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4529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6
本申请涉及集水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集水坑,所述集水坑的外侧挖设有超挖坑,所述超挖坑内填充有水泥土,所述水泥土用于阻碍地下水涌出。本申请具有满足干槽作业要求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集水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压力水头是指液体(如水)在管道或管路中由于重力作用下的垂直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它是衡量液体压力的一种常用单位。在流体力学中,压力水头通常以米(m)或帕斯卡(Pa)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压力水头=密度
×
重力加速度
×
高度。其中,密度是指液体的质量密度,重力加速度是指地球上的标准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
²
),而高度是指液体表面相对于参考点(通常是管道底部或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0003]基坑支护设计中,一般将地下水控制在槽底下方0.5m

1.0m,集水坑等加深区地下水单独处理。参照图1,集水坑1一般位于基坑2的底部或附近。
[0004]当集水坑底部土层渗透系数小、地下水水量不大时,一般采用在集水坑坡脚四周挖设碎石盲沟,在坡脚设置集水井和下泵明排的方式控制地下水;若集水坑底部土层渗透系数大、地下水水量大,甚至产生突涌时,碎石盲沟和集水明排的形式就无法解决集水坑地下水,不能满足现场干槽作业要求。且当集水坑深度较大时,直接开挖容易引起边坡坍塌。
[0005]因此,亟需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满足干槽作业要求,本申请提供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包括集水坑,所述集水坑的外侧挖设有超挖坑,所述超挖坑内填充有水泥土,所述水泥土用于阻碍地下水涌出。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集水坑的外侧挖设超挖坑,并在超挖坑内填充水泥土,从而使得地下水渗出后先与水泥土接触,以使水泥土结块,水泥土结块后能够阻碍地下水的渗出,进而有利于减小地下水进入集水坑内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干槽作业要求。且水泥土结块后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便于利用水泥土对集水坑的边坡进行支撑,进而有利于减小集水坑的边坡出现坍塌的可能性。
[0009]可选的,所述超挖坑位于所述集水坑的底部的深度不小于压力水头的高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减小了地下水渗出水泥土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减小地下水进入集水坑内的可能性,进而有助于满足干槽作业要求。
[0011]可选的,所述集水坑内设置有护坡组件,所述护坡组件包括相互铰接的支撑件及护坡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集水坑的底部,所述护坡件与所述集水坑的边坡贴合。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与护坡件铰接,使得支撑件与护坡件之间的夹角能够调整,从而便于根据集水坑的边坡的倾斜角度,来调整支撑件与护坡件之间的夹角的大小,以实现护坡件与集水坑的边坡的贴合,进而使得护坡件能够对集水坑的边坡起到支
撑及保护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水分渗入集水坑的边坡内,导致集水坑的边坡出现坍塌的可能性。
[0013]可选的,所述护坡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护坡件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固定件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抵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件与护坡件之间的夹角达到一定值时,固定件能够与限位凸起抵触,以对护坡件进行支撑,从而便于使护坡件与支撑件之间的夹角不易减小,进而便于使护坡件稳定贴合在集水坑的边坡上。
[0015]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均匀分布在所述护坡件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限位凸起的设置,使得固定件能够分别与不同的限位凸起抵触,从而便于在调整护坡件与支撑件之间的夹角后,继续对护坡件与支撑件进行限位。
[0017]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上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护坡件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插设在所述插接槽内。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利用支撑件对护坡件进行支撑时,将插块插设在插接槽内,即可实现支撑件与护坡件的连接,且连接件能够在支撑件上转动,从而使得护坡件能够相对与支撑件发生转动,进而便于调整护坡件与支撑件之间的夹角。
[0019]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设有插销,所述插块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通孔、所述限位孔分别与所述插接槽连通,所述插销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限位孔内。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块插设在插接槽内时,插销能够穿过通孔插入限位孔内,从而便于对插块进行限位,使得插块不易脱离插接槽,进而有利于提高护坡件与连接件的连接稳定性。
[0021]可选的,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集水坑的底壁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纹。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的设置,使得支撑件不易在集水坑内发生滑动,从而便于利用支撑件对护坡件进行稳定支撑,进而有利于提高支撑件与护坡件安装后的稳定性。
[0023]可选的,所述支撑件、所述护坡件均呈中空设置,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有液流孔。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与护坡件均呈中空设置,从而降低了支撑件与护片坡件的重量,便于对支撑件与护坡件进行转运,且支撑件上开设有液流孔,进而当集水坑内存在积水时,集水坑内的水分能够通过液流孔流入支撑件内,使得支撑件不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而在集水坑内发生移动。
[002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集水坑及水泥土;S2,确定压力水头高度;S3,挖掘超挖坑,且超挖坑位于所述集水坑的底部的深度不小于压力水头的高度;S4,在所述超挖坑内换填所述水泥土。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在集水坑的外侧挖设超挖坑,并在超挖坑内填充水泥土,使得地下水无法渗入集水坑内,从而便于满足干槽作业要求,且水泥土结块后具有一定的强度,进而便于水
泥土对集水坑的边坡进行支护,以减小集水坑的边坡出现坍塌的可能性;2.通过支撑件、护坡件及固定件的相互配合,使得护坡件能够与集水坑的边坡贴合,并使得护坡件能够稳定对集水坑的边坡进行支撑,从而有利于减小集水坑的边皮出现坍塌的可能性;3.通过插块、连接件及插销的相互配合,使得护坡件能够简便与连接件连接,从而便于护坡件通过连接件与支撑件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便于调节护坡件与支撑件之间的夹角的大小,以使护坡件能够与集水坑的边坡贴合。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基坑与集水坑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超挖坑与集水坑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坑(1),所述集水坑(1)的外侧挖设有超挖坑(3),所述超挖坑(3)内填充有水泥土(4),所述水泥土(4)用于阻碍地下水涌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挖坑(3)位于所述集水坑(1)的底部的深度不小于压力水头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1)内设置有护坡组件(5),所述护坡组件(5)包括相互铰接的支撑件(51)及护坡件(52),所述支撑件(51)设置在所述集水坑(1)的底部,所述护坡件(52)与所述集水坑(1)的边坡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组件(5)包括固定件(53),所述固定件(53)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撑件(51)上,所述护坡件(5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522),所述固定件(53)远离所述支撑件(51)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起(522)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522)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凸起(522)均匀分布在所述护坡件(52)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泥土封底的集水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1)上转动连接有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超任君张丹赵志伟张帅宋杰杨云轩李云飞周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兵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