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94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0
一种蜂箱,包括蜂箱主体、蜂房、顶部支架,蜂房设置在蜂箱主体内部,顶部支架设置在蜂箱主体底部;蜂箱主体包括保温蜂箱本体、蜂箱盖体,蜂箱盖体上开设有连接槽;蜂房包括蜂巢框架、蜂巢顶部、食物供给层,蜂巢顶部设置在蜂巢框架的上端,在保温蜂箱本体底部开设有蜂巢入口层;顶部支架包括支脚、环形固定槽。通过塑料瓶制作没有巢框的蜂箱,极大程度上避免在蜂箱内部滋生霉菌;当最顶部的蜜罐完全充满蜂蜜,养蜂人就会拿走上方的蜂蜜,并向下拓展蜂房,添加新的塑料瓶,防止整个蜂群退化;采用透明塑料瓶制作蜂箱,养蜂人能够从各个角度不断的观察和研究蜂群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学习到养蜂知识,且塑料瓶非常轻,很容易进行堆叠和连接。很容易进行堆叠和连接。很容易进行堆叠和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箱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蜂箱。

技术介绍

[0002]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蜂箱的使用结束了数千年传统养蜂采用土窝、毁巢取蜜的生产方式,奠定了新式养蜂的基础,使养蜂生产出现巨大的飞跃。
[0003]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现有蜂箱制作成本高,一般为方体结构,在蜂箱内部容易滋生霉菌,从蜜蜂身上掉下来的蜂螨会堆积在蜂箱内,导致蜂蜜感染,蜜蜂破茧后也会有残留物留在蜂房里,从而导致下一只蜜蜂的发育空间减小,所以它的体型也会比前一只蜜蜂稍微小一些,所以每一代新生蜜蜂都会越来越小,不断退化,最终会灭亡,且现有蜂箱一般采用不透明材料制作,养蜂人不能从各个角度不断的观察和研究蜂群的生活,从而无法进一步学习到养蜂知识,避免养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有蜂箱也无法进行堆叠和连接的方式来扩展分层,保护蜂蜜和蜂巢免受鸟类、昆虫、大型动物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蜂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蜂箱,包括蜂箱主体、蜂房、顶部支架,所述蜂房设置在蜂箱主体内部,所述顶部支架设置在蜂箱主体底部;所述蜂箱主体包括透明双层材料制作的保温蜂箱本体、用于挡雨的蜂箱盖体,透明双层材料便于学习者能够从各个角度不断的观察和研究蜂群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学习到养蜂知识,所述保温蜂箱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蜂房的内部安装空间,所述蜂箱盖体上开设有用于配合所述蜂房安装的连接槽,所述蜂箱盖体与所述保温蜂箱本体拆卸式连接,蜂房放置在蜂箱主体的内部安装空间中,养蜂者可以在蜂房预先放置巢雏,便于蜜蜂自由发展;所述蜂房包括可供蜜蜂生活的蜂巢框架、呈凸起结构并与所述连接槽相配合的蜂巢顶部,所述蜂巢顶部设置在蜂巢框架的上端,在所述蜂巢顶部与所述蜂箱盖体之间设置有给蜜蜂补给糖水的食物供给层,在花蜜不易采集的季节,可以在食物供给层内添加糖水给蜜蜂补给糖水,保证蜜蜂采蜜、养殖的存活率,在所述保温蜂箱本体底部开设有环形的蜂巢入口层,当蜂巢框架位于保温蜂箱本体内部,蜂巢框架底部与蜂巢入口层接触以便蜜蜂进入蜂房内,蜂巢顶部的凸起部分与连接槽紧密接触,使蜂箱盖体将蜂巢顶部及食物供给层盖合在保温蜂箱本体内;所述顶部支架包括可伸缩的若干个支脚、用于安放所述保温蜂箱本体底部的环形固定槽,若干个所述支脚呈圆形分布式连接在所述环形固定槽上,所述保温蜂箱本体的底部呈漏斗状结构与所述环形固定槽相配合安装,呈漏斗状结构的保温蜂箱本体底部,使蜜蜂身上掉下来的蜂螨,能够从光滑的漏斗状瓶口滑落,避免其他蜜蜂之间交叉感染。
[0006]进一步,所述保温蜂箱本体漏斗状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口,所述保温蜂箱本体外侧设置有支撑固定的金属支架。
[0007]进一步,所述蜂箱盖体上表面为倾斜面,并涂有防水层。
[0008]进一步,所述蜂巢顶部凸起部分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到蜂巢框架内部的通孔接口,通孔接口内设置有可拆卸式安装的隔王板。
[0009]进一步,在所述通孔接口外壁设置有用于连接外接蜜罐的连接螺纹。
[0010]进一步,所述蜂巢顶部凸起部分的四周设置有顶部散热孔。
[0011]进一步,所述蜂巢框架内部呈蜂窝状。
[0012]进一步,所述食物供给层下侧面设置有一圈用于放置补给糖水的环形食槽。
[0013]进一步,所述环形固定槽与所述保温蜂箱本体底部的配合安装处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固定件。
[0014]进一步,所述透明双层材料包括透明塑料材料。
[0015]本专利技术使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蜂箱,制作成本低,有助于养蜂初学者进行养蜂创业,减少投资风险,并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养蜂知识;
[0016]通过塑料瓶制作没有巢框的蜂箱,极大程度上避免在蜂箱内部滋生霉菌,同时,从蜜蜂身上掉下来的蜂螨,它们会从光滑的漏斗状瓶口滑落,这样就不会导致其他蜜蜂再次感染;
[0017]蜜蜂总是在蜂巢中自上而下储存蜂蜜,当最顶部的蜜罐完全充满蜂蜜,养蜂人就会拿走上方的蜂蜜,并向下拓展蜂房,添加新的塑料瓶,迫使蜜蜂使用老化的塑料瓶储存蜂蜜,使用新的塑料瓶进行筑巢,防止整个蜂群退化,整个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打开蜂箱,所以也不会打搅到蜜蜂;
[0018]采用透明塑料瓶制作蜂箱,养蜂人能够从各个角度不断的观察和研究蜂群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学习到养蜂知识,避免养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且塑料瓶非常的轻,可以很容易的进行堆叠和连接,可以很容易的向上或者向下,通过串联塑料瓶的方式来扩展蜂箱分层,保护蜂蜜和蜂巢免受鸟类、昆虫、大型动物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蜂箱组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蜂箱主体与蜂房的装配示意图。
[0022]图4是保温蜂箱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保温蜂箱本体底部与顶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在图中,1、保温蜂箱本体;101、蜂箱盖体;102、金属支架;103、保温蜂箱本体漏斗状底部;104、散热口;105、蜂巢入口层;2、顶部支架;201、环形固定槽;3、蜂巢顶部;301、顶部散热孔;302、通孔接口;4、蜂巢框架;401、蜂巢框架底部;5、食物供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一些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6]在图1

