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其目的是在大车轮外径的摩托车中减少闪光器单元的部件数量并充分地保持前车罩内部的容纳空间。该摩托车包括前后轮(3,4)、前车罩(21)、闪光器单元(8)和头灯(28)。前车罩的上罩部分(38)设置在头管(11)的前方,并设置在前轮(3)的上方。前车罩的下罩部分(39)从上罩部分向下延伸并位于前轮的后方。此外,上罩部分的竖直尺寸小于下罩部分的竖直尺寸。闪光器单元安装到上罩部分,并包括一对左右闪光器(41,42)以及连接构件(43)。连接构件连接两个闪光器。在平面视图中,连接构件的背面形成为直线形状或者向前凸起的形状。头灯设置在与连接构件不同高度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摩托车。
技术介绍
一些摩托车设置有闪光器单元,该闪光器通过头灯和闪光器一体化而 形成(参见专利文件1)。闪光器单元安装到前车罩的上罩部分。在此情 况下,头灯设置在一对闪光器之间。上罩部分是前车罩中设置在前轮上方 的部分。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JP-A-2007-283927根据前述摩托车,头灯和闪光器被一体化。利用这种结构,可以减小 闪光器单元所需的部件数量。另一方面,头灯设置有用于反射由灯泡照射的光的反射器。反射器隆 起形成向后凸起的形状。因而,传统的闪光器单元的背面向后突起成凸起 的形状。此外,为了供应足量的光,对于头灯需要相对较大的反射器。因 而,上罩部分的内部空间中位于闪光器单元后方的部分将相应地减小。因 而,用于容纳例如内部部件的空间将减小。同样,相比设置有小外径前轮的摩托车,在设置有大外径前轮的摩托 车中,上罩部分的竖直尺寸更小。在此情况下,上罩部分中的容纳空间将 相应地减小。上罩部分中的容纳空间占据了前车罩中整个容纳空间的大部 分。如上所述,当上罩部分中的容纳空间减小时,前车罩中整个容纳空间 受到限制。因而,相比设置有小直径前轮的这种类型的摩托车,设置有大 直径前轮的这种类型的摩托车中,前车罩中的容纳空间受到的限制更大。 这主要受到位于闪光器单元后方的空间减小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大车轮直径的摩托车中减小闪光器单元的部件数 量,并同时充分地保持前车罩内部的容纳空间,尤其是位于闪光器单元后 方的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设置有前后轮、前车罩、闪光器单元和头灯。前 车罩包括上罩部分和下罩部分。上罩部分位于前轮的上方并位于头管的前 方。下罩部分从上罩部分向下延伸。下罩部分位于前轮的后方。在前视图 中,上罩部分的竖直尺寸小于下罩部分的竖直尺寸。闪光器单元包括一对 左右闪光器和连接构件。闪光器单元安装到上罩部分。连接构件连接闪光 器。在平面视图中,连接构件的背面形成为直线形状或者向前凸起的形 状。头灯设置在与连接构件不同高度的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闪光器单元具有由连接构件使闪光器连接到彼 此的结构。该结构使得可以减小闪光器单元的部件数量。此外,头灯与闪 光器单元分开地设置。头灯设置在与连接构件不同高度的位置处。此外, 在平面视图中,连接构件的背面形成为直线形状或者向前凸起的形状。该 结构使得可以充分地保持前车罩的内部中位于闪光器单元后方的较大容纳 空间。附图说明图l是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摩托车的前部的前视图。 图3是摩托车的前部的俯视图。图4是闪光器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闪光器单元的前视图。图6是闪光器单元的俯视图。图7是闪光器单元的壳体的前视图。图8是前车罩的上部件的前视图。图9是前车罩的上部件的侧视图。图IO是前车罩的下部件的前视图。图ll是沿着线X-X所取的摩托车(图1)的剖视图。图12是用于比较具有大车轮直径的摩托车和具有小车轮直径的摩托 车中的容纳空间的图。图13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闪光器单元的前视图。 图14是根据又一实施例的闪光器单元的前视图。 图1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闪光器单元的俯视图。 图1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1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前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1。图1是摩托车1的侧视 图。注意,以下术语"左"和"右"意思是由坐在车座5上的骑乘者观察 的方向l.