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5655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电设备动力系统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支撑外壳和顶部限位件;支撑外壳内的左侧部分设有储氢器限位部,右侧部分设有氢动力包限位部,顶部限位件可拆卸安装于氢动力包限位部的槽口顶部,顶部限位件的限位口和氢动力包限位部配合形成电池限位部;当用于安装氢动力系统时,储氢器可拆卸安装于储氢器限位部内,氢动力包可拆卸安装于氢动力包限位部内;当用于安装电池动力系统时,动力电池可拆卸安装于电池限位部内。从而该安装结构可快速安装和拆卸氢动力系统及切换电池动力系统。力系统。力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用电设备动力系统安装
,特别是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氢燃料电池两轮电动车与传统的锂电池两轮电动车相比,氢燃料电池两轮电动车在具备零排放、无噪音、高效能等优点的同时,氢燃料电池的寿命比锂电池更长,且氢燃料电池能够在低温下活性保持不变,更重要的是氢燃料电池更加安全,可以通过隔绝氧气或快速释放氧气的方式有效避免电动车爆炸自燃的事情发生。因此,氢燃料电池两轮电动车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可大量应用于共享电动车市场。
[0003]而目前市场中的氢燃料电池两轮电动车的氢动力系统中各个模块分别固定在车架中,采用和车体一体化固定的安装结构;其中氢动力包的氢燃料电池多数采取单电池向上堆叠成燃料电池的竖向布局方案。
[0004]上述氢动力系统的安装结构,一是在氢动力系统个别模块出现问题时,无法快速更换,不适合共享投放运营;二是氢燃料电池两轮电动车只能是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驱动,不能快速更换成标准的共享锂电池驱动,车体结构需要改装,车型不能统一,不适合大量运用于共享市场。而上述的氢燃料电池竖向布局方案会导致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水流向底部,造成底部的单电池水淹,从而被水淹的单电池活化时,性能很差,需要经常反工更换被水淹的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其中安装结构可快速安装和拆卸氢动力系统及切换电池动力系统。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包括支撑外壳和顶部限位件;所述支撑外壳内的左侧部分设有储氢器限位部,所述支撑外壳内的右侧部分设有氢动力包限位部,所述顶部限位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氢动力包限位部的槽口顶部,所述顶部限位件的限位口和所述氢动力包限位部配合形成电池限位部;
[0008]当安装氢动力系统时,储氢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储氢器限位部内,氢动力包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氢动力包限位部内;
[0009]当安装电池动力系统时,动力电池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电池限位部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外壳包括顶盖、支撑壳体和底座限位件;所述支撑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支撑壳体敞口,所述支撑壳体内的底部左侧开设储氢器凹槽,所述支撑壳体内的底部右侧固定设置所述底座限位件,所述底座限位件的顶部外缘设有底座限位块;
[0011]所述顶盖封盖于所述支撑壳体敞口,所述顶盖对应于所述储氢器凹槽的槽面开设第一顶盖开口,所述第一顶盖开口和所述储氢器凹槽分别形成所述储氢器限位部的顶部和
底部;
[0012]所述顶盖对应于所述底座限位块开设第二顶盖开口,所述第二顶盖开口和所述底座限位块分别形成所述氢动力包限位部的顶部和底部;
[0013]所述顶部限位件封盖于所述第二顶盖开口,所述限位口和所述底座限位件分别形成所述电池限位部的顶部和底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盖开口和所述储氢器凹槽的槽面的横截面均与所述储氢器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第二顶盖开口和所述底座限位块的内壁合围形状均与所述氢动力包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限位口和所述底座限位件的内壁合围形状均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横截面尺寸相同。
[001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壳体的前侧壁和左侧壁从顶端到底端开设有成列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储氢器限位部处,所述支撑壳体的右侧壁从顶端到底端开设有成列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氢动力包限位部处。
[0016]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内侧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位于所述第二顶盖开口处,所述安装位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顶部限位件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开设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将所述顶部限位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位。
[00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限位件的外壁贴合于所述支撑壳体的内壁,所述底座限位件的左顶面开设有出气孔;
[0018]当安装氢动力系统时,所述氢动力包的气管穿过所述出气孔,所述底座限位块的内壁抵于所述氢动力包的外壁;
[0019]当安装电池动力系统时,所述动力电池的底部位于所述底座限位件内。
