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体移位接触件和接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722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绝缘体移位接触件(1)的基本区别在于,总体上,其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的接触刀片(3.1,3.2)的切割器区段和一旦导体插入接触刀片之间并且从彼此推开接触刀片时帮助提供将两个接触刀片压在一起的夹持力的两个叉子区段。在该过程中,一个叉子(4)近侧地(即,在导体插入的侧上)施加并且另一个叉子(5)远侧地(即,在相反的侧上)施加,使得在四个点上将两个接触刀片推到一起。叉子区段相对于切割器区段(3)形成角度,即,它们不在与切割器区段相同的平面内延伸。两个叉子区段每个构成独立的弹性的弹簧。这意味着,作为接触刀片(3.1,3.2)移动分开达到要接触的导体的粗度的结果,它们将大致弹性地并且不是塑性地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缘体移位接触件和具有绝缘体移位接触件的接触设备。
技术介绍
对于电缆束(绝缘的、成束的电缆导体或电线)的电接触,经常使用 能够被夹持到导体的接触区上并且与导体的接触区形成电接触的电传导 的端子,该导体的接触区已经在之前的步骤中被去绝缘。除此以外,绝缘 体刺穿技术众所周知。这些技术必须利用电传导的接触元件来实现,电传 导的接触元件被设计为使得它们能够在没有事先去绝缘的情况下穿透接 触部位处的电绝缘体并且接触下面的导体。在这方面,最著名的是绝缘体移位接触件(IDC),其中,电缆束在提供有分叉的、有刀片的区域的接 触件的区域内被压在两个刀片之间,直到绝缘体被穿透,由此,不仅接触 导体,而且同时还牢固地保持电缆束。同样众所周知的是所谓的刺穿接触 件,利用此刺穿接触件,通过至少一个接触点来刺穿绝缘体。虽然刺穿接触件需要分开的、独立的电缆束保持器,但是绝缘体移位 接触件是自动定中心的并且已经被广泛地测试和证明。然而,如例如在美 国专利说明书6, 866, 536的介绍性的段落中所描述的,已知的绝缘体移位 接触件通常仅适合与具有精确的预先限定的直径和在此直径的任一侧上 的小范围内的导体一起使用。另外,它们需要相当大的安装高度,并且在 大多数实施例中仅能够形成从一个导体到另一个的接触。另外,它们通常 仅适用于导体的单个配线或最多仅非常少量的配线程序,因为当将电缆束 插入刀片之间时,它们可能被相当大的塑性变形。在许多情况中,塑性变 形的程度取决于电缆束和与其一起的导体插入IDC的刀片之间的深度,从 而,可复用性的已经受限的程度还是不可预知的值。DE 1990 98 25或DE 20 2005 012 792 U中披露了具有适用于两个导 体同时接触的绝缘体移位接触件的电端子。为此,绝缘体移位接触件形成 为钳形的(或妒斗挖泥机状)弯曲的绝缘体移位接触件(弯曲的冲压件),其中,由此形成的钳的深度(对应弯曲的绝缘体移位接触器的长度)足够 大,以允许包含两个导体。从而,此解决方案的优点为,与传统的绝纟彖体移位接触件对比,施加在导体上的弹簧力不随导体被引入的深度而变化;这首先使得可能同时引入两个同样粗度(在横截面上)的导体。然而,缺 点为此设计中采取了更大的材料强度,或者接触件强度关于总体尺寸相对 受限制,并且弹簧力通过板的厚度给定,并且从而是仅能够通过厚度和选 择材料而灵活性差地操纵的参数。此外,这些绝缘体移位接触件中的一个的安装高度相对大,使得虽然其适用在DE 20 2005 012 792 U中描述的 端子中,但当与众所周知的插头系统一起使用时存在问题。此外,此设计 不适用于穿过的电缆束的配线。EP 0 344 526描述了用于具有设置在绝缘主体内的夹子的电缆插座的 接线盒。夹子在一侧上呈现端子接触件,并且在另一侧上呈现分开或夹持 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两部分的连接块在端子接触件和V形的夹持机构 之间近侧地连接到端子接触件。然而,该布置不适用于通过夹持机构引入 弹性弹簧力,使得在导体的插入期间将发生塑性变形。另外,夹具需要相 当大的安装高度。此外,由于增加的塑性变形,它们通常仅适用于导体的 单一配线或最多仅非常少量的配线程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结合的绝缘体移位接触件,其克服了现有技 术的缺点,并且特别适用于多个导体(有利地具有不同的导体横截面)的 相继的多重配线。实际上使得能够将具有不同的直径的电缆束配线在一起 的解决方案是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对应的接触设备。 这些目的将通过本专利技术实现,如在专利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绝缘体移位接触件的主要特征在于,总体上,其包括紧 邻两个叉子区段的具有两个相对的接触刀片的切割器区段,它们全部导致 夹持力, 一旦导体被插入接触刀片之间并且由此从彼此推开接触刀片,则 通过夹持力将两个接触刀片(在配线期间)彼此推靠。