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473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冷冻铸造和原位生成的方法,制备了层状多孔TiC陶瓷骨架,结合气压浸渗将镁合金完全浸入陶瓷骨架中,得到层状结构的(TiC+Ti)/Mg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得益于层状结构所引起的如多裂纹扩展、裂纹钝化和偏转以及金属层和陶瓷片的拔出等多种增韧机制,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性、耐磨性能和阻尼性能。该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对高性能轻质耐磨材料需求较大的航空航天、汽车和通信等领域。汽车和通信等领域。汽车和通信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镁基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镁及其镁合金是最轻的结构材料之一,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减振性、抗电磁干扰及屏蔽性,在航空航天、汽车、通信、电子等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其绝对强度较低、塑性有限和刚度不足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近年来,人们通过向Mg及其合金中引入增强相,改善其综合性能。研究表明,当加入适量的硬质陶瓷颗粒时,镁及其合金的强度得到了提升。但当陶瓷颗粒含量过高时,镁基复合材料的韧性急剧降低,这不利于高强韧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限制了高陶瓷含量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新方法来调节陶瓷颗粒与铝基体之间的强化关系,从而解决陶瓷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高强韧性匹配问题。
[0003]随着仿生材料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方法

仿贝壳结构。人们发现由脆性矿物(95vol%)和少量生物聚合物(5vol%)组成的珍珠层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度,且断裂韧性至少比其组分高出一个数量级,这可归因于其复杂的"砖泥"层状结构。大量研究表明,模仿贝壳珍珠层结构的高陶瓷含量(20

30vol%)金属基复合材料兼具良好的强度和韧性。而众多仿贝壳结构的方法中,“冷冻铸造”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调控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等优点而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开始应用冷冻铸造制备镁基仿贝壳材料。在众多陶瓷颗粒增强相中,TiC具有高硬度、高熔点和优异的耐磨性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仿贝壳结构的镁基复合材料中极具优势的增强相,而且关于采用冷冻铸造及熔渗法制备(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的研究鲜有报道。本专利技术专利采用一定比例的TiH2和石墨粉,通过冷冻铸造制备出层状的多孔预制体,通过原位烧结合成出Ti和TiC,并通过调控TiH2和石墨粉的比例,获得不同配比的Ti和TiC,再将镁熔体浸渗入预制体,从而获得(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通过调控反应生成的TiC和Ti的比例使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磨的综合力学性能,还兼具良好的阻尼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高陶瓷含量的镁基复合材料韧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得益于层状结构所引起的多种增韧机制,通过调控反应生成的TiC和Ti的比例使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该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对高性能轻质结构材料需求较大的航空航天、汽车和通信等领域。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单向冷冻模具冷冻由TiH2粉、石墨粉、聚丙烯酸铵和中性硅溶胶组成的浆料,通过调控TiH2和石墨粉的比例,采用原位烧结制备出不同比例的(TiC+Ti)多孔陶瓷骨架,采用气压浸渗将镁基体完全浸入多孔陶瓷骨架中,得到层状结构(TiC+Ti)/Mg复合材料。
[0006]在浸渗过程中,多孔陶瓷骨架的陶瓷片层基本保持完整,而层间孔隙被熔融的镁合金完全填充,形成了层状结构。该复合材料可通过调控反应生成的TiC和Ti的比例来赋予其良好的强度和韧性。
[0007]优选地,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8](1)混粉:将TiH2粉和石墨粉倒入容器中,再加入水、聚丙烯酸铵和中性硅溶胶,充入高纯氩气,球磨1

3h后得到颗粒分散均匀的浆料;
[0009](2)冷冻:将所述的单向冷冻模具置于

30℃

(

35℃)的冷冻容器中,然后倒入步骤(1)得到的浆料冷冻1.0

1.5小时,脱模后得到陶瓷层和冰层交替排列的块体;
[0010](3)低温干燥:在低温干燥机中低温干燥24

48小时后得到干燥的生坯;
[0011](4)烧结: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生坯进行烧结,得到层状多孔陶瓷骨架;
[0012](5)浸渗:将层状多孔陶瓷骨架和镁合金依次放入石墨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入真空反应容器中,先在常温下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750℃