整体构造摩托车1是速可达(scooter)式摩托车。摩托车1设置有主车体框架 2、前轮3、后轮4、车座5、动力单元6和车罩构件7。主车体框架2包括头管11、主框架12和一对左右侧框架13。注意, 图1仅示出该对侧框架13中的一个。转向轴14插入到头管11中。转向轴14被头管1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 撑。前叉15安装到转向轴14的下端。由安装到前叉15下端的轴来支撑前 轮3。此外,转向手把16固定到转向轴14的上端。主框架12连接到头管11。主框架12从头管11向后朝着倾斜向下方 向延伸。该对侧框架13连接到主框架12的底部。该对侧框架13从主框架12 向后朝着倾斜向上方向延伸。车座5布置在该对侧框架13的上方。动力单元6由该对侧框架13支撑。动力单元6包括发动机17和变速 器18。变速器18构造成将发动机17的动力传递到后轮4。后轮4由变速 器18的后端处的轴来支撑。此外,后减震单元19设置在变速器18和该对 侧框架13之间。注意,前轮3和后轮4的车轮直径大于后述的前车罩21的上罩部分38的竖直尺寸。前轮3和后轮4的车轮外径是14英寸。车罩构件7由树脂构成,并且覆盖主车体框架2和转向手把16。车罩 构件7主要包括前车罩21、手把车罩22、护腿板24、脚踏板25和侧车罩 26。前车罩21包括上罩部分38和下罩部分39。上罩部分38设置在头管 11的前方。下罩部分39设置在上罩部分38的下方。上罩部分38设置在 前轮3的上方。如图2和图3所示,闪光器单元8安装到上罩部分38。下 罩部分39从上罩部分38向下延伸。下罩部分39位于前轮3的后方。下罩 部分39包括一对左右罩部分(即,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下罩部分 3%)、内挡泥板23和底部39c。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下罩部分39b 设置成在摩托车1的横向方向上彼此远离。在摩托车1的前视图中,前轮 3设置在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下罩部分39b之间。右侧下罩部分39a 从上罩部分38沿着倾斜向后方向延伸。右侧下罩部分39a位于前轮3的后 方。类似于右侧下罩部分39a,左侧下罩部分39b从上罩部分38沿着倾斜 向后方向延伸。左侧下罩部分39b位于前轮3的后方。底部39c连接右侧 和左侧下罩部分39a和39b的下端。内挡泥板23布置在前车罩21的上罩 部分38的下方。内挡泥板23弯曲成向后凸起的形状。内挡泥板23布置在 前轮3的后方。更具体地,内挡泥板23在设置在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 下罩部分39b之间的同时桥接右侧下罩部分39a和左侧下罩部分39b。内 挡泥板23覆盖前轮3的后方。如图1所示,前挡泥板29布置在前轮3的 上方。前挡泥板29覆盖前轮3的上方。如上所述,前轮3的车轮外径较大,并且下罩部分39的竖直尺寸相 应地较大。因而,如图2所示,在摩托车l的前视图中,上罩部分38的竖 直尺寸Dl小于下罩部分39的竖直 尺寸D2。此处,图2是摩托车1的前 部的前视图,而图3是摩托车1的前部的俯视图。注意,图2和图3未示 出摩托车1的一些部件(诸如前轮3和主车体框架2)。以下将更详细地 描述前车罩21和闪光器单元8。手把车罩22布置在前车罩21的上方,并覆盖转向手把16。包括例如 燃料计和速度计的仪表板27布置在手把车罩22的顶侧。此外,头灯28安装到手把车罩22的前侧。头灯28布置在前车罩21的上方。手把车罩22 构造成与转向手把16—起转动。相应地,头灯28也与转向手把16—起转 动。利用此构造,头灯28能在摩托车1的行驶的方向上适合地照射光。护腿板24布置在前车罩21的后方。护腿板24覆盖主框架12的后 方。内袋31形成在护腿板24的位于前车罩21后方的部分中。内袋31用 作容纳部分。内袋31的前部设置在上罩部分38的内部中。利用这样的构 造,内袋31可靠地具有大的容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包括: 前轮和后轮; 前车罩,包括: 上罩部分,其位于头管的前方并位于所述前轮的上方;以及 下罩部分,其从所述上罩部分向下延伸并位于所述前轮的后方, 其中,在前视图中,所述上罩部分的竖直尺寸小于所述 下罩部分的竖直尺寸; 闪光器单元,其安装到所述上罩部分,所述闪光器单元包括: 一对左右闪光器;以及 连接构件,其用于连接所述闪光器,所述闪光构件的背面在平面视图中形成为直线形状或者向前凸起的形状,以及 头灯,其设置在 与所述连接构件不同高度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形智和,种茂英男,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