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布无负压给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包括:底座,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主管道,主管道上设有第二压力监测器;稳流罐,稳流罐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稳流罐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及增压泵,增压泵固定连接在稳流罐顶端,增压泵输出端通过气管与稳流罐顶部密封连接;有益效果为:本实用通过定期驱动增压泵工作,将活塞板箱稳流罐最低端,此时通过第一电磁阀降低主管道流速,通过活塞板上设有和稳流罐内壁底端相同的结构,相互重合,排净稳流罐内蓄水,避免稳流罐中蓄水水质由于长期不流通变质,同时充入气体与稳流罐中蓄水相互隔离,避免了二次污染。染。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无负压给水设备
,具体为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无负压给水概念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到国内,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在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品种众多的各式各样的无负压设备(也有称之为叠压设备),生产厂家多达几百家。
[0003]现有技术中,行业里存在两大类产品,一种为自来水进水、稳流罐和水泵之间处于串联模式进行加压供水,一种为自来水进水、稳流罐和水泵之间处于并联模式进行加压供水,其中并联模式可避免串联模式中自来水管道中水流量较小时的抢水现象。
[0004]但是,并联模式中,当自来水管中束流压力恒定处于较高状态时,稳流器中的水处于死水状态,时间一长水质就会受到污染,严重的还会引发重大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包括:
[0007]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上设有第二压力监测器;
[0008]稳流罐,所述稳流罐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底座上端,稳流罐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及
[0009]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固定连接在稳流罐顶端,增压泵输出端通过气管与稳流罐顶部密封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稳流罐侧壁下方位置通过进水管与主管道密封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0011]优选的,所述稳流罐底端通过排水管与主管道密封连接,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压力监测器位于主管道上排水管和进水管中段。
[0013]优选的,所述稳流罐顶端设有第一压力监测器,稳流罐顶端设有负压抑制器。
[0014]优选的,所述活塞板呈圆锥体状,且锥形体与稳流罐内部底端结构形状相同,活塞板上方固定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与稳流罐内壁滑动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通过定期驱动增压泵工作,将活塞板箱稳流罐最低端,此时通过第一电磁阀降低主管道流速,通过活塞板上设有和稳流罐内壁底端相同的结构,相互重合,排净稳流罐内蓄水,避免稳流罐中蓄水水质由于长期不流通变质,同时充入气体与稳流罐中蓄水相互隔离,避免了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区域结构放大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稳流罐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主管道;3、稳流罐;4、安装座;5、增压泵;6、气管;7、进水管;8、第一电磁阀;9、负压抑制器;10、第一压力监测器;11、第二压力监测器;12、排水管;13、第二电磁阀;14、活塞板;15、限位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0025]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包括:
[0026]底座1,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主管道2,主管道2上设有第二压力监测器11;第二压力监测器11位于主管道2上排水管12和进水管7中段;底座1内部设有控制微机。
[0027]稳流罐3,稳流罐3通过安装座4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稳流罐3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4;稳流罐3侧壁下方位置通过进水管7与主管道2密封连接,进水管7上设有第一电磁阀8;稳流罐3底端通过排水管12与主管道2密封连接,排水管12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3。
[0028]增压泵5,增压泵5固定连接在稳流罐3顶端,增压泵5输出端通过气管6与稳流罐3顶部密封连接;稳流罐3顶端设有第一压力监测器10,稳流罐3顶端设有负压抑制器9;活塞板14呈圆锥体状,且锥形体与稳流罐3内部底端结构形状相同,活塞板14上方固定连接有限
位筒15,限位筒15与稳流罐3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压力监测器10、第二压力监测器11、第一电磁阀8、第二电磁阀13、增压泵5及负压抑制器9均与控制微机电性连接。
[0029]本装置工作时,水流从主管道2左侧向右侧流动,通过第二压力监测器11检测主管道2内水流压力,当压力过大时,打开第一电磁阀8和第二电磁阀13对主管道2内的水流压力进行分流,减小压力值,此时稳流罐3内由于分摊部分压力,推动活塞板14上移蓄水,当主管道2内的水流压力较小,通过增压泵5增压对稳流罐3内充入高压气体,驱动活塞板14下移,将稳流罐3内蓄水通过排水管12导入主管道2中以补充用户用水需求,通过定期驱动增压泵5工作,将活塞板14箱稳流罐3最低端,此时通过第一电磁阀8降低主管道2内流速,通过活塞板14上设有和稳流罐3内壁底端相同的结构,相互重合,排净稳流罐3内蓄水,避免稳流罐3中蓄水水质由于长期不流通变质,同时充入气体与稳流罐3中蓄水相互隔离,避免了二次污染。
[00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端固定连接有主管道(2),所述主管道(2)上设有第二压力监测器(11);稳流罐(3),所述稳流罐(3)通过安装座(4)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端,稳流罐(3)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板(14);及增压泵(5),所述增压泵(5)固定连接在稳流罐(3)顶端,增压泵(5)输出端通过气管(6)与稳流罐(3)顶部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罐(3)侧壁下方位置通过进水管(7)与主管道(2)密封连接,所述进水管(7)上设有第一电磁阀(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