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养殖污水狐尾藻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厌氧处理池、生物基质池、曝气池和生态处理池,所述沉淀池的上端侧表面连接有污水管,所述生态处理池的下端侧表面连接有回流口。该养殖污水狐尾藻处理系统,采用狐尾藻养殖的方式进行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去除,由于狐尾藻组织培养法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宜在生产中使用,使得污水处理系统的建造周期较短,配合定期对狐尾藻进行收割的方式,一方面,收割狐尾藻可转移出大量的氮、磷,避免植物腐烂导致二次污染,净化污水,另一方面,合理的收割能促进狐尾藻的生长,促使狐尾藻产生较多的分枝,枝条长度明显的增加,有利于狐尾藻生态系统的恢复及重建。藻生态系统的恢复及重建。藻生态系统的恢复及重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养殖污水狐尾藻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养殖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养殖污水狐尾藻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畜牧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有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养殖造成的畜禽养殖污水对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畜禽养殖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偏低,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问题,畜禽养殖污水最大特点是氮磷浓度高,氮磷的去除一直是养殖废水处理的瓶颈,尽管目前对畜禽养殖污水治理研究已经建立了多种处理工程,但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水治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要么氮磷去除效率差,要么投资过大、运行成本高,并且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严重制约畜牧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0003]基于水生生态修复技术构建养殖污水处理工艺是解决该问题的技术创新和未来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措施,其中沉水植物是当前最直接的水生植物生态净化系统,狐尾藻为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多年生沉水或浮水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夏季生长迅速,冬季在5℃以上均能生长,能耐受高浓度的养殖污水,根系泌氧,具有超强的氮磷吸收转化能力,同时狐尾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作为高蛋白青绿饲料添加到家禽料、鱼料、及反刍动物饲料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养殖污水狐尾藻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氮磷去除效率差和资源化利用程度较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养殖污水狐尾藻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沉淀池、厌氧处理池、生物基质池、曝气池和生态处理池,所述沉淀池为三级,第一级沉淀池的上端侧表面连接有污水管,用于接入养殖场废水,第三级沉淀池的另一侧设置有厌氧处理池,且厌氧处理池的进水管与沉淀池的出水管相连通,厌氧处理池的另一侧设置有生物基质池,所述生物基质池有效高度为180
‑
220cm,池体底部铺设有农作物秸秆,用于降解养殖废水中的COD、吸纳氮磷,且生物基质池的进水管与厌氧处理池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生物基质池的另一侧设置有曝气池,且曝气池的进水管与生物基质池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曝气池有效高度为60~100cm,池底开设有气口,曝气池的一侧设置有生态处理池,且生态处理池的进水管与曝气池的出水管相连通,生态处理池的中上部连接有回流口,下端设有排水管。
[0006]优选的,所述生态处理池由4—6级狐尾藻生态处理池构成,所述狐尾藻生态处理池有效高度为50~100cm,上端侧表面固定设置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生态处理池的内侧表面连接有滑动的封闭板,封闭板的内侧表面滑动连接有转杆,使得转杆上升时能够带动封闭板同步上升。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封闭板能够在滑板滑动后对生态处理池侧表面进行封闭,防止电机输出轴滑动的槽将污水漏出。
