驶产生的震动影响,容易造成其出现松动滑脱现象,影响其安全性,故而提出一种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具备便于安装,固定牢靠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现有的防护结构在使用时,一般采用钢钉或地钉将防护网固定在边坡上,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地钉或钢顶容易受到雨水浸泡和车辆行驶产生的震动影响,容易造成其出现松动滑脱现象,影响其安全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网体,所述防护网体上设置有调节固定机构;
[0006]所述调节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防护网体底部且数量为四个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锥块,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定位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双向丝杆正面的限位杆,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滑动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块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套接在安装架上且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弹簧,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块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插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与限位杆滑动连接的挤压块;
[0007]所述调节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壳体内部且位于定位板顶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滑动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块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插杆,所述双向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与限位杆滑动连接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内部铰接有与第二滑动块相铰接的连接架。
[0008]进一步,所述定位板的内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双向丝杆通过转动孔与定位板转动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滑动块通过第一通孔与安装架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位置与第一插杆位置相对应。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内部开设有滑动孔,所述第二滑动块通过滑动孔与固定杆滑动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侧开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位置与第二插杆位置相对应。
[0013]进一步,所述双向丝杆的外侧开设有两段相反螺纹槽,所述挤压块和活动块内部均开设有与相反螺纹槽。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该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的调节固定机构,在使用防护网体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时,通过壳体内部各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下,通过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与边坡内部接触,从而提升防护网体的牢固性,避免雨水长期浸泡和车辆行驶震动造成地钉松动,从而便于提升防护网体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安装架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9]图中:1、防护网体;2、壳体;3、锥块;4、定位板;5、双向丝杆;6、转盘;7、限位杆;8、安装架;801、弹簧;9、第一滑动块;10、第一插杆;11、挤压块;12、固定杆;13、第二滑动块;14、第二插杆;15、活动块;16、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网体1,防护网体1上设置有调节固定机构。
[0022]请参阅图1、图2和图3,调节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防护网体1底部且数量为四个的壳体2,壳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锥块3,壳体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板4,定位板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5,定位板4的内部开设有转动孔,双向丝杆5通过转动孔与定位板4转动连接,方便双向丝杆5通过转动孔在壳体2内部稳定转动,双向丝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6。
[0023]其中,定位板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双向丝杆5正面的限位杆7,壳体2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8,安装架8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滑动块9,第一滑动块9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滑动块9通过第一通孔与安装架8滑动连接,方便第一滑动块9通过第一通孔在安装架8上滑动,两个第一滑动块9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套接在安装架8上且与壳体2固定连接的弹簧801。
[0024]其中,两个第一滑动块9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插杆10,壳体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位置与第一插杆10位置相对应,方便第一插杆10通过第二通孔延伸至壳体2的外侧与路基接触固定,双向丝杆5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与限位杆7滑动连接的挤压块11。
[0025]在本实施例中,调节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壳体2内部且位于定位板4顶部的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滑动块13,两个第二滑动块13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插杆14,第二滑动块13的内部开设有滑动孔,第二滑动块13通过滑动孔与固定杆12滑动连接,方便第二滑动块13带动第二插杆14移动,壳体2的外侧开设有第三通孔,且第三通孔位置与第二插杆14位置相对应,方便第二插杆14通过第三通孔延伸至壳体2的外侧与路基接触,进一步增强壳体2的牢固程度。
[0026]其中,双向丝杆5的外侧螺纹连接与限位杆7滑动连接的活动块15,双向丝杆5的外侧开设有两段相反螺纹槽,挤压块11和活动块15内部均开设有与相反螺纹槽,方便挤压块11和活动块15通过相反螺纹槽和螺纹孔在双向丝杆5上移动,从而使第一插杆10和第二插杆14能够插入路基内部,活动块15的内部铰接有与第二滑动块13相铰接的连接架16,方便通过连接架16使活动块15带动第二插杆14延伸至壳体2的外侧与土壤插接。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路基边坡的防护结构,包括防护网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体(1)上设置有调节固定机构;所述调节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防护网体(1)底部且数量为四个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锥块(3),所述壳体(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定位板(4),所述定位板(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双向丝杆(5),所述双向丝杆(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盘(6),所述定位板(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双向丝杆(5)正面的限位杆(7),所述壳体(2)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架(8),所述安装架(8)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一滑动块(9),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块(9)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套接在安装架(8)上且与壳体(2)固定连接的弹簧(801),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块(9)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插杆(10),所述双向丝杆(5)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与限位杆(7)滑动连接的挤压块(11);所述调节固定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于壳体(2)内部且位于定位板(4)顶部的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滑动块(13),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块(13)相背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插杆(14),所述双向丝杆(5)的外侧螺纹连接与限位杆(7)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明冯小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基础设施养护西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