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455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环管无应力配管技术,属于无应力配管技术领域,该环管无应力配管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准备,制作并安装辅助张紧支架,对各焊口进行点焊固定;通过磁共振应力检测对焊接处进行应力检测,用于防止管道崩坏;对环管进行定位和安装;对支管进行安装;所述制作并安装辅助张紧支架的具体步骤为:选用8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应力配管
,具体而言,涉及环管无应力配管技术。

技术介绍

[0002]丙烯腈装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产出的成品都是剧毒的物质,而其反应回收单元的反应器为其装置的核心,装置能否稳定、安全的运行,其设备本体的制造、安装和外部的环管安装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3]丙烯腈反应器的外环管后期运行温度高,热变形较大,对其管道的安装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其管道的安装过程中应力的消除是安装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以往的施工方法是将到场的环管组件依次拼装,最后一个闭合的焊口就会造成偏差过大,采用倒链或是千斤顶等方式生拉硬拽进行组对,这就为以后的生产运行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0004]上述情况存在大范围应力的集中和施工过程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技术解决了大范围应力的集中和施工过程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其他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0:施工准备;
[0009]S20:制作并安装辅助张紧支架;
[0010]S30:对各焊口进行点焊固定;
[0011]S40:通过磁共振应力检测对焊接处进行应力检测,用于防止管道崩坏。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4]其中,所述制作并安装辅助张紧支架的具体步骤为:选用8mm

10mm厚的钢板条煨制加工制作管卡,然后在管卡上均匀焊接带有第一螺丝孔的紧固耳中,管卡成对使用,在另一管卡上,同上一管卡同方位焊接带有第一螺丝孔的紧固耳,用以对第一紧固螺柱进行限位,以实现第一紧固螺柱通过第一螺丝孔进行紧固时能产生一个向内的牵引力;支架制作完成后分别将管卡安装在距离管口150mm的位置,并使用第二紧固螺柱进行锁紧,然后将各环管换成一个圆环,将第二紧固螺柱通过第二螺丝孔拧入另一管卡的第二螺丝孔内,然后检查环管各口的组对情况,如组对口应力过大需进行矫正,以更好的消除管道的应力。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对各焊口进行点焊固定的具体步骤为:各管段通过辅助张紧支架调节好各焊口的组对间隙和管道的错边量,焊工均匀分布将焊口点焊固定,随后焊工围绕环管成对均匀分布焊接,焊接过程中依次拆除辅助支架的第一紧固螺柱和第一紧固螺母,已完成整个焊口的焊接,焊接完成后立马用小锤锤击焊缝处以消除剩余的残存应力。
[0016]进一步的,所述通过磁共振应力检测对焊接处进行应力检测,用于防止管道崩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0017]第一步:将磁共振应力检测设备放在管道的焊接口处;
[0018]第二步:由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推断应力情况的具体参数包括,选择适当的脉冲序列,如T1加序列或T2加序列;
[0019]第三步:通过激发焊缝处的核磁共振信号,和接收来自焊缝处的信号进行采集;
[0020]第四步:根据采集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建立。
[0021]进一步的,所述由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推断应力情况的具体参数,选择适当的脉冲序列,如T1加序列或T2加序列的具体操作步骤为:T1加权序列适用于评估组织中的应力变化,这种序列使用长TR

重复时间和短TE

回波时间,以便提供对组织T1弛豫时间敏感的图像;信号强度在T1加权序列中主要受到T1弛豫时间的影响,应力状态的变化可能导致T1弛豫时间的变化,从而改变信号强度;T2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适用于评估组织中的应力变化;这种序列使用短TR

