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447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6
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输送架具有两块平行设置的输送架立板,两块输送架立板之间顺次设置多级输送链,位于输送初始端的初始输送链的输送末端高于后一级输送链,输送架立板上靠近初始输送链输送长度中部偏向后一级输送链一侧设有用于对初始输送链上薯类作物进行集流的初始集流组件,在输送架立板上与其余每一级输送链对应分别设有续接集流组件,每一级输送链对应的续接集流组件与前一级输送链对应的集流组件相衔接。既可实现对薯类作物的集流,又可避免过早集流造成湿粘土流入后期过多,降低薯类作物收获质量,同时可避免只在后期终端设置集流造成薯类作物拥挤破皮,能够提升薯类作物的收获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薯类作物收获机
,具体地说,是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设计中,尤其是联合收获机(挖掘、捡拾和输送收料)的设计中,由于其挖掘与捡拾一体完成,在与挖掘部分相连接的初级输送装置(本文称进料输送装置)中会进入大量土壤,尤其是当土壤为湿粘性土壤时,薯土分离的难度较大,造成联合收获机作业负荷增加,秧杂土分离难度增加,因此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常使用多级输送链结构(不少于两级,比较常见的是二级或三级输送链,即在同一个宽度不变的输送架上沿着薯类作物需要输送的方向顺次设有多个环形的输送链,多个环形输送链在输送架上安装时,初始输送链末端高于后一级输送链的初始端),以增加薯土分离效果,从输送初始端开始,每一级输送链的链杆间隙不小于后一级输送链的链杆间隙,从而土壤在向输送末端输送的过程中会将土壤逐级过滤掉的同时将薯类作物留在输送链上继续输送。
[0003]另外,在薯类作物收获机的产品结构中,由于薯类作物实际生产地块中按照地垄排列,每垄薯类作物的宽度都比较大,为了增加薯类作物的收获效率,实现一次性收获整垄的薯类作物,同时又避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整机体积太大,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技术方案以单输送链5为例说明(如图1所示),其通常是将进料输送装置的宽度设计为与地垄的宽度相匹配(比较宽),输送后期的输送装置宽度收窄,然后在进料输送装置的终端输送链(类比于图1中的单级输送链5)输送末端靠近与后期输送装置衔接的部位设置导流板3,两块导流板3分别设置在进料输送装置的输送架立板内壁靠近终端输送链输送末端(起始位置位于从末端计不足输送长度二分之一处)的位置,两块导流板3均从各自输送架立板2内壁朝向后期输送装置(图中未示出)方向中心线倾斜设置,从而将薯类作物从较宽的进料输送装置导流进较窄的后期输送装置上以进行后续进一步输送和收料。
[000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进料输送装置在对薯类作物输送过程中,与薯类作物一起进入进料输送装置中的土壤会在进料输送装置上的传送过程中从输送带相邻链杆之间的间隙被过滤掉,从而在进料输送装置与后期输送装置衔接处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下,薯类作物从宽通道进入窄通道过程中产生拥挤的时候,致使薯类作物翻滚、摩擦造成破皮损伤;另外,在薯类作物的进料输送装置末端,因缺少土壤托举,会有一些跟随土壤进入输送装置而一直未被过滤掉的碎石服帖在输送杆上,其很容易塞入集流板下端与输送杆之间的间隙中,造成输送杆或集流板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输送架具有两块平行设置的输送架立板,在两块输送架立板之间
沿着薯类作物输送方向顺次设有多级输送链,从位于输送初端的初始输送链开始,每一级输送链的末端高于后一级输送链的初始端,且前一级输送链的链杆间隙不小于后一级输送链的链杆间隙,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架立板上,靠近初始输送链输送长度中部偏向后一级输送链的位置设有用于对初始输送链上薯类作物进行集流的初始集流组件,在输送架立板上与其余每一级输送链对应分别设有续接集流组件,每一级输送链对应的续接集流组件与前一级输送链对应的集流组件相衔接。
[0007]优选地,所述的多级输送链为两级输送链或三级输送链。
[000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初始集流组件包括初始集流板和初始过渡板,初始集流板与相应输送架立板呈一定角度朝输送方向倾斜延伸设置,初始过渡板设置在初始集流板的末端并优选与输送架立板平行设置,初始过渡板在超出初始输送链的位置向下延伸设置,其下端与后一级输送链保持不致使薯类作物滚落的间隙。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续接集流组件包括续接集流板和续接过渡板,所述的续接集流板与初始过渡板相衔接且续接集流板与相应输送架立板之间的夹角小于初始集流板与相应输送架立板之间的夹角,所述的续接过渡板与续接集流板末端相连接,且续接过渡板与相应输送架立板平行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续接过渡板与初始过渡板结构相同。