850℃并保温,然后向真空炉内通入高纯氩气,使金属液渗入到陶瓷骨架内,得到层状结构(TiC+Ti)/Mg复合材料。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冷冻铸造和原位生成的方法,制备了层状多孔(TiC+Ti)陶瓷骨架,结合气压浸渗将镁合金完全浸入陶瓷骨架中,得到层状结构的(TiC+Ti)/Mg复合材料。
[0014]优选地,所述的单向冷冻模具,包括恒温冷冻容器,恒温冷冻容器底部设置有导热液体和金属柱,金属柱浸没于导热液体内,所述的金属柱顶部设置有金属板,金属板顶部设置有放置浆料的聚四氟乙烯管。
[0015]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导热液体为酒精,金属柱和金属板的材料为铜。恒温冷冻容器为恒温冰柜。
[0016]优选地,步骤(1)具体步骤为:将一定比例的TiH2粉和石墨粉倒入球磨罐中,再加入水、聚丙烯酸铵和中性硅溶胶,充入高纯氩气并球磨2小时,得到颗粒分散均匀的浆料。步骤(3)所述的低温干燥的条件为低温(即温度<

60℃)、低压(即压力<10Pa)。
[0017]优选地,步骤(1)所述的TiH2粉和石墨粉的总体积占浆料总体积的20%

50%,聚丙烯酸铵占浆料总体积的1%

1.5%,中性硅溶胶占浆料总体积的0.8%

1%。进一步优选,所述的TiH2粉和石墨粉的总体积占水基浆料总体积的28%

30%。
[0018]优选地,所述的TiH2粉和石墨粉的质量比为4

8:1。进一步优选,TiH2粉和石墨粉的质量比为30

35:6(5:1

35:6)。
[0019]优选地,步骤(4)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将低温干燥后的生坯放入真空烧结炉中,然后抽出烧结炉中空气,在真空表数值达到

0.1MPa以下时,向真空炉中持续通入纯度为99.9%的惰性气体,保持气压在0MPa,进行常压烧结,以8

12℃/min的速率升温,分别在500℃保温25

35分钟、1000℃保温0.8

1.2小时、1500℃保温1

1.5小时,最后以8

12℃/min的降温速率将温度降至300℃后随炉冷却,得到层状多孔陶瓷骨架。惰性气体为氩气。
[0020]优选地,步骤(5)所述的层状多孔陶瓷骨架和镁合金的质量比为3:7

8。
[0021]本专利技术还保护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陶瓷含量为28%

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iC+Ti)/Mg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使用单向冷冻模具冷冻由TiH2粉、石墨粉、聚丙烯酸铵和中性硅溶胶组成的浆料,通过调控TiH2和石墨粉的比例,采用原位烧结制备出不同比例的(TiC+Ti)多孔陶瓷骨架,采用气压浸渗将镁基体完全浸入多孔陶瓷骨架中,得到层状结构(TiC+Ti)/Mg复合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混粉:将TiH2粉和石墨粉倒入容器中,再加入水、聚丙烯酸铵和中性硅溶胶,充入高纯氩气,球磨1

3h后得到颗粒分散均匀的浆料;(2)冷冻:将单向冷冻模具置于

30℃

(

35℃)的冷冻容器中,然后倒入步骤(1)得到的浆料冷冻1.0

1.5小时,脱模后得到陶瓷层和冰层交替排列的块体;(3)低温干燥:在低温干燥机中低温干燥24

48小时后得到干燥的生坯;(4)烧结: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将生坯进行烧结,得到层状(TiC+Ti)多孔陶瓷骨架;(5)浸渗:将层状(TiC+Ti)多孔陶瓷骨架和镁合金依次放入模具中,接着将模具放入真空反应容器中,先在常温下抽真空至10Pa以下,升温至750℃

850℃并保温,然后向真空炉内通入高纯氩气,使金属液渗入到陶瓷骨架内,得到层状结构(TiC+Ti)/Mg复合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冷冻模具,包括恒温冷冻容器,恒温冷冻容器底部设置有导热液体和金属柱,金属柱浸没于导热液体内,所述的金属柱顶部设置有金属板,金属板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华强林波聂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