重复时间和长TE

回波时间,以便提供对组织T2弛豫时间敏感的图像,信号强度在T2加权序列中主要受到T2弛豫时间的影响,应力状态的变化可能导致T2弛豫时间的变化,从而改变信号强度。
[0022]进一步的,所述根据采集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建立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原始数据中可能存在噪声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高斯滤波,以减少噪声的影响,并且需要使用校准算法进行空间和时间的校准,以使数据在图像重建过程中具有更准确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在图像建立中,采集数据通常使用采样间隔,如:k空间采样,来表示,图像重建首先需要通过采用逆傅里叶变换,将采样数据转换到k空间,然后,可以根据特定的采样策略和重建算法来恢复原始图像。
[0023]进一步的,包括所述环管、紧固结构、固定选择推力轴、和支管结构,所述环管上设置有所述支管结构,所述支管结构包括弯型支管和环形管道,所述弯型支管的数量为十个,多个所述弯型支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环管中,并通过所述环管的外壁与其内部贯通连接,多个所述弯型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环形管道,所述环形管道环绕设置在所述环管上。
[0024]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固定选择推力轴能够杜绝了以往的各段环管管段依次焊接,最后一个焊口偏差过大,用倒链或千斤顶生拉硬拽造成应力的集中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0025]进一步的,所述环管上套设有所述固定选择推力轴,所述固定选择推力轴与所述环管同轴心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选择推力轴包括管卡、紧固耳、第一螺丝孔和第二螺丝孔,所述管卡中设置有多个所述紧固耳,多个所述紧固耳中分别开设有所述管卡,所述管卡的两侧上开设有所述紧固耳。
[002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选择推力轴上设置有所述紧固结构,所述紧固结构包括第一紧固螺柱和第二紧固螺柱,所述第一紧固螺柱设置在所述第一螺丝孔中,所述第一紧固螺柱与所述第一螺丝孔同轴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柱设置在所述第二螺丝孔中,所述第二紧固螺柱与所述第二螺丝孔同轴心转动连接。
[0027]采用上述改进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紧固结构和固定选择推力轴,能够可以将应力分散到多个连接点上,从而减少每个连接点上的应力集中。通过增加连接点数量
和分散载荷,螺栓结构可以降低单个连接点的应力水平,同时也可以使其刚度增加,可以降低管道在操作条件下的变形和振动,进而减少应力的产生和传递,具有提高管道系统的疲劳寿命。通过减少应力集中和振动,螺栓结构可以降低管道材料的疲劳损伤,并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0028]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母和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紧固螺柱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所述第一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一紧固螺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柱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所述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柱螺纹连接。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管无应力配管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固定选择推力轴能够杜绝了以往的各段环管管段依次焊接,最后一个焊口偏差过大,用倒链或千斤顶生拉硬拽造成应力的集中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施工质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其他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施工准备;S20:制作并安装辅助张紧支架;S30:对各焊口进行点焊固定;S40:通过磁共振应力检测对焊接处进行应力检测,用于防止管道崩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并安装辅助张紧支架的具体步骤为:选用8mm

10mm厚的钢板条煨制加工制作管卡(31),然后在管卡(31)上均匀焊接带有第一螺丝孔(33)的紧固耳(32)中,管卡(31)成对使用,在另一管卡(31)上,同上一管卡(31)同方位焊接带有第一螺丝孔(33)的紧固耳(32),用以对第一紧固螺柱(21)进行限位,以实现第一紧固螺柱(21)通过第一螺丝孔(33)进行紧固时能产生一个向内的牵引力;支架制作完成后分别将管卡(31)安装在距离管口150mm的位置,并使用第二紧固螺柱(22)进行锁紧,然后将各环管(1)换成一个圆环,将第二紧固螺柱(22)通过第二螺丝孔(34)拧入另一管卡(31)的第二螺丝孔(34)内,然后检查环管各口的组对情况,如组对口应力过大需进行矫正,以更好的消除管道的应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各焊口进行点焊固定的具体步骤为:各管段通过辅助张紧支架调节好各焊口的组对间隙和管道的错边量,焊工均匀分布将焊口点焊固定,随后焊工围绕环管(1)成对均匀分布焊接,焊接过程中依次拆除辅助支架的第一紧固螺柱(21)和第一紧固螺母(23),已完成整个焊口的焊接,焊接完成后立马用小锤锤击焊缝处以消除剩余的残存应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磁共振应力检测对焊接处进行应力检测,用于防止管道崩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将磁共振应力检测设备放在管道的焊接口处;第二步:由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推断应力情况的具体参数包括,选择适当的脉冲序列,如T1加序列或T2加序列;第三步:通过激发焊缝处的核磁共振信号,和接收来自焊缝处的信号进行采集;第四步:根据采集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建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环管无应力配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推断应力情况的具体参数,选择适当的脉冲序列,如T1加序列或T2加序列的具体操作步骤为:T1加权序列适用于评估组织中的应力变化,这种序列使用长TR

重复时间和短TE

回波时间,以便提供对组织T1弛豫时间敏感的图像;信号强度在T1加权序列中主要受到T1弛豫时间的影响,应力状态的变化可能导致T1弛豫时间的变化,从而改变信号强度;T2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适用于评估组织中的应力变化;这种序列使用短TR

重复时间和长TE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洋张新成李道明刘杰于华超占文斌王振海罗能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