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窗副框防渗漏结构,其包括:连接于砼体结构上的窗副框,第一连接部,所述窗副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砼体结构上,使得所述窗副框与砼体结构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灌有防水砂浆;采用上述结构后,其有益效果是: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窗副框塞缝工艺施工难度大、易漏水、质量保证手段缺失的问题,通过定型化模具和注浆工艺,使得塞缝的成型质量和密实度都得到了保障,大大降低了对于工人手艺和管理的依赖性。低了对于工人手艺和管理的依赖性。低了对于工人手艺和管理的依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窗副框防渗漏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窗副框防渗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窗户的加工周期较长,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且窗户一旦生产完成,尺寸无法调整,而土建施工阶段的精度通常很难控制,若提前按照图纸尺寸进行窗框的生产加工,预留的窗洞口过大会导致渗漏问题,过小又无法安装,都会造成许多的隐患和浪费,且影响工程进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快工程进度,工程中通常采取设置窗副框的方法,以解决土建施工过程中,窗户洞口尺寸不一的情况,便于窗户的提前生产与加工。
[0003]但窗副框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窗副框的安装过程中,与结构连接部位的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渗漏问题,该位置由于空隙比较小,塞缝比较困难,其施工质量受到工人的手艺、责任心和监督管理影响较大,常见漏塞、塞缝不实的现象,且仅通过观察不足以确认其完成质量。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窗副框防渗漏结构,以此来克服窗副框塞缝质量缺乏保障,经常出现渗漏风险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窗副框防渗漏结构,其包括:连接于砼体结构上的窗副框,
[0007]第一连接部,所述窗副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砼体结构上,使得所述窗副框与砼体结构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灌有防水砂浆。
[0008]作为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窗副框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砼体结构相接,使得第一连接件、窗副框和砼体结构共同形成有密闭空间。
[0009]作为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将位于窗副框两侧的第一连接件卡接,第二连接件位于窗副框的外侧;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二连接件上,窗副框的底部与第一紧固件相接,第一连接件的下端部与第一紧固件相接;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的外侧,且第一紧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紧固件。
[0010]作为可选地,所述第一紧固件上套设有防护件,所述防护件的长度与窗副框的宽度相一致。
[0011]作为可选地,还包括支撑部,位于窗副框相对位置上的第二连接件之间通过支撑部相连接。
[0012]作为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对第二连接件进行支撑的支撑件。
[0013]作为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上连接有调节螺丝。
[0014]作为可选地,还包括灌浆件,所述灌浆件连接于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灌浆件上设有注浆口,所述注浆口与第一连接件、窗副框和砼体结构共同形成规则的密闭空间相连通。
[0015]作为可选地,所述灌浆件与砼体结构之间连接有橡胶条。
[0016]作为可选地,所述灌浆溢流件可拆卸连接于注浆口上。
[0017]本技术的窗副框防渗漏结构,其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1、有效的解决了常规窗副框塞缝工艺施工难度大、易漏水、质量保证手段缺失的问题,通过定型化模具和注浆工艺,使得塞缝的成型质量和密实度都得到了保障,大大降低了对于工人手艺和管理的依赖性。
[0018]2、且模具可以重复利用,安装简单,对施工成本影响不大,综合后期减少的渗漏返修费用,可以降低综合成本。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窗副框防渗漏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A
‑
A剖视图;
[0022]图3为图1中B
‑
B剖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灌浆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灌浆溢流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6]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窗副框防渗漏结构,解决窗副框塞缝质量缺乏保障,经常出现渗漏风险的问题。
[0027]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窗副框塞缝质量缺乏保障,经常出现渗漏风险的问题,具体描述如下:
[0028]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窗副框防渗漏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连接于砼体结构11上的窗副框1,应当说明,所述砼体结构11为浇筑的混凝土构件,窗副框1对窗主框起固定和保护作用,故砼体结构11为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再赘述;窗副框1为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再赘述;
[0029]第一连接部,所述窗副框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砼体结构11上,使得所述窗副框1与砼体结构11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灌有防水砂浆7。
[0030]作为具体地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提出的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5,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连接件5为L形角铝,窗副框1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件5,且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砼体结构11相接,具体地,第一连接件5的一端与窗副框1相接,第一连接件5的另一端与砼体结构11相接,使得第一连接件5、窗副框1和砼体结构11共同形成规则的密闭空间。
[0031]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连接件5为L形角铝,安装在窗副框1的前后两侧,作为密闭空间的侧模板使用,根据窗户的宽度和高度通长设置。
[0032]作为进一步地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
‑
图3所示,所提出的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和第一紧固件3,所述第二连接件4为U形卡件,夹在左右两个L形角铝的外侧,每段的长度为500~700mm,根据窗户的宽度和高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和数量;所述第二连接件4将位于窗副框1两侧的第一连接件5卡接,第二连接件4位于窗副框1的外侧;所述第一紧固件3穿设于第二连接件4上,窗副框1的底部与第一紧固件3相接,第一连接件5的下端部与第一紧固件3相接,使得第一紧固件3对窗副框1和第一连接件5分别进行相对的限位;所述第一紧固件3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4的外侧,且第一紧固件3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件6;所述第一紧固件3的两侧分别套设有垫片,垫片位于第二紧固件6的内侧,以加强第二紧固件6与第二连接件4之间的相对固定;作为示例,所述第二连接件4为U形卡件,第一紧固件3为螺丝杆,使用时,U形卡件将位于窗副框1两侧的L形角铝进行卡紧,而后螺丝杆穿过U形卡件,螺丝杆的两端螺纹连接螺母进行固定,使得U形卡件对位于窗副框1两侧的L形角铝进行卡紧,实现对窗副框1的相对固定。
[0033]作为进一步地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
‑
图3所示,所述第一紧固件3上套设有防护件2,所述防护件2为PVC套管,其长度与窗副框1的宽度相一致,用于在内侧顶紧U形卡件,防止由于第一紧固件3和第二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窗副框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于砼体结构上的窗副框,第一连接部,所述窗副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砼体结构上,使得所述窗副框与砼体结构之间形成有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灌有防水砂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副框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窗副框的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砼体结构相接,使得第一连接件、窗副框和砼体结构共同形成有密闭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副框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将位于窗副框两侧的第一连接件卡接,第二连接件位于窗副框的外侧;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二连接件上,窗副框的底部与第一紧固件相接,第一连接件的下端部与第一紧固件相接;所述第一紧固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的外侧,且第一紧固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紧固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副框防渗漏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文高,杨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泾东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