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341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包括压缩单元、闪蒸罐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压缩单元通过四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节流阀分别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第一进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闪蒸罐底部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第二节流阀分别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第二进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闪蒸罐底部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压缩单元通过电磁阀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排气口连接;本申请公开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液相制冷剂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排出,气相制冷剂通过排气口排出,可确保二级节流阀入口的制冷剂干度为0,避免因制冷剂干度偏大导致二级节流阀调节失控。冷剂干度偏大导致二级节流阀调节失控。冷剂干度偏大导致二级节流阀调节失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源热泵
,特别涉及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请参阅图3,现有的基于闪蒸罐的低温补气增焓型的热泵系统,其所包括的闪蒸罐一般仅具备3个管口,其中一个管口用于向压缩机补气口输送气相制冷剂,另外两个管口用于实现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输送;具体的,从冷凝器经一级节流阀出来的气液两相制冷剂,经位于闪蒸罐顶部的第一管口以及与第一管口连接的、延伸至闪蒸罐底部的第一连接管进入闪蒸罐底部后,再通过位于闪蒸罐另一侧的、延伸至闪蒸罐底部的第二连接管流至位于闪蒸罐顶部的第二管口,从第二管口流出的液相制冷剂经二级节流阀进入蒸发器中。
[0003]现有的闪蒸罐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经一级节流阀后,气液两相制冷剂在闪蒸罐内分离效果不佳、二级节流阀进口制冷剂不能保证干度大于0的问题,导致出现二级节流阀节流调节不稳定的问题,对后续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
[0004]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具有气液分离效果佳的优点,可确保二级节流阀入口的制冷剂的干度为0,提高二级节流阀工作时的稳定度。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包括压缩单元、闪蒸罐、四通阀、电磁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压缩单元通过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单元通过所述电磁阀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第一进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闪蒸罐底部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第二进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闪蒸罐底部的第二出口连接。
[0008]所述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中,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一侧的第一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底部一侧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09]所述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管、第一竖直管和第一倾斜管,所述第一水平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管上,所述第一竖直管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一倾斜管位于所述
闪蒸罐内;所述第一倾斜管的输出端朝向所述闪蒸罐的侧壁。
[0010]所述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中,所述第一倾斜管与第一竖直管之间的夹角为90
°‑
180
°

[0011]所述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中,所述第二节流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管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另一侧的第二进口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节流阀的另一端通过第四连接管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底部另一侧的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上设置有第四单向阀。
[0012]所述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中,所述第三连接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水平管、第二竖直管和第二倾斜管,所述第二水平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节流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二水平管上,所述第二竖直管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倾斜管位于所述闪蒸罐内;所述第二倾斜管的输出端朝向所述闪蒸罐的侧壁。
[0013]所述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中,所述第二倾斜管与第二竖直管之间的夹角为90
°‑
180
°

[0014]所述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中,所述压缩单元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通过所述电磁阀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输入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或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连接。
[0015]所述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中,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通过第五连接管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五连接管上;所述第五连接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闪蒸罐内,所述第五连接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第一倾斜管的输出端的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二倾斜管的输出端的上方。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输出的气液两相制冷剂通过闪蒸罐顶部的第一进口或第二进口进入闪蒸罐内,液相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沉积在闪蒸罐的底部,通过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排出,可确保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有效分离,且可确保所输出的液相制冷剂中不含有气泡,从而确保进入二级节流阀入口的制冷剂的干度为0,避免因冷媒干度偏大导致二级节流阀调节失控,提高二级节流阀的节流效果,从而提高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执行制冷模式时的系统结构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执行制热模式时的系统结构图;
[0020]图3为现有的热泵系统的闪蒸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

压缩机、12

气液分离器、2

闪蒸罐、3

四通阀、41

第一换热器、42

第一节流阀、43

第一连接管、44

第二连接管、45

第一单向阀、46

第二单向阀、51

第二换热器、52

第二节流阀、53

第三连接管、54

第四连接管、55

第三单向阀、56

第四单向阀、61

电磁阀、62

第五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包括压缩单元、闪蒸罐2、四通阀3、电磁阀61、第一换热器41、第二换热器51、第一节流阀42和第二节流阀52,所述压缩单元通过所述四通阀3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41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单元、闪蒸罐、四通阀、电磁阀、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节流阀和第二节流阀,所述压缩单元通过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节流阀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单元通过所述电磁阀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第一进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闪蒸罐底部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的另一端分别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的第二进口以及设置于所述闪蒸罐底部的第二出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顶部一侧的第一进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设置于所述闪蒸罐底部一侧的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管、第一竖直管和第一倾斜管,所述第一水平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水平管上,所述第一竖直管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一倾斜管位于所述闪蒸罐内;所述第一倾斜管的输出端朝向所述闪蒸罐的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温热泵闪蒸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管与第一竖直管之间的夹角为90
°‑
18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宝生谭秋果覃荣翔刘宗霖廖以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申菱热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