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997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4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天线,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天线设备在利用自然冷源散热时,散热效果受限于环境温度的技术问题,该通信天线包括:壳体、天线本体、导热件、换热器、循环管道和动力件,其中,壳体内开设有第一容纳腔;天线本体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中;导热件设置在天线本体上,且与天线本体接触;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包括:进口和出口;部分循环管道设置于导热件上,并与导热件接触,且伸出第一容纳腔分别与进口和出口连通;动力件设置在循环管道上,用于驱动循环管道中的冷却介质在循环管道内循环。质在循环管道内循环。质在循环管道内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天线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时代的发展,部署在城市里面的基站系统越来越多,由于常见5G基站系统包含了天线设备,故天线设备也越来越多,耗能也随之大大增加。
[0003]天线设备运行时会产生热量,为了对天线设备进行散热,一般将天线设备设置在户外,利用自然冷源(例如风冷等)对天线设备进行散热,但由于这种散热方式受制于外部环境,属于被动散热,故散热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天线,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天线设备在利用自然冷源散热时,散热效果受限于环境温度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天线,包括:壳体、天线本体、导热件、换热器、循环管道和动力件,其中,壳体内开设有第一容纳腔;天线本体设置在第一容纳腔中;导热件设置在天线本体上,且与天线本体接触;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包括:进口和出口;部分循环管道设置于导热件上,并与导热件接触,且伸出第一容纳腔分别与进口和出口连通;动力件设置在循环管道上,用于驱动循环管道中的冷却介质在循环管道内循环。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天线包括:天线本体和壳体。其中,该壳体内开设有第一容纳腔,该天线本体设置在该第一容纳腔中,从而,该壳体可以避免雨、雪、粉尘等落在天线本体上,妨碍该天线本体正常运行。
[0007]此外,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天线还包括:导热件、换热器、循环管道和动力件,该导热件设置在天线本体上,且与天线本体接触;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包括:进口和出口;部分循环管道设置于导热件上,并与导热件接触,且伸出第一容纳腔分别与进口和出口连通;动力件设置在循环管道上,用于驱动循环管道中的冷却介质在循环管道内循环。可以理解的是,当动力件启动时,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低温冷却介质在动力件的作用下经循环管道流到导热件处,天线本体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经导热件传递至循环管道内的冷却介质(例如,可以为水、防冻冷却液等),该冷却介质温度升高,后又经循环管道回流到换热器,在换热器的换热作用下又变为低温冷却介质,如此,该冷却介质循环流动,从而为天线本体散热。
[0008]因此,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天线属于主动散热,散热效果不受限于环境温度,且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天线是通过低温的冷却介质(例如水、防冻冷却液等)将天线本体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带走的,由于水等冷却介质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性能和较强的吸热能力,故相较于利用自然冷源(例如风冷等)对天线本体进行散热,本申请的提供的通信天线的散热效率较高,散热效果较好。此外,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天线安装较为灵活,可以直接部署在天台,无需占用额外室内空间。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换热器包括:换热通道和多个换热翅片,该多个换热翅片间隔设置;该换热通道分别与进口和出口连通,且该换热通道与该多个换热翅片接触。由于该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翅片,且该多个换热翅片间隔设置,如此可以增大换热翅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该换热通道与该多个换热翅片接触,故冷却介质携带的热量可以通过换热管道传递至该多个换热翅片上,由于换热翅片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热量可以快速散发至空气中,因此可以增强该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进而保证导热件处循环管道内的冷却介质温度较低,从而增强该天线本体的散热效果。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导热件上开设有通孔,该导热件套设在循环管道上,且循环管道与接触的导热件的通孔形状匹配。这样一来,可以将该循环管道与导热件固定,此外,由于该循环管道与接触的导热件的通孔形状匹配,故也可以使该通孔尽可能多地与循环管道接触,使热量充分地由导热件传递至循环管道内的冷却介质,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导热件和循环管道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热件设置有多个,多个该导热件依次间隔套设在循环管道上。这样一来,可以使天线本体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充分地通过该多个导热件传递至循环管道内的冷却介质,从而可以提高天线本体和导热件之间、导热件和循环管道内的冷却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天线还包括防护壳,该防护壳与壳体连接,该防护壳内开设有第二容纳腔,且设置有与该第二容纳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换热器设置于该第二容纳腔内。可以理解的是,外部空气可以从进风口进入第二容纳腔内,参与换热器的换热,再从出风口排出。本申请将该换热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从而该防护壳可以避免该换热器因磕碰而损坏。此外,由于该防护壳与壳体连接,故可以增强该通信天线的一体化。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天线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该风扇设置于第二容纳腔中,与换热器、出风口依次间隔排布。这样一来,风扇启动后可以加快换热器附近的空气流动速率,以提高换热翅片与空气的换热效率,从而增强该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天线还包括支撑杆,该支撑杆设置于壳体内,天线本体连接于支撑杆上,支撑杆用于固定于地面上。这样一来,该支撑杆可以支撑起天线本体。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天线还包括:连接件,该连接件与天线本体连接,该连接件上具有安装孔,支撑杆穿过该安装孔,与连接件连接。从而,用户可以将该支撑杆穿过该安装孔,把天线本体和支撑杆连接起来。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连接件包括:与天线本体连接的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上形成有第一凹陷部,支撑杆设置于该第一凹陷部内;与天线本体连接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上形成有第二凹陷部,支撑杆设置于该第二凹陷部内,且该第一凹陷部与该第二凹陷部相对以形成安装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连接件可以支撑杆为轴转动,这样一来,可以方便用户旋转该连接件以调整天线本体的角度。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为非屏蔽材质。从而,天线波束可以穿过该壳体,使该天线本体可以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护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6]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天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7]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00

通信天线;1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第一容纳腔;天线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导热件,设置在所述天线本体上,且与所述天线本体接触;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包括:进口和出口;循环管道,部分所述循环管道设置于所述导热件上,并与所述导热件接触,且伸出所述第一容纳腔分别与所述进口和出口连通;动力件,设置在所述循环管道上,用于驱动所述循环管道中的冷却介质在所述循环管道内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翅片,所述多个换热翅片间隔设置;换热通道,分别与所述进口和出口连通,且所述换热通道与多个所述换热翅片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导热件套设在所述循环管道上,且所述循环管道与接触的所述导热件的通孔形状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热件依次间隔套设在所述循环管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天线还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防护壳内开设有第二容纳腔,且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翊李华达周壮张昱吴争光郑夏妍蔡勇石彬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