[0020]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底部设有嵌条,所述嵌条嵌入所述支撑壳体敞口内,所述支撑壳体敞口的内侧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所述顶盖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三固定孔开设第四固定孔,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将所述顶盖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壳体敞口。
[0021]进一步的,所述氢动力包包括氢燃料电池和氢动力包壳体;所述氢燃料电池内从前到后并列安装有多个单电池,所述氢燃料电池安装于所述氢动力包壳体内的底部右侧,所述氢动力包壳体的顶部限位于所述第二顶盖开口,所述氢动力包壳体的底部限位于所述底座限位块。
[0022]进一步的,所述氢动力包还包括散热风扇和多个氢动力系统功能模块;所述散热风扇安装于所述氢燃料电池的左侧面,所述散热风扇位于所述氢动力包壳体内的底部左侧,多个所述氢动力系统功能模块安装于所述氢动力包壳体内的上部,使所述氢动力包壳体呈长方体。
[0023]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安装结构通过在支撑外壳内的左侧部分设置储氢器限位部,支撑外壳内的右侧部分设置氢动力包限位部,使储氢器和氢动力包分别可拆卸安装于储氢器限位部和氢动力包限位部,从而完成氢动力系统的安装,当氢动力系统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或者维修时,可快速将有问题的储氢器和氢动力包从槽中取出,更换新的储氢器和氢动力包,大大提高了用电设备在运用于共享市场时的维修便捷性,延长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再通过顶部限位件封盖安装于氢动力包限位部的槽口,
即可将氢动力包限位部改造为适合电池动力系统安装的电池限位部,将电池放入电池限位部内,顶部限位件对电池的顶部进行限位和固定,即可完成电池动力系统的安装;从而使安装结构可快速安装和拆卸氢动力系统及切换电池动力系统。
[0024]而氢动力包则通过氢燃料电池内的单电池并列安装,使得氢燃料电池发电产生的水流向底部时,每片单电池的底部都积有一定的水,不会造成个别单电池水淹,保障氢燃料电池的活化性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再以散热风扇和氢燃料电池为底,多个氢动力系统功能模块安装在氢动力包壳体内的上部,使氢动力包壳体呈长方体,从而使氢动力包具有良好活化性能及使用寿命且可拆卸安装于氢动力包限位部内,同时具有携带、安装和维修的便捷性,适合大量使用于共享市场。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6]图2是如图1所示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安装储氢器和氢动力包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如图1所示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安装锂电池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如图2所示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安装储氢器和氢动力包时的竖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外壳和顶部限位件;所述支撑外壳内的左侧部分设有储氢器限位部,所述支撑外壳内的右侧部分设有氢动力包限位部,所述顶部限位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氢动力包限位部的槽口顶部,所述顶部限位件的限位口和所述氢动力包限位部配合形成电池限位部;当安装氢动力系统时,储氢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储氢器限位部内,氢动力包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氢动力包限位部内;当安装电池动力系统时,动力电池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电池限位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外壳包括顶盖、支撑壳体和底座限位件;所述支撑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支撑壳体敞口,所述支撑壳体内的底部左侧开设储氢器凹槽,所述支撑壳体内的底部右侧固定设置所述底座限位件,所述底座限位件的顶部外缘设有底座限位块;所述顶盖封盖于所述支撑壳体敞口,所述顶盖对应于所述储氢器凹槽的槽面开设第一顶盖开口,所述第一顶盖开口和所述储氢器凹槽分别形成所述储氢器限位部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顶盖对应于所述底座限位块开设第二顶盖开口,所述第二顶盖开口和所述底座限位块分别形成所述氢动力包限位部的顶部和底部;所述顶部限位件封盖于所述第二顶盖开口,所述限位口和所述底座限位件分别形成所述电池限位部的顶部和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开口和所述储氢器凹槽的槽面的横截面均与所述储氢器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第二顶盖开口和所述底座限位块的内壁合围形状均与所述氢动力包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限位口和所述底座限位件的内壁合围形状均与所述动力电池的横截面尺寸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电设备动力系统的两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壳体的前侧壁和左侧壁从顶端到底端开设有成列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储氢器限位部处,所述支撑壳体的右侧壁从顶端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涛陆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