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252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种注射成型体,其含有共聚物,上述共聚物含有四氟乙烯单元和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其中,上述共聚物的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为3.9质量%~4.8质量%,上述共聚物在372℃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1.0g/10分钟~19.0g/10分钟,上述共聚物的熔点为296℃~305℃,从上述注射成型体向水的氟离子溶出量为7500μg/m2以下。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注射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射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耐臭氧性注射成型品,其为包含全氟树脂的耐臭氧性注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氟树脂包含全氟聚合物,MIT值为30万次以上,在所述全氟聚合物中的每1
×
106个碳原子数中,不稳定末端基团为50个以下。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3/048214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成型体,其透明性、热时刚性、长时间拉伸蠕变特性、对反复载荷的耐劣化性、150℃耐磨耗性、试剂低透过性、试剂浸渍后的耐热变形性、对试剂的耐溶胀性等物性优异,耐臭氧性得到大幅改善。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射成型体,其含有包含四氟乙烯单元和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的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聚物的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为3.9质量%~4.8质量%,所述共聚物在372℃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1.0g/10分钟~19.0g/10分钟,所述共聚物的熔点为296℃~305℃,从所述注射成型体向水的氟离子溶出量为7500μg/m2以下。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中,从所述注射成型体向水的氟离子溶出量优选为5500μg/m2以下。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中,从所述注射成型体向50质量%氢氟酸的金属溶出量优选为200μg/m2以下。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中,所述共聚物的所述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优选为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单元。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中,所述共聚物的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优选为4.1质量%~4.5质量%。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中,所述共聚物在372℃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12.0g/10分钟~17.6g/10分钟。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中,所述共聚物的每106个主链碳原子数的官能团数为20个以下。
[0016]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优选为阴型接头。
[001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其是上述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使
用注射成型机对所述共聚物进行注射成型而得到所述注射成型体,所述注射成型机具备料筒及收容于所述料筒内的螺杆。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将所述料筒内的所述共聚物的温度调整为385℃~395℃。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优选的是,作为所述料筒,使用实施了镀Ni的料筒或由Ni基合金形成的料筒;作为所述螺杆,使用由Ni基合金形成且在前端设置有塑化头的螺杆。
[0020]专利技术效果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注射成型体,其透明性、热时刚性、长时间拉伸蠕变特性、对反复载荷的耐劣化性、150℃耐磨耗性、试剂低透过性、试剂浸渍后的耐热变形性、对试剂的耐溶胀性等物性优异,耐臭氧性得到大幅改善。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用于说明在实验例和比较例中制作的接头的形状的俯视图、截面图和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
[0024]专利文献1中,特别是作为半导体制造装置中使用的配管件、接头等耐臭氧性优异的物品,提出了一种包含全氟树脂的耐臭氧性注射成型品,所述全氟树脂包含全氟聚合物,MIT值为30万次以上,在所述全氟聚合物中的每1
×
106个碳原子数中,不稳定末端基团为50个以下。
[0025]进而,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4中记载了:使用熔体流动速率(MFR)为14.8g/10分钟的四氟乙烯/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通过注射成型制作盖形螺母,将盖形螺母供于臭氧暴露试验,其结果,在90天后产生了超过10个的裂纹。这样的盖形螺母也具有充分的耐臭氧性,但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耐臭氧性的注射成型体,则与部件的长寿命化相关,能够削减成本。
[0026]本专利技术人等对该课题的解决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具有14.8g/10分钟左右的较高MFR的共聚物制作的注射成型体与使用具有较低MFR的共聚物制作的注射成型体相比,具有耐臭氧性变差的倾向。而且,除了注射成型中使用的共聚物的构成以外,也重新对注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即使在使用具有14.8g/10分钟左右的较高的MFR的共聚物的情况下,从注射成型体向水的氟离子溶出量少时,注射成型体的耐臭氧性也得到大幅改善,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
[0027]即,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是含有特定的共聚物的注射成型体,从注射成型体向水的氟离子溶出量为7500μg/m2以下。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由于具备这样的构成,因此透明性、热时刚性、长时间拉伸蠕变特性、对反复载荷的耐劣化性、150℃耐磨耗性、试剂低透过性、试剂浸渍后的耐热变形性、对试剂的耐溶胀性等物性优异,并且耐臭氧性也优异。
[002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还起到几乎不产生利用注射成型法制造时可能产生的拉丝等成型不良的效果。进而,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即使在具有中空部的情况下,在中空部的内表面也几乎看不到表面粗糙,可靠地具有预先规定的形状。
[0029]从注射成型体向水的氟离子溶出量为7500μg/m2以下,从能够更进一步改善注射成型体的耐臭氧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5500μ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0μg/m2以下、特别优选为4500μg/m2以下。氟离子溶出量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较低,例如可以为100μg/m2以上、可以为500μg/m2以上。
[0030]从注射成型体向水的氟离子溶出量可以如下确定:在121℃将注射成型体浸渍于水中1小时后,使用氟离子计来测定回收的水的氟离子浓度,算出注射成型体的单位表面积的氟离子溶出量,由此确定。
[0031]进而,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还发现,在从注射成型体的氟离子溶出量少、且从注射成型体向50质量%氢氟酸的金属溶出量少的情况下,注射成型体显示出进一步改善的耐臭氧性。
[0032]从能够更进一步改善注射成型体的耐臭氧性的方面出发,从注射成型体向50质量%氢氟酸的金属溶出量优选为200μg/m2以下、更优选为150μ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g/m2以下、特别优选为50μg/m2以下。金属溶出量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较低,例如可以为0.1μg/m2以上、可以为0.5μg/m2以上、可以为1.0μg/m2以上、可以为5μg/m2以上。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金属溶出量是指从注射成型体向50质量%氢氟酸溶出的铁、铬和镍的总溶出量。从注射成型体向50质量%氢氟酸的金属溶出量可以如下确定:使注射成型体在50质量%氢氟酸中于25℃浸渍24小时后,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注射成型体,其含有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含有四氟乙烯单元和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其中,所述共聚物的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单体单元为3.9质量%~4.8质量%,所述共聚物在372℃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1.0g/10分钟~19.0g/10分钟,所述共聚物的熔点为296℃~305℃,从所述注射成型体向水的氟离子溶出量为7500μg/m2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体,其中,从所述注射成型体向水的氟离子溶出量为5500μg/m2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成型体,其中,从所述注射成型体向50质量%氢氟酸的金属溶出量为200μg/m2以下。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体,其中,所述共聚物的所述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为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单元。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体,其中,所述共聚物的所述氟代(烷基乙烯基醚)单元的含量相对于全部单体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田博之井坂忠晴津田早登善家佑美山本有香里山口安行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