其中,关于配线方 向,即,例如在与刀片的切割刃平行延伸的方向,导体在^皮压入时在该方 向上在刀片之间移动, 一个叉子近侧地(即,在导体引入的侧上)接合, 并且另一个叉子远侧地(即,在相反的侧上)接合,使得在四个点上将两 个接触刀片压在一起。叉子区段与切割器区段形成角度,即,它们不在与切割器区段相同的平面内延伸。叉子区段与切割器区段形成角度不意味着它们必须局部或全部平坦。 另外,不排除区段中的至少一个与叉子形成180度角并且由此平行于叉子。 更准确地,这里"形成角度"仅意味着相应的叉子区段和切割器区段不在相应的叉子区段不在平行的平面内形成角度并且在相同的方向返回)。如 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的,优选地(在不同的构造中),两个叉子区段弯曲至少90度,使得切割器区段的物理尺寸的安装高度对应于这些并且至少大致不超过这些。两个叉子区段每个具有弹性弹簧的作用,并且优选地,它们被布置为 使得在适当地调整地插入导体的情况中,它们通过切割器区段链接,并且例如不单独地起补充的夹具的作用;这将削弱弹簧作用,并且还阻碍理想的弹簧形态,这将在下文中更加详细地讨论。叉子区段被布置为使得它们中的每个从一侧起弹簧夹具的作用。从 而,两个叉子区段中的每个自身构成独立的弹性弹簧。这意味着当将接触 刀片推开达到要接触的导体中的一个的粗度时,在近侧的弯曲线(即,切 割器区段合并到第 一叉子区段内的线)的区域内以及在远侧的弯曲线(即, 切割器区段合并到第二叉子区段内的线)的区内,第一以及第二叉子大体 是弹性变形并且不是塑性变形,或者与弹性变形相比塑性变形到非常小的 程度。这还意味着,通常,在导体插入期间,接触刀片不(或几乎不)以打开角度随着插入深度增加的V形的方式打开;相反地优选地,在插入期 间,接触刀片保持大致平行于彼此(或者当导体位于远侧的区内时,甚至 最终采用稍微向远侧打开的构造)。因此,叉子弹簧的偏转基本仅取决于 导体的直径并且不取决于导体在接触刀片之间的位置。为此,通过第一以及第二叉子形成的两个弹簧的弹簧常数具有相似量 级的幅值(如果一个作为基准,在相应的弯曲线的区域内偏转所需要的 力),即,弹簧常数相差最多3倍(即,1/3FKF2〈3Fi ),优选地最多2 倍,并且特别优选地,它们大致相同,即,它们彼此差异最多1.5倍。理 想地,两个弹簧常数实际上相同,即,它们彼此差异最多大约20%。如果第一叉子的尖头与第二叉子的尖头的长度大致相等,这些准则能 够被很好地实现。例如,长度彼此差异最多50%并且特别优选地最多30%。根据优选的实施例,优化两个叉子的形式,以获得相对于叉子的长度 的尽可能大的弹性区域,这还意味着它们能够储存相对大量的势能。传统 的绝缘体移位接触件在刀片之间的桥的区内具有近似圓周的内部轮廓线, 两个平行的叉子尖头形成的区邻接该近似圆周的内部轮廓线。传统的绝缘 体移位接触件的外部轮廓线经常是具有倒圓边的分段的矩形。然而,已经 显示这样的形式不是最优的,因为在桥的区域内出现非常高的力,这导致 永久性(塑性)变形。虽然本专利技术没有排除这样的形式,但建议与此不同 的两个叉子的几何形状。优选地,叉子被形成为使得在偏转中(弹性)变 形不仅在桥内发生,而且叉子的整个长度有助于势能的储存。特别地,实现至少 一 个、优选地多个接下来的设计准则是优选的-对应的叉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电缆束(7)的配线的绝缘体移位接触件(1),包括两个接触刀片(3.1,3.2),通过在切割器区段(3)的远端的方向上在配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绝缘体移位接触件移动,能够将所述电缆束的绝缘体(7.2)围绕的导体(7.1)插入到所述两个接触刀片(3.1,3.2)之间,由此,所述接触刀片切入所述绝缘体内并且接触所述导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体移位接触件包括第一叉子区段(4)和第二叉子区段(5),其中,所述切割器区段(3)包括所述接触刀片(3.1,3.2)并且贯穿所述切割器 区段的区,所述接触刀片被彼此分开, -所述第一叉子区段和所述第二叉子区段每个相对于所述切割器区段形成角度, 并且,所述第一叉子区段包括第一叉子(4)并且所述第二叉子区段包括第二叉子(5),使得所述第一叉子的叉子尖头(4.1,4. 2)的端部邻接所述切割器区段的近端并且当所述接触刀片的近端移动分开时,所述第一叉子提供相反的弹性弹簧力,并且所述第二叉子的叉子尖头(5.1,5.2)的端部邻接所述切割器区段的远端并且当接触刀片的远端移动分开时,所述第二叉子提供相反的弹性弹簧力(F↓[1,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加刚R格罗斯科普夫
申请(专利权)人:赖希勒及迪马沙里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