[0008]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生态处理池和封闭板的侧表面与一侧的转杆固定连接,且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阻拦杆,所述转杆的一端贯穿生态处理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其同心设置的传动齿轮,且相邻的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使得电机能够带动转杆转动,且相邻的转杆能够通过传动齿轮的相互啮合同步反向转动。
[0009]优选的,相邻的所述转杆外表面的阻拦杆为错位设置,且阻拦杆为柱状设计,相邻的阻拦杆能够将转杆之间的空隙填补防止切割后的狐尾藻大量下沉。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养殖污水狐尾藻处理系统:
[0011]1. 经过三级沉淀、厌氧处理后的养殖污水,在生物基质池吸附粘稠物质后,由厌氧菌发酵进一步降低污水COD和部分氮磷,再经曝气进行好氧处理,最后经过狐尾藻生态处理池吸收转化污水中的氮磷,达到GB 5084的要求后可进行农田果树的灌溉,狐尾藻通过适时收割作为青绿饲料利用。
[0012]2. 采用狐尾藻养殖的方式进行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去除,由于狐尾藻组织培养法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宜在生产中使用,使得污水处理系统的建造周期较短,配合定期对狐尾藻进行收割的方式,一方面,收割狐尾藻可转移出大量的氮、磷,避免植物腐烂导致二次污染,净化污水,另一方面,合理的收割能促进狐尾藻的生长,促使狐尾藻产生较多的分枝,枝条长度明显的增加,有利于狐尾藻生态系统的恢复及重建。
[0013]3.通过在收割前启动电机带动转杆转动的方式,使得阻拦杆能够通过交错设置的方式实现对收割后的狐尾藻的承托,以方便在收割后对狐尾藻进行收集打捞,不收割时电机带动转杆复位,降低对生态处理池上部的遮挡,使得狐尾藻能够更好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整体安装分布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生态处理池与转杆连接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生态处理池与转杆连接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生态处理池与传动齿轮连接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沉淀池;2、污水管;3、厌氧处理池;4、生物基质池;5、曝气池;6、生态处理池;7、回流口;8、电动推杆;9、滑板;10、电机;11、转杆;12、阻拦杆;13、封闭板;14、传动齿轮。
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4,一种养殖污水狐尾藻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1、污水管2、厌氧处理池3、生物基质池4、曝气池5、生态处理池6、回流口7、电动推杆8、滑板9、电机10、转杆11、阻拦杆12、封闭板13和传动齿轮14,沉淀池1的上端侧表面连接有污水管2,沉淀池1的一侧设置
有厌氧处理池3,且厌氧处理池3的进水管与沉淀池1的出水管相连通,厌氧处理池3的一侧设置有生物基质池4,所述生物基质池4有效高度为180
‑
220cm,池体底部铺设有农作物秸秆,用于降解养殖废水中的COD、吸纳氮磷,且生物基质池4的进水管与厌氧处理池3的出水管相连通,生物基质池4的一侧设置有曝气池5,且曝气池5的进水管与生物基质池4的出水管相连通,曝气池5有效高度为60~100cm,池底开设有气口,曝气池5的一侧设置有生态处理池6,且生态处理池6的进水管与曝气池5的出水管相连通,生态处理池6中上部连接有回流口(7),下端设有排水管,养殖废水通过污水管2注入经过沉淀池1,厌氧处理池3处理后的养殖污水注入生物基质池4,在生物基质池4吸附粘稠物质后,由厌氧菌发酵进一步降低污水COD和部分氮磷,然后污水注入曝气池5,再经曝气池5曝气进行好氧处理,最后经过生态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养殖污水狐尾藻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沉淀池(1)、厌氧处理池(3)、生物基质池(4)、曝气池(5)和生态处理池(6),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上端侧表面连接有污水管(2),另一侧设置有厌氧处理池(3),且厌氧处理池(3)的进水管与沉淀池(1)的出水管相连通,厌氧处理池(3)的另一侧设置有生物基质池(4),所述生物基质池(4)有效高度为180
‑
220cm,池体底部铺设有农作物秸秆,且生物基质池(4)的进水管与厌氧处理池(3)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生物基质池(4)的另一侧设置有曝气池(5),且曝气池(5)的进水管与生物基质池(4)的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曝气池(5)有效高度为60~100cm,池底开设有气口,曝气池(5)的一侧设置有生态处理池(6),且生态处理池(6)的进水管与曝气池(5)的出水管相连通,生态处理池(6)的中上部连接有回流口(7),下端设有排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污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清泉,赵智勇,杨仁灿,常雅洁,李新荣,张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