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仲宁专利>正文

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及其组成的加固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13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8
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及其组成的加固结构体。利用斜撑改变悬挑构件的受力状态的处理方式占位且增加改造过程中后加固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钢套箍和张紧件,所述钢套箍的底端外壁上水平设置有张紧件,张紧件包括至少两个张紧单体,至少两个张紧单体之间并列设置在外挑楼板和既有柱之间,每个张紧单体包括张紧钢筋和竖板,张紧钢筋水平设置,竖板竖直设置,张紧钢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钢套箍的底端外壁上,张紧钢筋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竖板的底部与其靠近的封边梁的顶面固定连接。竖板的底部与其靠近的封边梁的顶面固定连接。竖板的底部与其靠近的封边梁的顶面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及其组成的加固结构体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及其组成的加固结构体。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当建筑物使用时间过久自然老化或过度使用导致其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时,当办公楼、医院、档案室、金库、电房或其他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发生改变时,当别墅增加夹层、加层或其他需要提高荷载情况发生时,则需要进行加固补强处理。在建筑物具体加固过程中,当新接悬挑结构时,根据相关标准,悬挑构件动辄800~900mm的植筋深度超越了施工单位常规的技术能力,施工难度大且难以统一规范,导致未能按照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施工。对此工程上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外置斜撑去配合新接悬挑结构,利用斜撑改变悬挑构件的受力状态,使其植筋不受拉力作用,虽然这种处理形式的受力方式降低操作难度,但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两点:
[0003]第一:因斜撑布置位置以及其与新接悬挑结构接触面积有限,斜撑结构形式未能充分利用钢筋抗拉强度,受力的结构形式被动,抗拉方向还需调整,抗拉性能欠佳,由于外斜撑结构形式对稳定性要求高,一旦受到外因碰撞或其他干扰支撑性能则受影响。
[0004]第二:斜撑的配置位置和外形占用建筑物外纵向空间,斜撑的结构形式存在也影响建筑物外立面的平整性和完整性,斜撑的布置形式不仅增加遮光障碍,还影响建筑物外立面处后配置物的高度和位置,还增加了后置水电管线布线的繁琐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及其组成的加固结构体。
[0006]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包括钢套箍和张紧件,所述钢套箍的底端外壁上水平设置有张紧件,张紧件包括至少两个张紧单体,至少两个张紧单体之间并列设置在外挑楼板和既有柱之间,每个张紧单体包括张紧钢筋和竖板,张紧钢筋水平设置,竖板竖直设置,张紧钢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钢套箍的底端外壁上,张紧钢筋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竖板的底部与其靠近的封边梁的顶面固定连接。
[0007]利用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的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组成的加固结构体,包括外挑楼板、既有柱、封边梁、既有楼板、既有梁、既有边梁和内接悬挑加固件,既有梁水平设置,既有梁内贯穿有既有柱,既有梁上一体连接有既有边梁,既有边梁的外侧水平设置有外挑楼板,既有边梁的内侧水平设置有既有楼板,封边梁水平设置在外挑楼板的悬挑端底部和既有边梁之间,内接悬挑加固件设置在既有柱和外挑楼板之间;所述内接悬挑加固件包括钢套箍和张紧件,所述钢套箍套装在既有柱上,既有柱的底端贴紧在既有楼板和既有边梁上,所述钢套箍的底端外壁上水平设置有张紧件,张紧件包括至少两个张紧单体,至少两个张紧单体之间并列设置在外挑楼板的内部,每个张紧单体包括张紧钢筋和竖板,张紧钢筋水平设置,竖板竖直设置,张紧钢筋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钢套箍的底端外壁上,张紧钢筋的另一端与
其对应的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竖板的底部与其靠近的封边梁的顶面固定连接。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9]本技术中钢套箍和张紧件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处于外挑楼板内部的一种内置加固张紧结构,通过钢套箍与既有柱相连接,以此平衡悬挑梁端向下倾覆的弯矩,同样使得外挑楼板内的植筋不受拉力作用,提升加固强度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建筑物外立面存在外凸障碍物,为后续建筑外立面各个高度处的外装饰物、水电管线布线或其他外置物移动提供有利空间位置,确保加固外立面的平整性。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1]图1为本技术处于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的受力原理示意图。
[0018]图中,1

钢套箍;2

张紧件;3

张紧单体;3
‑1‑
张紧钢筋;3
‑2‑
竖板;3
‑3‑
外端部;4

连接板;10

外挑楼板;11

既有柱;12

封边梁;12
‑1‑
上支撑板;12
‑2‑
下支撑板;12
‑3‑
悬空连接板;12
‑4‑
端部连接板;13

既有楼板;14

既有梁;15

既有边梁;16

内接悬挑加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0]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1]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为在悬挑梁外上翼缘焊接的高强钢筋张紧构件,具体包括钢套箍1和张紧件2,所述钢套箍1的底端外壁上水平设置有张紧件2,张紧件2包括至少两个张紧单体3,至少两个张紧单体3之间并列设置在外挑楼板10和既有柱11之间,根据具体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张紧单体3的配置数量,相邻两个张紧单体3之间的距离可为外挑楼板10宽度的1/3。
[0022]其中,张紧件2居中布置在钢套箍1上,具体的,钢套箍朝向外挑楼板10的一侧面为主连接侧,张紧件2的布置位置以靠近或处于主连接侧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为宜。每个张紧单体3包括张紧钢筋3

1和竖板3

2,张紧钢筋3

1水平设置,竖板3

2竖直设置,张紧钢筋3

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钢套箍1的底端外壁上,张紧钢筋3

1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竖板3

2的顶
和竖板3

2,张紧钢筋3

1水平设置,竖板3

2竖直设置,竖板3

2的高度方向与外挑楼板10的厚度方向同向,张紧钢筋3

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钢套箍1的底端外壁上,张紧钢筋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套箍(1)和张紧件(2),所述钢套箍(1)的底端外壁上水平设置有张紧件(2),张紧件(2)包括至少两个张紧单体(3),至少两个张紧单体(3)之间并列设置在外挑楼板(10)和既有柱(11)之间,每个张紧单体(3)包括张紧钢筋(3

1)和竖板(3

2),张紧钢筋(3

1)水平设置,竖板(3

2)竖直设置,张紧钢筋(3

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钢套箍(1)的底端外壁上,张紧钢筋(3

1)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竖板(3

2)的顶部固定连接,竖板(3

2)的底部与其靠近的封边梁(12)的顶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其特征在于:竖板(3

2)的长度为L1,张紧钢筋(3

1)与其对应的竖板(3

2)相连接的一端为外端部(3

3),外端部(3

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2/3L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张紧钢筋(3

1)的长度为L2,L2的取值范围为2L1≦L2≦3.5L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其特征在于:钢套箍(1)的高度为H,钢套箍(1)的高度H小于或等于张紧钢筋(3

1)长度L2的二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其特征在于:当张紧单体(3)的个数为两个时,两个张紧单体(3)中的两个竖板(3

2)相对设置。6.利用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内接悬挑加固件组成的加固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挑楼板(10)、既有柱(11)、封边梁(12)、既有楼板(13)、既有梁(14)、既有边梁(15)和内接悬挑加固件(16),既有梁(14)水平设置,既有梁(14)内贯穿有既有柱(11),既有梁(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仲宁高宇泽
申请(专利权)人:郭仲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