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54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高度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承料件以及检测组件,承料件包括承料台以及承料杆,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座、第一检测支架、第一检测头、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一检测支架上设有平面设置的第一检测面,第一检测面用于承载被检测件底面,第一检测头上设有呈平面设置的第二检测面,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检测头在第一检测座上进行直线移动,将被检测件压在第二检测面与第一检测面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由于第一检测面的基准面保持不变,且第一检测面无法聚集灰尘或碎屑,进而提升了其检测性能,并提高了阀片机的加工效率。并提高了阀片机的加工效率。并提高了阀片机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高度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活塞与阀片在组装过程中,阀片放置于活塞内,各类阀片的厚度为0.1~0.3mm,需要对装配后的活塞或底阀进行高度检测,以确保阀片准确装入。传统的检测装置是通过光栅尺检测活塞底面与阀片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实现活塞的高度检测。然而,检测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灰尘或碎屑的聚集,导致检测装置的检测出现误差,使该活塞被判定为废料,进而导致阀片机的加工效率低下。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提升其检测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检测装置,以提升其检测性能。
[0005]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承料件以及检测组件,所述承料件包括承料台以及承料杆,所述承料杆用于套接被测活塞或底阀及阀片,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检测座、第一检测支架、第一检测头、第一驱动件以及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支架和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第一检测座,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的位移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头同步移动,所述第一检测支架上设有平面设置的第一检测面,所述第一检测面用于承载被检测件底面,所述第一检测头上设有呈平面设置的第二检测面,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检测头在所述第一检测座上进行直线移动,将被检测件压在所述第二检测面与第一检测面之间;其中,第二检测面与第一检测面接触时标定为零位,所述第二检测面与第一检测面之间的距离为被检测件的厚度,并由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输出。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检测支架的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检测支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座,两个所述第一检测支架之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承料杆穿过的间隙。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检测座上设有活动槽,所述承料件通过气缸的驱动在所述活动槽内移动。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检测支架上设有第一斜面。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检测座上安装有呈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检测头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为拉绳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拉伸位移传感器的拉绳连接。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件为驱动气缸。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检测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承料杆插入的第一通腔。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检测头的一端设有第一吹气架,所述第一吹气架设有与所述第一通腔相通的第二通腔,所述第一吹气架用于通入压缩空气。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检测头在第一检测座上进行直线移动,将被检测件压在第二检测面与第一检测面之间,第二检测面与第一检测面之间的距离为被检测件的厚度,并由第一检测传感器输出,进而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由于第一检测面的基准面保持不变,且第一检测面无法聚集灰尘或碎屑,进而提升了其检测性能,并提高了阀片机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装置中承料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装置中承料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装置中第一检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检测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23]图8是图7的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图10是本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检测装置中第一检测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7]附图标记:1、承料件;11、承料台;12、承料杆;121、承料凸起;122、侧平面;2、检测组件;21、第一检测座;211、活动槽;22、第一检测支架;221、第一检测面;222、第一斜面;223、第二斜面;23、第一检测头;231、第二检测面;232、第一通腔;24、第一驱动件;25、第一检测传感器;26、第一滑轨;27、第一滑块;28、连接杆;3、活塞;4、第一吹气架;41、第二通腔;5、锁紧件;6、底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检测装置,如图1

11所示,包括:承料件1以及检测组件2,承料件1包括承料台11以及承料杆12,承料杆12用于套接被测活塞3或底阀6及阀片,检测组件2包括第一检测座21、第一检测支架22、第一检测头23、第一驱动件24以及第一检测传感器25,第一检测支架22和第一检测传感器25均安装于第一检测座21,第一检测传感器25的位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料件(1)以及检测组件(2),所述承料件(1)包括承料台(11)以及承料杆(12),所述承料杆(12)用于套接被测活塞(3)或底阀(6)及阀片,所述检测组件(2)包括第一检测座(21)、第一检测支架(22)、第一检测头(23)、第一驱动件(24)以及第一检测传感器(25),所述第一检测支架(22)和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25)均安装于所述第一检测座(21),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25)的位移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头(23)同步移动,所述第一检测支架(22)上设有平面设置的第一检测面(221),所述第一检测面(221)用于承载被检测件底面,所述第一检测头(23)上设有呈平面设置的第二检测面(231),所述第一驱动件(2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检测头(23)在所述第一检测座(21)上进行直线移动,将被检测件压在所述第二检测面(231)与第一检测面(221)之间;其中,第二检测面(231)与第一检测面(221)接触时标定为零位,所述第二检测面(231)与第一检测面(221)之间的距离为被检测件的厚度,并由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25)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支架(22)的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检测支架(22)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检测座(21),两个所述第一检测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沧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