图5中,提供了一种蜂箱,包括蜂箱主体、蜂房、顶部支架2,所述蜂房设置在蜂箱主体内部,所述顶部支架2设置在蜂箱主体底部;所述蜂箱主体包括透明双层材料制作的保温蜂箱本体1、用于挡雨的蜂箱盖体101,所述保温蜂箱本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
蜂房的内部安装空间,所述蜂箱盖体101上开设有用于配合所述蜂房安装的连接槽,所述蜂箱盖体101与所述保温蜂箱本体1拆卸式连接;使用时,蜂房放置在蜂箱主体的内部安装空间中,养蜂人可以在蜂房预先放置巢雏,给蜜蜂自由发展,蜂箱盖体101的连接槽与蜂巢顶部3相配合,使得蜂箱盖体101盖合在保温蜂箱本体1上,组合成一个蜂箱,再将蜂箱放置在顶部支架2上,进行蜂蜜养殖,使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蜂箱,制作成本低,有助于养蜂初学者进行养蜂创业,减少投资风险,并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养蜂知识。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蜂房包括可供蜜蜂生活的蜂巢框架4、呈凸起结构并与所述连接槽相配合的蜂巢顶部3,所述蜂巢顶部3设置在蜂巢框架4的上端,在所述蜂巢顶部3与所述蜂箱盖体101之间设置有给蜜蜂补给糖水的食物供给层5,在所述保温蜂箱本体1底部开设有环形的蜂巢入口层105,当蜂巢框架4位于保温蜂箱本体1内部,蜂巢框架底部401与蜂巢入口层105接触以便蜜蜂进入蜂房内,蜂巢顶部3的凸起部分与连接槽紧密接触,使蜂箱盖体101将蜂巢顶部3及食物供给层5盖合在保温蜂箱本体1内;所述顶部支架2包括可伸缩的若干个支脚、用于安放所述保温蜂箱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箱主体、蜂房、顶部支架,所述蜂房设置在蜂箱主体内部,所述顶部支架设置在蜂箱主体底部;所述蜂箱主体包括透明双层材料制作的保温蜂箱本体、用于挡雨的蜂箱盖体,透明双层材料便于学习者能够从各个角度不断的观察和研究蜂群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学习到养蜂知识,所述保温蜂箱本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蜂房的内部安装空间,所述蜂箱盖体上开设有用于配合所述蜂房安装的连接槽,所述蜂箱盖体与所述保温蜂箱本体拆卸式连接,蜂房放置在蜂箱主体的内部安装空间中,养蜂者可以在蜂房预先放置巢雏,便于蜜蜂自由发展;所述蜂房包括可供蜜蜂生活的蜂巢框架、呈凸起结构并与所述连接槽相配合的蜂巢顶部,所述蜂巢顶部设置在蜂巢框架的上端,在所述蜂巢顶部与所述蜂箱盖体之间设置有给蜜蜂补给糖水的食物供给层,在花蜜不易采集的季节,可以在食物供给层内添加糖水给蜜蜂补给糖水,保证蜜蜂采蜜、养殖的存活率,在所述保温蜂箱本体底部开设有环形的蜂巢入口层,当蜂巢框架位于保温蜂箱本体内部,蜂巢框架底部与蜂巢入口层接触以便蜜蜂进入蜂房内,蜂巢顶部的凸起部分与连接槽紧密接触,使蜂箱盖体将蜂巢顶部及食物供给层盖合在保温蜂箱本体内;所述顶部支架包括可伸缩的若干个支脚、用于安放所述保温蜂箱本体底部的环形固定槽,若干个所述支脚呈圆形分布式连接在所述环形固定槽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王皖皖陶艳红吴仁康汪炜钟慧慧吴俊杰马振宇汤羽靖蒋浩文杨萌萌朱庆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外国语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