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气弹簧充气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90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分体式气弹簧充气工装,包括:顶座;第一支撑部,其设置在顶座内,并将顶座分隔为第一、二腔室;底座;第二支撑部,其设置在底座内,并将底座分隔为第三、四腔室;当顶座、底座闭合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配合支撑缸体、活塞杆,第一、三腔室连通,第二、四腔室连通,第一、三腔室内以及第二、四腔室内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适于密封缸体或活塞杆;两密封组件将缸体与活塞杆连接处形成密闭空间,顶座上设置有进气孔,向进气孔内注入,气体进入缸体与活塞杆连接处,完成对气弹簧的充气;当完成充气后,顶座、底座分离,能够实现气弹簧的取出;通过充气工装的分体设计能够便于气弹簧从充气工装中取出。气弹簧从充气工装中取出。气弹簧从充气工装中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气弹簧充气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充气工装,特别是一种分体式气弹簧充气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气弹簧充气工装为一体设置,当气弹簧需要充气时,需要将气弹簧轴向插入至充气工装内,完成充气后,再将气弹簧轴向抽出;由于充气工装内设置有密封圈,这样在插入以及拔出气弹簧的过程中会收到密封圈的摩擦阻碍,需要较大的力气将气弹簧插入或者拔出;
[0003]综上,如何便于气弹簧从充气工装中插入或者拔出成为了本领域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便于气弹簧从充气工装中插入或者拔出;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本技术是一种分体式气弹簧充气工装,包括:顶座;第一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顶座内,并将所述顶座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底座;第二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底座内,并将所述底座分隔为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当所述顶座、底座闭合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配合支撑缸体、活塞杆,所述第一腔室、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第四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第三腔室内以及所述第二腔室、第四腔室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适于密封所述缸体或所述活塞杆;进气口,其开设在所述顶座上,并位于所述缸体、活塞杆连接处上方;
[0007]在本方案中,顶座、底座为分体设置,顶座、底座闭合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配合,将气弹簧进行支撑固定;随后第一腔室、第三腔室内的密封组件与气弹簧的活塞杆相抵,第二腔室、第四腔室内的密封组件与气弹簧的缸体相抵,这样一来,两密封组件将缸体与活塞杆连接处形成密闭空间,顶座上设置有进气孔,向进气孔内注入,气体进入缸体与活塞杆连接处,完成对气弹簧的充气;当完成充气后,顶座、底座分离,能够实现气弹簧的取出;通过充气工装的分体设计能够便于气弹簧从充气工装中取出。
[0008]如何通过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支撑气弹簧,本技术采用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配合后形成供所述活塞杆穿过的通孔,以及放置所述缸体的台阶孔;
[0009]在本方案中,顶座、底座闭合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配合形成一支撑体,支撑体上的台阶孔、通孔同心设置,通孔用于支撑活塞杆,台阶孔用于支撑缸体,这样便实现了对气弹簧的支撑。
[0010]为了说明密封组件的具体结构,本技术采用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或第四腔室内,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所述第一弧形适于与所述缸体或活塞杆底部相抵,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三腔室或第四腔室的侧壁形成插入间隙;第二密封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内,其适于与所述缸体或
活塞杆顶部相抵;当所述顶座、底座闭合后,所述第二密封件插入所述插入间隙内,所述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错位密封,实现对所述缸体或活塞杆的密封;
[0011]第一密封件置于第三腔室或者第四腔室内,第一密封件的顶部设置供缸体或活塞杆底部通过的第一弧形;第二密封件置于第一腔室或第二腔室内,第二密封件底部设置有供缸体或活塞杆底部通过开口,第二密封件适于插入插入间隙内,这样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作为设置形成密封,这样边实现对缸体或活塞杆的相抵密封。
[0012]如何提高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密封效果,本技术采用所述插入间隙的宽度记为a;所述第二密封件的截面为梯形结构,其底面宽度记为b,顶面宽度记为c;其中a<b<c。
[0013]这样一来,第二密封件在插入过程中会受力而发生形变,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之间发生挤压,进而提高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密封效果。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是一种分体式气弹簧充气工装,顶座、底座为分体设置,顶座、底座闭合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配合,将气弹簧进行支撑固定;随后第一腔室、第三腔室内的密封组件与气弹簧的活塞杆相抵,第二腔室、第四腔室内的密封组件与气弹簧的缸体相抵,这样一来,两密封组件将缸体与活塞杆连接处形成密闭空间,顶座上设置有进气孔,向进气孔内注入,气体进入缸体与活塞杆连接处,完成对气弹簧的充气;当完成充气后,顶座、底座分离,能够实现气弹簧的取出;通过充气工装的分体设计能够便于气弹簧从充气工装中取出。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剖面展开图;
[0019]图中:1

顶座、2

第一支撑部、3

第一腔室、4

第二腔室、5

底座、6

第二支撑部、7

第三腔室、8

第四腔室、9

缸体、10

活塞杆、11

进气口、12

通孔、13

台阶孔、14

第一密封件、15

插入间隙、16

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分体式气弹簧充气工装,包括:顶座1;第一支撑部2,其设置在顶座1内,并将顶座1分隔为第一腔室3、第二腔室4;底座5;第二支撑部6,其设置在底座5内,并将底座分隔为第三腔室7、第四腔室8;当顶1座、底座5闭合后,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6配合支撑缸体9、活塞杆10,第一腔室3、第三腔室7连通,第二腔室4、第四腔室8连通,第一腔室3、第三腔室7内以及第二腔室4、第四腔室8内设置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适于密封缸体10或活塞杆9;进气口11,其开设在顶座1上,并位于缸体10、活塞杆9连接处上方;
[0022]在本方案中,顶座、底座为分体设置,顶座、底座闭合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
配合,将气弹簧进行支撑固定;随后第一腔室、第三腔室内的密封组件与气弹簧的活塞杆相抵,第二腔室、第四腔室内的密封组件与气弹簧的缸体相抵,这样一来,两密封组件将缸体与活塞杆连接处形成密闭空间,顶座上设置有进气孔,向进气孔内注入,气体进入缸体与活塞杆连接处,完成对气弹簧的充气;当完成充气后,顶座、底座分离,能够实现气弹簧的取出;通过充气工装的分体设计能够便于气弹簧从充气工装中取出。
[0023]如图1

3所示,如何通过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支撑气弹簧,本技术采用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6配合后形成供活塞杆10穿过的通孔12,以及放置缸体9的台阶孔13;
[0024]在本方案中,顶座、底座闭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气弹簧充气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座;第一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顶座内,并将所述顶座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底座;第二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底座内,并将所述底座分隔为第三腔室、第四腔室;当所述顶座、底座闭合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配合支撑缸体、活塞杆,所述第一腔室、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第四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第三腔室内以及所述第二腔室、第四腔室内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适于密封所述缸体或所述活塞杆;进气口,其开设在所述顶座上,并位于所述缸体、活塞杆连接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气弹簧充气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配合后形成供所述活塞杆穿过的通孔,以及放置所述缸体的台阶孔。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思聪余卫忠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气弹簧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