[0011]进一步地,续接过渡板与初始过渡板用于与相应输送链末端匹配位置均呈弧形过渡。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初始集流板与相应的输送架立板焊接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续接集流板与初始过渡板搭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初始过渡板和续接过渡板均采用相应的连接件与相应的输送架立板焊接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0014]有益效果:
[0015]根据本技术,在输送架立板与进料输送装置的多级输送链对应均设置有集流组件,并且,初始集流组件起始位置靠近初始输送链输送长度中部偏向终端输送链的一侧,续接集流组件对应整个续接输送链的长度进行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湿粘土在链杆间隙较大的初始输送链中具有一定的掉落时长后,经过两块输送架立板上均设置的初始集流组件形成的初始集流通道之后,进入两块输送架立板上均设置的续集集流组件组成的续接集流通道内,最终输送到后期输送装置,既可以实现对薯类作物从较宽输送装置到较窄输送装置的集流,又可以避免过早集流造成湿粘土流入后期过多,降低薯类作物收获质量,同时可避免只在后期终端设置集流造成薯类作物拥挤破皮降低薯类作物收获质量。
[0016]进一步地,本技术优选方案中,初始过渡板与输送架立板平行设置,续接集流板在与初始过渡板衔接时,其与相应输送架立板的夹角小于初始集流板与相应输送架立板之间的夹角,使得薯类作物在终端输送链上具有一个逐渐缓慢集流的过程,可进一步避免薯类作物瞬间集流时拥挤造成破损,提升了薯类作物的收获质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输送架,2、输送架立板,3、导流板,4、秧杂去除装置,5、单级输送链,6、秧杂切断刀,7、初始输送链,8、初始集流组件,801、初始集流板,802、初始过渡板,9、连接件A,10、续接集流组件,10a、续接集流板,10b、续接过渡板,11、连接件B,12、续接输送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本实施方式以两级输送链为例进行说明。
[0022]如图2所示,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输送架1,输送架1具有两块平行设置的输送架立板2,在两块输送架立板2之间沿着薯类作物输送方向顺次设有初始输送链7和续接输送链12。
[0023]初始输送链7的输送末端高于续接输送链12,且初始输送链7的链杆间隙(相邻链杆701之间的间隙)不小于续接输送链12的链杆间隙,输送架立板2上靠近初始输送链输送长度中部偏向续接输送链12一侧设有用于对初始输送链7上薯类作物进行集流的初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1),输送架具有两块平行设置的输送架立板(2),在两块输送架立板之间沿着薯类作物输送方向顺次设有多级输送链,从位于输送初端的初始输送链开始,每一级输送链的末端高于后一级输送链的初始端,且前一级输送链的链杆间隙不小于后一级输送链的链杆间隙,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架立板上,靠近初始输送链输送长度中部偏向后一级输送链的位置设有用于对初始输送链上薯类作物进行集流的初始集流组件(8),在输送架立板上与其余每一级输送链对应分别设有续接集流组件,每一级输送链对应的续接集流组件与前一级输送链对应的集流组件相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输送链为两级输送链或三级输送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薯类作物收获机的进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始集流组件包括初始集流板(801)和初始过渡板(802),初始集流板与相应输送架立板呈一定角度朝输送方向倾斜延伸设置,初始过渡板设置在初始集流板的末端并与输送架立板平行设置,初始过渡板在超出初始输送链的位置向下延伸设置,其下端与后一级输送链保持不致使薯类作物滚落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军冯民生寇海峰郭永杰王子明海昌发姚新录朱卫江唐玉华刘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享锐洛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